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失去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生活化教学,把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知识,提高思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给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让现实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说教,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而行又是关键,是思想品德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衡量小学生思想品德高低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抓紧养成教育,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一德育主阵地对小学生加强行为的训练,使行为训练“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4.
李勤 《华章》2005,(11)
长期以来,聋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普遍不高,最终还是归结为知与行的断裂。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现行聋校德育过“于理想化”,只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失去效果。笔者认为,只有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才会有知与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聋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这也是符合当前课改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融“入生活”,目的就是让聋生参与社会生活,“在现在”的不知不觉中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聋校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一、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5.
生活世界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鲜活源泉,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归宿。生活德育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也赋予思想品德课以生命活力。所谓生活德育,是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采取感性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适应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是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现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的需要。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张璐璐 《生活教育》2014,(15):19-21
当前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思想品德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生活教育等,但是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标准却以升学考试为主。这导致思想品德中的德育缺乏"知情意"合一,脱离社会实践,忽视师生互学等。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注重"知情意"、"社会实践"、"师生互学"等,强调"真善美"和谐地发展。这对当前的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主阵地,所以思想品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抓住教育的有利契机,用应景的案例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使德育和思想品德课相辅相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思想品德课应"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们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堂,给思想品德课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福建省各地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探索创新,彰显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念,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试题立足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能力立意,凸显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一、立足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不竭源泉。2014年福建省各地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立足社会实际,贴近学  相似文献   

13.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以基础理论为依据,结合现实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思想品德,才能将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教学真正地落到实处.本文针对这一观点,对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教学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林 《考试周刊》2015,(21):143
思想品德课是实现新课标德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课程,小学生由于心智还未成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不断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成与呈现。  相似文献   

15.
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品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生活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呢?  相似文献   

16.
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然而,纵观当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状况,不难发现,尽管教材编写得精彩纷呈,但思想品德课给人的感觉免不了依然是枯燥说教,课堂活力不足,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不强。那么,如何才能让思想品德课生发出魅力,演绎应有的精彩呢?一、融入生活,感同身受,使抽象内容真实化《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7.
张文龙 《考试周刊》2015,(26):17-18
要让学生接触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设身处地地体会、感悟生活,理解生活当中蕴含的道理、思想,从而让学生受到教育,提高品德,成长为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重新整合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内容,使内容顺序呈现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杜绝"照本宣科"现象,增强政治学科的兴趣性,让学生感觉到上思想品德课有意思,有使用价值,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世界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鲜活源泉,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归宿。生活德育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也赋予思想品德课以生命活力。所谓生活德育,是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方面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目标,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20.
<正>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走"生活化"的教学之路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导致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使学生无法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产生欲望和兴趣,也因此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那么,怎样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