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春节扫描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最古老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人们常把过春节叫"过年".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叫"除夕",一家人团聚在家中,吃年夜饭,说说笑笑,尽情欢乐.很多人整夜不睡觉等候新年的到来,这种习俗叫"守岁".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1,(12):F0002-F0002
除夕是我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  相似文献   

3.
相关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泼水节的庆祝活动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新年都打着时代深深的烙印。上个世纪50年代末,人们最时尚的新年活动是写信慰问人民志愿军;60年代,最流行的春节活动是发票看电影、办游艺会、团拜;70年代,人们春节的娱乐方式则是看样板戏、革命电影:到了80年代,每到除夕,大家都守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2008年的春节,你是怎样过的?  相似文献   

5.
“百节年为首”,春节当然是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提起春节,确有很多民俗趣闻值得记述和回味。“腊鼓催年”,这种传统习俗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用各种米、豆及小枣熬成的“腊八粥”,至今也是人们喜食的食品。吃了“腊八粥”过几天,就到了“祭灶”。祭灶后,人们开始准备过年,扫房、洗澡、理发是必不可少的。春节前夕,贴春联、买年画,可是年前一项重要活动。“新年新月共新春,花红对联贴满门”,春联不仅是节日的装饰,也是人们对未来的寄托,对新春的祝颂。年画,则主要突出一个“喜”字。农历除夕和大年初一是春节的…  相似文献   

6.
春节 [春节简介] 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及以后的几天,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夜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7.
过年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殿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8.
新年     
美国人与其他各地的人们一样,都会欢庆每一个新年的到来。几乎所有人都借除夕辞旧迎新。12月31日,美国的纽约时代广场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此,欢庆新年的到来。有一些人则偏爱在教堂里辞旧岁.尽管新年并没有宗教的起源,很多教堂仍然在除  相似文献   

9.
千姿百态迎新年朝阳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由于民族、文化、信仰、生活习惯不一样,欢度新年的饮食习俗也干差万别,各具特色。冷食迎新南美洲的巴拉圭把每年的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只能吃冷食,一直到除夕零点钟声响起,才能点火烹佳肴,欢庆新年。喝完存酒法国人有一种迷...  相似文献   

10.
春节知多少     
马佳 《中学生英语》2007,(2):4-4,32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它也被称作中国的新年。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如同圣诞节对西方人那么重要。春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在春节以前,人们通常会打扫和装饰房屋,还会到花市去买一些花。春节期间,大人们通常将压岁钱用红包装起来发给孩子们。在除夕,人们通常合家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有些人会在晚餐上吃饺子。剪纸、写对联和放鞭炮都是春节传统活动。  相似文献   

11.
春节为何叫“过年”我们常把春节称为“过年”。这在夜窦溆凶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时,民间就有了对“年”的不同叫法。据古书记载,唐虞时叫“载”,是万象更新的意思。夏代叫“岁”,表示新年一到春天就来了。商代叫“祀”,说明四时已尽,该到编人史册的时候了。直到...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时空》2013,(2):35-36
除夕一过,就是正月初一。这时",拜年"就开始了。那么,春节拜年有何讲究呢?"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向长者拜贺新年,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现在,拜年在形式上更加多元化了。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自家长辈拜年。一些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交给晚辈。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向邻居  相似文献   

13.
春节     
“春节”一词有着有趣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种叫“年”的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现在的除夕)就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孟宪法 《语文教学之友》2008,(3):F0004-F0004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地回到父母身边。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即农历腊月三十日夜,叫“除夕”。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  相似文献   

15.
同全世界人民一样,美国人也喜欢庆祝新年的到来。几乎人人都把除夕作为辞旧迎新的时刻来庆祝。在十二月三十一日这一天,人们最喜欢聚集在纽约的时代广场。许多的美国人和国际游客拥挤在这块胜地(百老汇和第七街的交叉处),翘首观望来回移动的电子控制牌,上面不时闪现着“新年好”的字幕。当新的一年的一刹那到来时,喧闹声骤然四起。钟声响了,汽笛响了,人们热情欢呼,沉浸在幸福的激情之中。拜访朋友、亲戚和邻居的风俗是新年最常见活动之一。这一活动叫做开放门户”。“开放门户”的风俗是由乔治·华盛顿在其第一届总统期间开创的。1789年的1…  相似文献   

16.
除夕,民间叫“年三十”,意指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晚上。旧岁将在这天过去,新的一年将从明天开始,因此,“除夕”在《辞海》中解释为“岁岁除”。传说远古时有个凶恶的妖怪叫“夕”,经常危害百姓,百姓无法只好求助于“灶王爷”。但是,“灶王爷”也拿“夕”没办法,便到天宫请神仙,天宫派了一个叫“年”的少年神仙,在腊月三十这天晚上下凡去除掉“夕”。从此,人们便把这天晚上叫作“除夕”,并点燃竹子使其发出爆裂声,(现在人们改为燃放鞭炮),以示纪念。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除夕守岁”的习俗。“除夕”的由来$福建省浦城一中@王益祯…  相似文献   

17.
泼水节     
泼水节是我国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人们用…  相似文献   

18.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亿万中国人热情的期盼里,春节来啦!今年的“兔宝宝”可调皮了,这不,它正和我们玩捉迷藏呢!春节藏在哪儿呢?它藏在门框上一副副春联里和屋檐下一串串大红灯笼里。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把旧春联撕下来,贴上崭新的春联,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笔下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小小的春联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火红的灯笼则被高高挂起,祥和喜庆的新年气氛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把春节称为“过年”,这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民间就有了对“年”的不同叫法。据古书记载,唐虞时叫“载”,是万象更新的意思。夏代叫“岁”,表示新年一到春天就来了。商代叫“祀”,说明四时已尽,该到编入史册的时候了。直到周代,才  相似文献   

20.
泰国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叫“泼水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掺有香料的水,泼洒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国人在新年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