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保里原理对微观状态数目是否限制,可把组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受保里原理限制的组态,即非同科电子.如pp态(指这两个p电子状态的主量子数不同):  相似文献   

2.
统编高一化学教材中讨论了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规律即电子填入原子轨道的先后次序是在不违背保里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按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1s、2s、2p、3s、3p、4s、3d、4p、5s、4d…依次填入的。这里,能量为什么有这样的次序?3d能量为什么会高于4s?如果3d能量高于4s,那么又为什么当铁原子变成正离子时,先失去的是4s电子?本文想就电子云钻穿效应来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电子成对能E_p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根据保里原理与能量最低原理.利用电子成对能可以统一地解释原子和分子中的电子排布.建议在无机化学教材中,当阐述原子轨道中的电子排布、洪特规则、分子轨道中的电子排布、电子配对法等内容时均引用电子成对能这一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4.
根据电子排布法按保里原理的要求,将给定的组态的电子分别排布在各可能的轨道上,然后在可能的电子排布的微观状态中找出M5的最大值(M5)max,以及与之相适应的(ML)max,根据这两个值找出S和L值,得出光谱项,再将ML和MS偶合,得到光谱支项。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的前几十年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辉煌、最富有成就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同时核物理、现代场论及粒子物理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泡利(WolfgangErnstPauli1990-1958)有幸生活在这一时期,并对所有这些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量子力学的形成时期,他作为哥本哈根学派的一员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他的著名的不相容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一大支柱,也是原子和分子物理学及固体物理学的基础。正是由于他发展了不相容原理,因而荣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中微子假说及其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He原子第一激发态1S^12S^1为例计算2个电子自旋的4种情况下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能,由此指明自旋相关效应的能量本质,进而说明洪特规则的微观本质是能量最低原理的重要补充,同时又是保里(Pauli)原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WolfgangPauli)生于1900年,1958年就去世了。他是20世纪初一位罕见的天才,对相对论及量子力学都有杰出贡献,因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ExclusionPrinciple)而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原理是他在1924年发现的,对原子结构的建立与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A.M.Dirac在他的名著《量子力学原理》中关于"电子同时通过两个狭缝"的观点,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对它的理解必然涉及到"电子是否会‘分裂’?"的问题,从而引发了许多歧义和悖论.通常量子力学教科书和研究专著对这个问题一般不做深入分析,造成了很多人对量子力学理论基础的怀疑.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与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有关.量子现象表现出许多与宏观现象不同的、新的特点,只有承认它们,并且把它"翻译"成我们所能理解的经典语言去表述它们,我们才有可能得到对微观现象的完整描述.  相似文献   

9.
P.A.M.Dirac在他的名著《量子力学原理》中关于“电子同时通过两个狭缝”的观点,一直受到人们的批评.对它的理解必然涉及到“电子是否会‘分裂’?”的问题,从而引发了许多歧义和悖论.通常量子力学教科书和研究专著对这个问题一般不做深入分析,造成了很多人对量子力学理论基础的怀疑. 这个问题的正确理解与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有关.量子现象表现出许多与宏观现象不同的、新的特点,只有承认它们,并且把它“翻译”成我们所能理解的经典语言去表述它们,我们才有可能得到对微观现象的完整描述.  相似文献   

10.
论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实在论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确定性原理是正统量子力学几率解释的哲学基础。不确定性原理赋于电子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性,缘于电子的点粒子抽象。如果考虑到电子事实上不是质点、结合霍夫施塔特实验结果,就有可能消解不确定性原理的非决定论意义,并为量子力学曲率解释提供实在论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这本书的专题1时,会讲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相似文献   

12.
概率与贝尔定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证明:贝尔不等式可以追溯到一个显然不成立的经典概率论的公式,而量子力学的自旋相关公式则可以追溯到一个已经被实验证实的量子力学公式。贝尔对贝尔定理有两点误解:第一,他把自己所用的特殊的隐变量理论当作一般的隐变量理论;第二,这个隐变量理论可以导出两个结论,其中的一个与量子力学相容,而另一个则导致贝尔不等式。而贝尔把前一个理解为贝尔不等式的前提,却把后一个结论看作不言而喻的。G·洛查克揭示了贝尔的第一个误解,但没有揭示其第二个。因此,他正确地指出贝尔不等式与定域性原理无关,却没有发现贝尔不等式其实也与隐变量理论无关。  相似文献   

13.
<正> 主量子数和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相同的电子称为同科电子。同科电子形成的原子态,当两个电子自旋之间作用很强,两个轨道之间作用也很强,忽略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时,可按照LS耦合法则求得,但必须受到泡利原理的限制。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需去掉那些不存在的原子态的谱项。正因为如此,这一步是很麻烦和不容易做的。现在试用的教科书中并未详尽讨论或提供较为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L-S耦合的方法和泡利不相容原理,给出了确定多个同科电子原子态的一种方法,称之为字母组合法,并用若干具体例子加以说明.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确定多个同科电子原子态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量子信息     
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学与经典信息相结合的产物.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建立与发展是20世纪物理学界重大的科学进展.特别是量子力学,在20世纪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我们人类社会所享受的现代文明许多与量子力学的应用息息相关.量子力学的建立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飞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对许多当时新发现的物理实验现象根本无法解释,促使了量子力学的诞生.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原子、电子、光子等)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6.
杨发文 《物理教师》2003,24(8):48-50
因发现不相容原理而荣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是近代物理学史中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优秀物理学家。他的一生留给后人的启迪耐人寻味。对量子力学基础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玻恩,是一个同爱因斯坦和泡利都有过密切的个人接触因而对他们两个都有深刻了解的人,他在泡利去世11年后的1969年,在一个评注中对泡利有这样一个评价:“自从他(指泡利)在哥廷根作我的助手以来,我就已经知道他是唯一一位可与爱因斯坦相比的天才。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也许甚至比爱因斯坦还要伟大。但是,他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一种人。在我看来,他没有达到爱因斯坦那样的伟大。”  相似文献   

17.
原子物理学中定性的叙述①:孤立的光子不能转变为一对电子,因为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不能同时得到满足。因而产生电子偶必须在另一个粒子附近,那么入射光子照射真空中的自由电子能否吸收光子而产生跃迁呢?本文首先依据量子力学的微扰跃迁理论导出电子体系量子跃迁的规律,然后回答上述问题。1.电子体系量子跃迁的规律处在辐射场中的一个电子体系,在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哈密顿量具有如下形式:式中p为电子的正则动量,U为电子所处的势场,对于真空中的自由电子U=0,A和Φ分别是辐射场的矢势和标势,对于纯辐射场,可选取适当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正> 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中一个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原理,是处理某些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其应用相当广泛。但一般量子力学教材对其应用谈得较少,为了引起初学量子力学的读者对测不准原理的重视,以及帮助他们学会用它来处理实际问题,我收集了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材料写成此文,以作为一般量子力学教材的补充内容。 早在1927年Heisenberg获得了下面的测不准关系: 在量子力学中,测不准关系的更一般的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9.
从确定非同科电子L-S耦合原子态出发,运用泡剂不相容原理及附加条件,过渡到确定相应同科电子L-S耦合原子态。  相似文献   

20.
(一)理想实验的“非理想”结果一九二七年,海森堡为了在量子力学形式体系和实验观察材料(如电子在威尔逊云室中的“轨道”)之间建立一种协调的关系,设想了“v射线显微镜”的理想实验,用v光子去测定电子的“位置”(我用x表示)和“动量”(我们用px表示)。根据量子理论进行推算的结果,得出同时测量这两个物理量的不确定量△x和△px之间,存在这样一个关系:△x·△px≥h/2π,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这个理想实验的结果表明,对电子的位置测量越精确(△x越小),那么对动量的测量就越不精确(△px越大),反之亦然。这和经典物理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