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中国文献资料的89块生物量样地以及在桂中的6块不同龄级样地实测数据,对南方人工林的代表树种--杉木、马尾松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林分树干、地上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枝条、根系生物量在马尾松林分中也随林龄显著增加,但在杉木林中则随林龄的增加逐渐趋向稳定,2种林分叶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不密切.林分生物量的根冠比在杉木林中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马尾松林中二者关系不密切.林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差异表明林龄对于森林植被碳蓄积的准确估算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迪庆州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昌顺  刘爱兵  谢高地  陈龙  刘春兰 《资源科学》2011,33(11):2162-2168
利用森林蓄积量推算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方法和GIS技术,系统研究了迪庆州森林类型的植被生产力。结果表明,虽迪庆州主要森林类型的植被生产力与中国主要森林植被生产力一致,但其平均生物量及平均生产力高于中国平均水平,这一结果符合迪庆林情,说明材积推算生物量法(材积源生物量法)适合用于该区域森林植被生产力研究;迪庆州森林总生物量为2.22亿t,其中乔木林2.15亿t,灌木林(含疏林和竹林)0.07亿t;乔木林和灌木林的总生产力分别为1723.77万t/a和386.25万t/a;各乡镇乔木林/森林的总生物量呈现随与澜沧江和金沙江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澜沧江和金沙江干流流经乡镇的森林具有较低的生物量和较高的生产力。因此,迪庆州林分改造与生态建设的毒点将是澜涂江和金沙江两岸的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3.
采用径阶平均标准木法,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红椎人工林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6年生红椎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14.933t/hm2,年均净生产量为4.421t/(hm2.a);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干材(59.57%)〉根(17.15%)〉枝(13.98%)〉干皮(6.29%)〉叶(3.01%);其地上部分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树高12m以下,占66.49%;林木径级为20cm~36cm范围的生物量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75.01%;根系生物量的分配是以根兜的最大(57.81%),吸收根的最小(3.10%)。  相似文献   

4.
延河流域阔叶林地上生物量遥感监测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娄雪婷  曾源  吴炳方  苏常红  徐延达  赵炎 《资源科学》2010,32(11):2229-2238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研究其代表区域—延河流域有利于指导植被建设。本文利用2009年生长季的环境减灾小卫星影像,以基于遥感的统计模型法估算了延河流域的阔叶林地上生物量,分析了阔叶林地上生物量与自然、社会条件等方面的相关性,探寻了影响阔叶林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阔叶林地上生物量均值为34.45t/hm2,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南高北低,东西低中部高,其最高值可达209.2t/hm2;气候、地形、植物种类、人为活动四项因子都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产生了影响,但制约该地区森林发育的最重要因子还是气候影响中的水分;人类生产生活与阔叶林地上生物量有着相似的分布区域,形成了经济发达地区阔叶林生物量高于欠发达地区的格局,主要原因是当地人为改善环境及国家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林地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福建省气象要素观测及林地土壤调查资料,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进行区域林地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栅格空间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林地林木高、中、低产量区面积分别为230.97×104hm2、657.17×104hm2和3.90×104hm2,分别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25.89%、73.67%和0.44%,表明全省林地总体质量较高,多数林地的林木产量介于13.64m3/hm2~15.99m3/hm2·年,其中高产林地主要分布于南平、龙岩、三明和漳州4市,合计面积183.57×104hm2,占全省高产林地总面积的79.48%.全省林地高、中、低光能利用率区面积分别为473.76×104hm2、416.33×104hm2和1.95×104hm2,分别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53.11%、46.67%和0.22%,其中高光能利用率林地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龙岩和福州4市,合计面积为392.14×104hm2,占全省高光能利用率林地总面积的82.77%,其光能利用率介于0.66%~0.91%.  相似文献   

6.
杨传强  李士美 《资源科学》2015,37(8):1661-1667
准确评估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趋势,系统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的固碳能力时空异质性,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固碳增汇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结合不同树种的基本木材密度、生物量扩展因子、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比值及其含碳率,研究了山东省乔木林乔木层碳储量、碳密度及其按优势树种、龄组和林种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乔木林乔木层碳储量为3 404.46万t,其中阔叶林的碳储量占82.52%。山东乔木林乔木层平均碳密度为21.09t/hm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省乔木林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其碳储量分别占全省乔木林乔木层碳储量的49.04%和24.77%。按林种划分,用材林的碳储量最大,约占全省乔木林乔木层碳储量的58.08%;而特种用途林的碳密度最大,为23.74t/hm2,分别为防护林和用材林乔木层碳密度的1.30倍和1.29倍。山东省森林碳储量以人工林为主,约占97.36%。本研究可为中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评估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李天润  陈爽 《资源科学》2022,44(3):494-507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地区)森林面积由减少转为增加的“森林转型“内在驱动机制,是资源环境研究关注的热点。以4期卢旺达土地覆盖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分析1990—2015年该地区森林变化的趋势和时空特征。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借助森林转型的路径分析法,探究卢旺达森林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所遵循的转型路径。在此基础上,利用PLUS模型对卢旺达2030年的森林空间动态分布进行模拟预测,对如何继续保持良好转型态势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①卢旺达森林面积在2010年开始出现净增长,由2010年的197383.2 hm2增加到2015年的213087.8 hm2,年增加率0.8%;②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是森林增长主要地区,且主要来源于稀树草原和耕地,分别占森林净增加总面积的87.8%和8.8%;③转型的内在驱动机制主要是国家政策引导下发生的“国家森林政策路径”和“森林稀缺路径”,全球化路径体现在植树技术与资金支持;④对卢旺达2030年森林模拟预测显示,森林转型仍将继续,预计到2030年森林面积将净增加34065.2 hm2。为进一步提高研究区森林覆盖率,卢旺达政府部门应改善森林恢复的薄弱环节,加快农业集约化推广;通过为农村社区创造场外就业机会,引导经济和就业发生转型,从而推动基于“经济发展路径”与“农村集约化路径”的森林增加。  相似文献   

8.
邵彬  姚予龙  吴良  欧阳华 《资源科学》2018,40(11):2195-2201
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森林优势树种有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凯杨德落叶松(Larix cajanderi Maye)、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Mayr)、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db.)、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 Ledeb.)、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 L.)、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等。利用IIASA和俄罗斯著名学者V.A.Usol’tsev的专著等提供的森林优势树种样地实测数据和生物量实测数据,西伯利亚地区7个森林优势树种的林分平均林木区域尺度上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已成功构建。精度分析结果表明,7个树种的树干(带皮)和地上生物量模型完全满足计算这些树种样地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的需要;除西伯利亚红松外的其它6个树种的树枝、树叶的生物量模型可以用于样地内林木主要营养器官生物量的计算;欧洲赤松、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冷杉和欧洲山杨的地下生物量模型也已达到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区域尺度上样本数对生物量模型构建的响应与局地尺度上的响应在有限样本条件下可能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基于HEA方法的陕西省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补偿评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张思锋  余平  孙博 《资源科学》2007,29(6):61-67
本文通过对HEA方法的改进,运用"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推导出受损植被生态服务功能补偿评估计算公式。以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应用公式,对陕西省森林和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受损量和补偿量进行了评估。发现,1986年~2004年,陕西省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水平每年递增1.7%,草地生态服务功能水平每年递减3.0%;1986年~2014年,陕西省草地的关键生态服务功能的受损量8090.7万当量,平均每年受损289.0万当量,相当于1986年、1994年、1999年、2004年4年草地关键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当量平均值746.7万当量的38.7%;2005年~2014年,以耕地作为被转换的生态系统,陕西省最少需要2201.6×104hm2的耕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若以难利用土地作为被转换的生态系统,陕西省最少需要558.9×104hm2的难利用土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若把完成草地生态服务功能补偿的时间延长到2024年,则最少需要943.5×104hm2耕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或最少需要239.5×104hm2难利用土地用于补偿受损草地。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中国实有耕地面积增减变化分析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实有耕地面积增减变化的分析,否定了根据耕地统计面积得出的“1957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基本呈下降趋势”的说法。1953年全国查田定产得出的耕地面积10853×104hm2最能代表建国初期我国实有耕地面积,此后直到1960年,耕地统计面积基本能反映我国当时的实有耕地面积。除“大跃进”时期外,1980年前我国耕地面积基本上不是增加的。80年代初期全国实有耕地射程13250×104hm213970×104hm2,比1957年净增1/51/4左右。近15a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96年全国实有耕地面积13004×104hm2,比1980年净减少529.27×104hm2,年均净减少35.28×104hm2。  相似文献   

11.
发展生物质能源已成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理想途径之一.林业生物质能源作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历史的发展机遇.本文根据我国国情和资源禀赋的现实条件,阐述了开发和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战略意义,分析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潜力和存在的制约因素,并对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加速发展提出了思考对策.  相似文献   

12.
鹤山乡土混交林的能量特征及光能利用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鹤山以红荷和荷木为主的乡土树种混交林的辐射能、光合呼吸作用与总第一性生产力、生物量与热值等的综合研究可知:1全年抵达该群落林冠上层的总太阳辐射能4515.2MJ·m-2,截获2519.3MJ·m-2,透过1472.2mJ·m-2;2群落总的生物量103.31t;能量现存量171.33MJ·m-2;3群落冠层截获能量中有86.80MJ·m-2用于光合作用,其中有21.71MJ·m-2用于净第一性生产力;其光能利用效率约0.48%;4由于群落年龄和冠层结构原因,鹤山乡土树种混交林群落的生物量现存量、净第一性生产力和光能截获率均低于同地带近顶极群落一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结构方程的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外部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链演化过程,引入PEST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的外部驱动力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现阶段产业政策和行业技术是影响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区域环境负荷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链的扩展产生正向影响,产业需求的拉动效应还未突显。在深入分析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外部驱动力的基础上,为如何促进该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朱文清  张莉琴 《资源科学》2018,40(7):1407-1417
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6个省的6个县、为期7年近700个样本农户的面板数据,应用内生转换模型,对中国新一轮集体林地确权到户政策的林地流转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集体林地确权具有内生性;②集体林地确权促进了农户林地的流转,确权使确权户林地流入概率增加了6%,流出林地概率增加了1.7%;③若对未确权的农户进行确权(反事实分析),则会使林地流入和流出概率分别增加59%和43.6%;④集体林地确权年限越长,农户林地流入和流出的可能性越大,确权的长期效果更明显。鉴于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集体林地确权,给农户一个学习参与林地流转的机会,稳步推进集体林地流转。  相似文献   

15.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之一,森林资源作为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资产负债表对于加强森林资源资产监督管理,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考核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有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借鉴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中心框架和前人研究成果,从森林资源实体、具有经营权的森林资源和具有使用权益的森林资源三个层面,结合森林资源管理实际出发,提出了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负债的概念内涵,对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表式、核算框架进行了探讨分析,设计提出了森林资源存量及变动表、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等表式,构建了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三层的核算框架。  相似文献   

16.
论森林价值计量概念与方法的恰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评论主要针对中国学术界在森林价值计量中出现的论争问题,同时也兼及这些问题的相关国际学术背景与进展。本文第一部分逐次讨论了森林价值计量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并且为了使森林价值计量能与国民核算系统一致,本文试图提出一种计量规范,以“过滤”过去计量中的“伪”成分。本文的第二部分将讨论森林价值计量的主要应用,即基于“森林破坏的年度经济损失”的国民核算。  相似文献   

17.
森林有限再生性与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在分析森林功能多样性及其相互矛盾与统一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森林资源有限再生性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森林资源再生性的可变性,提出了森林资源可再生性的时空尺度性,通过分析现实森林经营活动非可持续性的表现,探讨了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因素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提出了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的6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物质气化裂解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可在铝加工业、铜冶炼工业、锌冶炼工业等有色冶金工业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产权改革与森林资源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剑  王于洋  江民星 《资源科学》2019,41(11):2083-2093
集体林产权改革对实现中国森林资源永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集体林产权及其结构为视角,归纳分析近20年国内外关于集体林产权改革以及林地产权安全影响森林资源变化的研究,以期廓清集体林产权改革对森林资源影响研究观点及其争议,并分析缺陷和未来研究方向。现有研究多认为集体林产权改革能激励农户造林管护,并减少毁林与森林退化,有效实现森林资源的增长。已有文献为进一步研究二者的关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但现有理论研究未能考察中国非农转移客观情景,更忽略了林权之间的交互机制;实证研究缺乏对集体林产权影响森林资源动态效应的分析,也未能妥善处理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未来研究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①将劳动力非农转移情境纳入理论模型,并考察各林权之间的交互机制;②科学识别产权及其结构影响森林资源的动态效应;③在计量分析中应重点关注测度偏误、遗漏变量、自选择偏误及双向因果等导致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