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末立宪思潮是维新思潮的继承与发展,又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同为推翻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努力。  相似文献   

2.
张海鹏  李丹 《兰台世界》2007,(8X):52-53
清末立宪思潮是维新思潮的继承与发展,又与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同为推翻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努力。  相似文献   

3.
在世道困厄、人心激荡的清末,各种社会思潮纷呈迭起,它们意在探究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承载“救亡”与“新民”的使命。这其中的尚武思潮颇具特色,它与当时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改造国民性思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清末年间及以后的较长时期内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清末尚武思潮及其作用、影响加以探讨。 一 尚武思潮的形成 尚武意识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原是有其一席之地的。追溯中国历史,我们便可看到,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与现代剧烈冲突的清末,妇女报刊的兴办发轫于戊戌维新时期,推波于辛亥革命时期,是与戊戌变法思潮和辛亥革命浪潮相伴而生并随之潮起潮涌的.清末妇女报刊的兴办,与是时女权思想的历史性发展直接关联,成为唤醒和解放妇女不可或缺的舆论宣传工具.作为社会变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妇女报刊,其打破了封建社会的传统女性观,有力地促进了妇女身份认同的转变,并对是时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邹雨婷 《今传媒》2016,(1):130-131
清末民初的民营报刊在中国的报刊新闻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阶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作用下,民营报刊随着上海的开埠而得以迅猛发展.各类民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这块土地上蓬勃发展.其中外文报刊在传输西方先进的新闻理念、社会观念上起到了先驱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鼓励女性进行学习教育,导致大量女性知识分子的出现.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外文报刊——《大陆报》在1912年所刊载的女性主题的文章,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来探究当时的报刊对于社会舆论公共空间中女性思潮的解放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治心态是分析清末政论报刊资本来源的视角之一。维新报刊与其所代表的阶级主体的游离,革命报刊与国内阶级主体的脱节,海外革命报刊资本募捐中的阶级错位,这些特征并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违背,它所突出的是政治心态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群体的政治心态变化所形成的资本效应,展现出新闻事业阶级性历史生成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7.
段颖惠 《编辑之友》2017,(6):93-96,108
清末报刊在业务上有很大改进,创办刊发及编辑排印的报纸化,稿件编排和栏目内容的多样化,语言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大众化,体现出从书籍到报纸的真正转变.清末报刊业务的改进,不仅奠定了近代报业发展的基础,且方便了读者阅读,推动了报刊向社会大众的传播.清末报刊的发行与销售已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阅报者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部分扩展到社会大众.相较于维新时期,民众对于报纸的态度有很大改变.同时,报刊对新思想、新知识的宣传提倡,很大程度上对清末社会变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上海妇女报刊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它们的内容和刊物组织机构,考证了几种有异议的刊物,介绍了已知的报刊及其馆藏,使读者对近代上海妇女报刊在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地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时期潮汕报刊出版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阙本旭 《图书馆论坛》2005,25(6):359-362,199
清末民初时期潮汕各地报刊出版活动,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领域不可忽略的重要现象。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这些报刊,对潮汕地方新闻出版史的回顾、总结,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整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末岭南革命报刊风起云涌,致力于在下层社会传播革命思想。在报刊传播实际中,阅报所、演讲等中介形式推进了在识字率极低的下层社会进行的报刊推广。一方面,报刊阅读改变了下层社会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是清末知识阶层"启蒙"运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岭南革命报刊与政党及政治关系密切,阅报活动也是革命思想传播的手段。革命思想从报人到下民、从革命理想到武装起义,各种阅报活动在下层社会的普及推广起到了强大的"鼓吹"之力。  相似文献   

11.
清末报刊传播渠道主要包括民信局、大清邮局、客邮等邮运机构和各类报刊代办处,以及贴近民众的传播途径——阅报处、讲报所等。通过多种渠道的传播,清末报刊的销量甚为可观,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变革及公共舆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董广安  冯鑫 《编辑之友》2018,(3):103-107
清末民初的报刊讽刺画将漫画与新闻勾连,在建构国家民族图景的同时,形成新的新闻表达方式,成为传播文明的利器.作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武器,报刊讽刺画展现出在自由思想传播社会掀起鼓动风潮背景下一批漫画家“画以载道”的人文志向,更反映出漫画已从单纯的艺术绘画脱胎为政治话语表达的工具.以现实为题材记录历史,针砭时弊.浓厚的政治色彩以及多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报刊讽刺画比当时的新闻报道更有效果.时至今日,报刊讽刺画的社会动员仍能凝聚人心,其批判丑恶启蒙心智的社会功能仍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8):6-11
刘师培是扬州仪征人,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与章太炎相媲美;一生历经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五四运动三个时期,其报刊活动与政治活动、学术活动相互交织。刘师培的报刊活动前期主要宣传排满反帝的革命思想,中期主要宣传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及教育思想,后期主要宣传保存国粹、支持袁世凯称帝、反对新文化运动。刘师培的报刊思想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刘师培的报刊活动是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学者形象的典型之一,他的个人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刘思文 《青年记者》2022,(1):106-108
清末维新人士陈虬、陈黻宸和宋恕等参与创办或运营了《利济学堂报》《新世界学报》《东瓯日报》和《经世报》等具有首创价值的报刊.这些报刊以面向普通受众,唤起民族觉醒;提供交流平台,促进社会昌明;传播学术文化,助力国家发展为核心宗旨理念,紧扣报刊读者属性、重视报刊内容属性、发挥报刊平台属性,对近代报刊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传播中,刚诞生不久的近代报刊成为传播的重要阵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办报高潮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传播的高潮叠加涌现;中国近代报刊造就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共领域,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公共空间;中国近代报刊促进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客观上为近代社会思潮的传播扩充了新型传播主体;中国近代报刊的副刊对通俗文艺作品的传播为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第二空间"。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报刊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清末民初报刊业获得了较大发展,而报刊职业道德的失范也非常严重.本文主要从社会伦理转型中的主体迷失、暴力革命主题下的伦理遮蔽、专制威压下的伦理畸变、党派之争中的报刊流弊、经济利益至上与专业队伍缺失的恶性循环等五个方面探析了这一时期报刊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补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馆藏内阁全宗中选辑的这组史料,系清末督抚为会商筹备立宪事之电文,反映了封疆大吏对立宪的政治态度以及当时地方之政情,均是我馆1979年编辑出版的《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所未收录者,现予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详细介绍重庆图书馆古籍善本库清末民初报刊文献。一者为近代史研究工作提供方便,二者为地方史建设提供史料。  相似文献   

19.
田东奎 《历史档案》2006,(3):97-101,129
清末宪政为什么没有成功?这是法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建国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仅限于政治层面的探讨,没有涉及具体的制度安排。建国后,受革命优于改良史观的影响,法史学界、史学界众口一词地认为,清末宪政是一个愚弄人民、阻挠资产阶级革命的骗局。20世纪80年代后期,法史学界逐渐摆脱了定性史学的研究范式,开始关注清末立宪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文献资料,并重新诠释清末宪政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文本。于是,一些学者经过潜心研究认为,清末宪政不是骗局,清政府的态度是认真的,并有长远的规划。我们认为要了解清末宪政失败的原因,就不能不考虑清末宪政的动因。清末宪政的缘起,表面看来,似乎是清政府顺应历史潮流,满足人民和立宪派立宪国优于专钼国的呐喊,地方督抚的强烈呼吁,消弭革命,响应西方列强进行最低限度的改革,等等。这些理由,应该说很充分了,但仍不足以解释清政府推动宪政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20.
江曙 《编辑之友》2022,(11):90-98
清末民初留日学生成为晚清文化革新的重要力量,留日学生创办的报刊在近现代报刊发展史上的地位需重新评估与确定。通过新文献的发掘,目前可考留日学生创办的报刊有86种,较前新增8种,其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同人刊物的初步实践、以东京和上海为轴心的出版销售体系的建构、明治日本报刊思想的中介作用以及印刷装帧技术的改进。留日学生因地缘、学缘、政治思想、文学观念或某一突发事件等而结社,所创办刊物具备同人刊物的特征,其办刊思想深受明治日本报刊的影响,从知识界的启蒙转向对民众的引导,以东京和上海为轴心乃至布局全国的销售网络为其提供实现的可能,其办刊实践也为清末民初思想革命和政治变革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