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贵州人民出版社早在1980年就首次推出了《诗经全译》。该书的出版,在国内引起了广泛重视。因为它是建国以来出版的第一个《诗经》全译本,不仅注释兼及百家,且译诗具有民歌风味,通畅信达,不失为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该书一出,学人争购,海内名家亦纷纷关注。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编辑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96期发表了署名洪沉的文章《从<诗经全译>看古诗今译》,充分肯定了《诗经全译》。文章指出:“在50年代以后,出版了好几种《诗经》译注本,但都是选译或是其中某一部分的译注。都没有把《诗经》作为完整的一部分加以翻译。《诗经全译》是一个新的开端。《全译》比较充分地吸取了历代和今人研究《诗经》  相似文献   

2.
本书是一部介绍《诗经》里植物的笔记体读本,每种植物包含《诗经》原文、杂家题解、"我"注《诗经》、植物笔记、《诗经》注我五部分,既有诗篇背景、诗意解析,还有源流考证、植物性状和读诗感悟,图文并茂。读者不仅可以发现《诗经》里的植物之美,还能领略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生活智慧和精神世界的多样与丰饶。  相似文献   

3.
张葆全先生所著《〈玉台新咏〉译注》是迄今海内外的第一部关于《玉台新咏》的译注。通读此书,我们可以体会到张先生做学问的扎实认真,书里注释精准详明,译文准确流畅,有助于人们正确读解,领略作品。  相似文献   

4.
清代《诗经》在经学研究领域的成就向为学人所关注,但文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向为学人所忽视。笔者以为,清人以评点、诗话、题解三大文献形式对《诗经》的文学意蕴进行了深度开掘,为“五四”以来最终以完全文学的眼光解读《诗经》提供了可能,是清代诗经学的别样奇葩。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条新闻为国内众多媒体津津乐道: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向熹译注、刘晓翔设计的新版《诗经》,在德国莱比锡被评选为世界最美的书。(2月25日《钱江晚报》)此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可谓竞争激烈——要从32个国家和地区选送的634种图书中评选14个世界最美。  相似文献   

6.
《周氏冥通记》是研究六朝道教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2010年1月齐鲁书社出版的日本麦谷邦夫、吉川忠夫编,刘雄峰译《<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周氏冥通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周氏冥通记》最好的注本.然因该书颇具中古口语的特色,在某些语词的注释翻译方面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此选取数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诗毛氏传疏》是陈奂最重要的《诗经》研究著作,其撰写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发明古文毛诗.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传疏》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但如果站在当今训诂学的立场上看, 《传疏》仍然存在误解毛诗经传的不足.这些不足实质上是陈奂严重低估了注释书解释对象语义的复杂性及其解释的多样性.陈奂对于注释书训诂重要特点认识的不足,与他对“小学”与“经学”关系的片面化、简单化的理解密切相关,而他这种有问题的理解又集中体现了乾嘉学派对于注释书训诂的总体认识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剖析《传疏》误解经传的不足,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乾嘉学派的训诂成就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经》名物研究由来已久。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就指出,读《诗》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还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自汉以来,《诗经》注疏汗牛充栋,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名物的训释。同时《诗绎》名物注释专书也不断问世,形成了《诗经》学研究史上一个特殊的领域。三国吴陆玑的《草木鸟兽虫鱼疏》是我国第一部专言《诗经》名物的著作,至宋黎卞有《毛诗名物解》,明冯复京有《六家诗名物疏》,清陈大  相似文献   

9.
(1)余冠英:《诗经选》。本书《前言》对《诗经》的形成,对风、雅、颂的分列和内容都作了介绍。选诗以风和小雅为主,大雅、颂选得少。注释精确,诗后并对诗意作了说明。(2)马茂元:《楚辞选》。本书《前言》从文学史角度介绍《楚辞》,突出屈原在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书中着重选了屈原的辞赋,也选了宋玉、贾谊、淮南小山各一篇。注释详明,又有分段说明。(3)余冠英:《乐府诗选》。本书《前言》对乐府的起源和演变作了说明。内容分汉魏乐府古辞、南朝乐府民歌、北朝乐府民歌、汉至隋歌谣、汉魏晋宋文人乐府。  相似文献   

10.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两千多年来,有关《诗经》的研究著作如汗牛充栋.但是为《诗经》编纂索引则是近几十年的事.自洪业、聂崇岐等人于1934年编纂刊印了我国第一部《诗经》的专书索引--《毛诗引得》以来,先后有一些此类著作问世,对诗经研究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本文对几种主要的《诗经》索引著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供《诗经》索引研究及其它诗歌索引的编纂借鉴.  相似文献   

11.
“灵台”考     
杨玲  马皓斌 《档案》2022,(5):26-30
作为一个名物词,“灵台”在不同典籍中的含义各不相同,却又彼此关联。《诗经·大雅·灵台》中的“灵台”是表现文王仁德、承载政治意义的一座建筑。《庄子·外篇·达生》和《杂篇·庚桑楚》中的“灵台”指“心灵”。唐代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素问》时又用“灵台”命名人体穴位。通过考证可知,“灵台”含义每一次转变都受到《诗经·大雅·灵台》的影响。甘肃省灵台县之得名也与此诗密切相关。于此可见《诗经》在传统文化中地位之重要,影响之深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朱子《诗集传》在《诗经》学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的形成,元人对《诗集传》进行再注释、再研究的著作不断涌现。就注音而言,《诗集传》仅对《诗经》的个别经文做了释音(采用反切、直音、标注声调或叶音等形式),未及《集传》本身文字,于是兼释《诗集传》经、传文读音的音释本应运而生。一作为准音释本,许谦《诗集传名物钞》出现最早,影响最大,并为后来音释本所取材。许谦(1270-1337),字益之,学者称白云先生,金华人,师从金履祥,二人与何基、王柏合称北山四先生。《诗集传名物钞》八卷,《四库全书总目》称  相似文献   

13.
知识与趣味     
40年代,毛主席主持编辑了《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两条路线》等党的文献;50年代,又专门抽时间编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感人至深的是,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者,毛主席要处理的大事何其多,然而,他不仅主持参与了这些文献的选目、审定、补充修改和某些题解、注释的撰写工作,而且“亲自校对”。毛主席从1941年2月初开始校对六大以来文  相似文献   

14.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演讲以通讯稿的形式被刊登在《解放日报》上。1953年,毛泽东将1944年通讯稿中的引文编辑整理成《为人民服务》。1991年再版《毛泽东选集》时,出版者对《为人民服务》的题解和注释作了修订。"为人民服务"口号启示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一定要正确,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做支撑。  相似文献   

15.
阅读经典是走进“国学”、体味传统的必由之路,《国学经典选读》扎根古典学术、观照现实生活,为当代人指示读古书的门径。该书采取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单元框架,以40篇选文为中心,通过题解、注释、思考题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读者了解典籍、涵泳原文、发散思维以求“博通今古”,在古典与当下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正今本《金楼子·兴王篇》第八条首句云:帝尧,字放勋,一名同成育,陶唐氏,帝喾之子,伊祁姓也。今人陈志平、熊清元《金楼子疏证校注》,兴膳宏《金楼子译注》(未完),许逸民《金楼子校笺》,许德平《金楼子校注》,标点大体同此。然尧"一名同成育"一说,无他文献可征,诸家注释皆付阙如。  相似文献   

17.
1927年1月,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地的英勇斗争,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向高潮。面对这种形势,美国政府为保护在华权益,积极筹划应变措施。现从《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中选译部分反映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电报,供研究中华民国史和中美关系史参考。电文中的注释,除标明译注者外,均为原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8.
《诗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从西周到春秋这一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特征,然而它又与饮食生活有着巧妙的结合.本文试对《诗经》中饮食生活与其反映的伦理内容进行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杨之水女士,是近年来在先秦文学研究领域脱颖而出、势头正盛的中年学者。继《诗经别裁》、《诗经名物新证》出版之后,2002年又推出了《先秦诗文史》(下称《诗文史》)。这是一部独具个性、别开生面的断代文学史研究力作。它不求面面俱到、四平八稳,更鄙视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20.
冯智 《历史档案》1999,(2):130-131
1997年出版的《西藏档案汇编》(藏文)第一册,收录了《帝师贡噶洛追坚赞贝桑布为旺杰承袭父职任千户长事给朵甘思宣慰司的法旨》①,这是一篇新公布的元代藏文帝师法旨,目前在国内有关元代帝师法旨的资料汇编、译文集以及其它论著中,还没有人有过对该法旨的翻译、注释和研究②,因此,本文仅就该法旨作一翻译、考释和探讨,以求教于专家。一、帝师法印及题解。《帝师贡噶洛追坚赞贝桑布为旺杰承袭父职任千户长事给朵甘思宣慰司的法旨》原件藏于西藏档案馆。该件1页,用藏文无头体(dbu—med)手写,共有13行,其中第2至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