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现代中国唯一的反侦探小说家,孙了红以其独特的个性创作出了“侠盗”鲁平探案系列反侦探小说。孙了红笔下的主人公鲁平神出鬼没,亦盗亦侠,更是显现出真实的人性色彩。孙了红为使侦探小说这一地道舶来品能够深深地吸引中国读者,不仅将中国本土的社会文化思想融入到小说之中,借小说提出令国人深省的问题,还把电影及其表现技巧等现代元素纳入到小说的创作之中,为小说增添不少现代味道。  相似文献   

2.
孙了红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杰出的反侦探小说作家。他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道德标准融入到小说之中,并综合了武侠和言情的因素,体现出传统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说书人”的传统,在故事安排上也依照国人的阅读习惯。他深化了小说叙事艺术、拓展了小说的社会视野,在心理分析和人性挖掘上也颇有深度。他不仅使其小说具有硬汉派侦探小说英武、灵动的风格,而且还将电影及其表现技巧等现代元素纳入其中,从而成功地实现了本土与现代的融合,使中国侦探小说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3.
作为外国小说与古代小说在外在而不是内在结合的产物,近代侦探小说无疑带上了浓厚的过渡性特征.在翻译上,近代侦探小说多使用章回体的形式和文白夹杂的语言,并反映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观念;而在创作上,或者把传统公案小说修改成侦探小说,或者径直把公案小说称作侦探小说,或者在侦探小说中掺杂公案小说的成分,都可见出传统公案小说的影子.我们讨论公案小说如何促进侦探小说向民族化和现代化的过渡,对于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以中国公案小说为母本,融合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手法,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出了著名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该系列小说摒弃了中国公案小说过多宣扬伦理道德观念的模式,重点着墨于对案件现场的勘察与线索的推理;抛弃了中国公案小说全知视角的叙事传统,在叙事视角上多采用限制视角;运用公案小说中常见的鬼神元素来烘托神秘的气氛,同时在故事结尾处又给予读者一个合理科学的解释,使其更富有西方侦探小说注重科学精神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和现代侦探小说的先驱,并在其社会小说中发展性地融入了古来已有的侦探文学因素。这种结合不仅开拓了与爱伦·坡不同的侦探小说写作程式,也提升了社会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以狄更斯的"天鹅之歌"《我们共同的朋友》为例,发掘其中侦探文学因素的构成方式,分析这些因素对社会小说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是悬疑小说、侦探小说的先驱。他在侦探小说的创作中使用了全新的方式进行"侦探"形象的塑造,突破哥特式小说的传统,突破叙事角度的束缚,将心理分析、逻辑推理加入到侦探形象的塑造上,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7.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创作的《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改编自清代公案小说《狄公案》。但两者叙事视角的选择截然不同。后者沿袭着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全知模式,前者则主要继承了西方侦探小说的限知叙事和纯客观叙事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中国小说的全知模式,由此将根植于中国俗文学的公案题材进行成功地演绎,为转折之际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清末,以《福尔摩斯探案集》为代表的侦探小说被大量译入中国,中国现代侦探小说家程小青随之塑造了“东方的福尔摩斯”——霍桑的形象。从《福尔摩斯探案集》与《霍桑探案集》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入手,可以探讨侦探小说作为一种外来的小说类型,如何被清末民初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接受和改造,并最终成为一种具有本土色彩的通俗文学形式。在此过程中,“启蒙性”和“工具性”成为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的重要本土特征。  相似文献   

9.
1906年,吴趼人搜集了中国古今奇案数十种,结集为《中国侦探案》,被时人称作中国侦探案有记事专书的滥觞。尽管其书多写断案而非探案,但它在思想观念与文体模式等诸多方面已融入了刚刚输入的西方侦探小说,因而与传统的公案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尤为重要的是,吴趼人借此揭橥了一条立足于本民族的中西文学融合途径。在当时一边倒的崇拜外国侦探小说的声浪中,他转而力图从传统清官文化中恢复旧道德,从旧公案小说中追寻侦探小说之根,在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均开启了侦探小说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鸳鸯蝴蝶派主力"、"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上的名编辑"的赵苕狂,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直在上海从事通俗文学期刊的编辑活动,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通俗文学作品,其中以侦探小说为多,影响也最大。他的侦探小说代表作品《胡闲探案》系列,从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前后期的变化等方面,体现出中国早期现代侦探小说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中兴日报》的立场更激进:"反对保皇党,推翻帝制",但所刊反满小说的主题比较隐喻。该报"小说"栏目容纳侦探小说,下意识地追随东西方长久以来打破雅俗之分缓慢进展的潮流。《中兴日报》在选刊中国小说来稿的同时,也输出该报所刊登过的小说到中国的报刊。因此,该报所作的中新文化交流,可以说是双向的。  相似文献   

12.
程小青(1893——1977),苏州人。幼年家庭很清苦,但特别爱读小说,尤其是侦探小说。早年,他主要从事外国侦探小说的翻译,同时,对他不满意的已出版的蹩脚的侦探小说译文,都重新作了翻译。后来,他开始模仿柯南道尔的方法进行侦探小说创作。他塑造了一个中国的“福尔摩斯”霍桑,通过霍桑的朋友包朗(模仿福尔摩斯的朋友华生)来述说案  相似文献   

13.
吴赵萍 《海外英语》2014,(22):209-210
约翰·福尔斯的最后一部小说《幻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评论界和读者所忽略。事实上,这部小说是一部奇特的玄学侦探小说。它具有玄学侦探小说的基本特征,既是悬而未决的迷案小说又是自反小说,从内容和形式上均反映出作者的"失踪"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4.
约翰·福尔斯的最后一部小说《幻想》自从问世以来一直被评论界和读者所忽略。事实上,这部小说是一部奇特的玄学侦探小说。它具有玄学侦探小说的基本特征,既是悬而未决的迷案小说又是自反小说,从内容和形式上均反映出作者的“失踪”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5.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是一部实录性小说,作把议论引入小说创作之中,注重对事实意义的阐释,一扫其早期小说的诗性特征,语言相当绵密,繁琐。小说的意义在于中国现代作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表现图式,同时,作创作旨趣的前后变化,也从一侧面反映了一个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中期,当中国小说出现低潮时,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以反传统、反理性的崭新创作崛起于中国文坛。他们不谋而合的创作承担着振兴文坛的重任;他们这种以实验者姿态出现的率先创作被评论家们称之为“先锋派”或“实验派”。他们的小说被称为“先锋小说”、中国的现代派小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推理侦破小说是泊来品。在1899年,上海的索隐书屋出版了《时务报》馆翻译的《华生包探案》,自此中国一些文人开始“状侦探之技”,于我国传统的章回小说中安插一两个准侦探人物和类侦破故事。如清代的刘鹗的《老残游记》中曾称其主人公老残为“福尔摩斯”,程普之的《偶然》中也有如是情况。其实我国推理侦破术小说从引进到仿作,再加之变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它开始就是一个不健全的畸形儿。辛亥革命以后,我国推理侦破小说开始发展,在短短的十年内,涉足这一领域的作家便有几十个,出现了如俞天愤的《中国侦探案》、陆澹(含皿)的《李飞探案集》、孙了红的《侠盗鲁平奇案》等大量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小青的《霍桑探案》。但这些作品多有模仿之痕,就是被称为我国推理侦  相似文献   

18.
史传孕育了中国古代小说,又阻碍了它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的续书繁盛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从内容到形式对史传传统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由于续书作者既依傍于名著,又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由依傍史实创作走向以想像和虚构为特征的现代小说创作、由群体型创作走向作家个体型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金晔 《文教资料》2013,(32):65-67
《家变》在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别具“异”格,其行文语言、叙事结构、情节内容均呈现出鲜明的探索性和开拓性,这背后维系着作家创作过程中有意识的反传统的精神追求。王文兴在《家变》中所灌注的反传统创作追求,对现代家族小说的整体构型和发展趋向而言,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侦探小说始于晚清,水平幼稚,类型意识却很浓,加上中国现实社会科学与法制不够昌明,缺乏侦探活动的“公共空间”,侦探故事多来自外国作品的启发,这种借鉴又有“启智”大于“移情”及忽视人物塑造的偏误,故始终处于低潮阶段。抗战时期的侦探小说开始展现新的面貌。社会视野有了较大拓展,社会内容的充实使侦探小说重新赢得读者;与拓展社会视野互为表里,战前逻辑实证的封闭式格局被打破,推理模式和情节设计都获得解放,重视心理分析,情节不守成法,人生重要内容之一的爱情也开始进入侦探小说;武侠因素被引入侦探小说,侦探侠义化,硬汉派侦探小说等新模式相继涌现。抗战时期的滑稽小说也自成类型,与早期滑稽小说相比,社会意义有所深化,滑稽趣味有所提高,并与其它类型互相综合。抗战时期的历史小说表现出明显的要求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意图,新的历史观决定历史小说创作新面貌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