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差三步曲     
根据素质教育“三全”要求,辅差工作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怎样辅差呢?本人常弹三步曲:即,辅差生的心灵;辅差生的良好习惯;辅差生的学习方法。一、辅“心灵”,献爱心。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说明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基础,教育的起点。是师生心灵的联系带。怎样爱呢?1.了解病因,对症下药。要转化好差生,教师首先要了解差生的病因,寻找转化“良药”。要知道他们差在哪里,差…  相似文献   

2.
刘振华 《课外阅读》2011,(11):147-147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教师的理解宽容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也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  相似文献   

3.
刘向正 《陕西教育》2011,(1):147-147
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小苗苗,需要教师用春雨般的爱去滋润,春阳般的爱去普照。这样才能和幼儿沟通,他们才会信任你。高尔基也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说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因此,我认为爱是和幼儿沟通的法宝。  相似文献   

4.
鲁迅说过:“教育根植于爱.”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师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对班级管理中,搞好班级工作的最大秘诀是“师爱”.  相似文献   

5.
转化差生是一项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的大力合作 ,但就系统工程诸多因素来说 ,学校教育是实施转化教育的主要力量 ,教师是转化差生的核心力量。因为学生尽管受到社会的熏陶和家长的启蒙教育 ,但他们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学习在学校 ,经常接受的是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帮助教育 ,教师既是他们的良师 ,又是他们的益友 ,他们的内心是乐意接受教师的真诚教诲的 ,这是教师转化差生较有利的条件。一、爱是教师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前提高尔基说 ,只有爱孩子 ,他才能教育孩子。只有爱差生 ,才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教师的“爱”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  相似文献   

6.
“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这是千百年来为教育实践所证明的真理。要教育差生,爱是前提,爱须从严,严格要求是“师爱”的重要内容。若只强调了爱这个手段,而忽视了严的要求,那我们的爱就失掉了依据。对差生进行教育究竟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个“度”呢? 首先,对差生的要求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不能过高。教师对差生的严格要求不等于脱离实际的苛求,如果要求过高、过多、过繁,差生一时不容易做到,不仅使要求成为空话,而且会使他们认为教师提出的要求可以不完成,使他们失去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据一个学校的调查,24.5%的差生不守纪律,是由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太高,他们无法达到,所以就干脆不完成老师的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守纪律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7.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8.
一、转化“差生”,应以心换心,“差生”思想活跃,反应很快,如果教师方法简单,他们不能接受,则会适得其反。对“差生”的转化教育,需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去加以感化,切忌简单粗暴,具体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相信每一个“差生”都可以转化为优生;二是千方百计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加以点亮。  相似文献   

9.
一、爱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先决条件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希望,也有权得到老师的爱。”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营养素,是一种任何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学习有困难,非智力因素不良的学生,他们更追求教师的爱,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信任。更渴望教师的帮助,一旦他们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亲师的心理会变为行动,会增强信心,不甘落后,暗加努力奋发进取,各方面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可以说,教育教学效果杠杆的支点在“爱”字上,…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他们为自己的点滴进步欢欣时,教师应紧紧抓住激励因素,与他们一同高兴,真诚地赞赏学生“你真行”你做得真很好”——让每个学困生感受到你与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你是很在乎他们的,你是很赏识他们的,从而帮学困生找回自信,丢掉自卑的包袱。  相似文献   

11.
黄丽源 《考试周刊》2011,(41):219-219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爱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可对于那些"差生"就未必做得到了。从这个角度讲,从心底里关爱"差生"才是真正爱学生。要知道,那些"差生",就像遭受到意外伤害的花朵,需要格外精心的关爱与呵护。赏识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对他们的一生来说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人也该洗澡了.这下到底谁要洗澡呢?”那人说:“两人都要洗.”苏说:“你还是错了,他们都不需要洗澡.干净人根本不需要洗澡,而脏人又不习惯洗澡!”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教育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后进生的存在,确实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爱每一位学生爱是教育的真谛,也是灵魂。教育部部长周济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差生的转化,爱是前提,是关键,是联络一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魏丽萍 《甘肃教育》2013,(23):24-24
一、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爱心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里,我深深体会到“爱”真正的含义和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微小的“爱”的举止,传到孩子们心里.  相似文献   

15.
孙岩 《河北教育》2004,(4):12-12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准,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是的,离开了爱,教育就不复存在。爱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真谛在于一个‘爱’字。”爱,可以由行动来诠释;爱,更要用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爱,任何干遍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黑暗,收获硕果。尤其是差生,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求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为他们点亮一盏心灯,指引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于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  相似文献   

18.
许多老师怕当差班的班主任,就是因为差生难管,差班工作难搞。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和特点,只要抓住差班的规律和特点,选择科学的工作方法,差班工作还是可以做好的。下面谈谈自己多年在差班工作中常见的几种有效方法:“保持沉默”法所谓“保持沉默”法,就是在差班工作中尽量少说话,有些事上甚至不说话,保持相对意义上的沉默。差班的特点是学生性情浮躁、缺乏良好的习惯,纪律性差,不爱学习。究其根源,是长期缺乏良好的环境或由于不良教育而形成的。这类学生自制力较差,因而导致了品德差和学习差,并受种种不良影响而养成了种种劣习。差生的不良习气表现在其行动上,影响和干扰正常的班级秩序,这就是差班的“差”处所在。因此,做差班工作必须从转化“双差生”入手。转化差生,必须弄清谁是差生,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细致观察、掌握。新生入校后,差生一般比其他学生表现得“兴奋“”活跃”“大胆”,他们大有一种脱离藩篱获得自由的感觉。原来的学校和班级已经对他们失去了约束力,新的学校和班级一时间还不了解他们,他们在忍受短暂的寂寞后,便开始充分“表现”他们的能力:主动联络旧朋友、结交新朋友,很快形成一股小有势力的“哥儿们”小集团,并努力用种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去“展示”他...  相似文献   

19.
保生林 《宁夏教育》2007,(7):144-145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他们为自己的点滴进步欢欣时,教师应紧紧抓住情感的因素,与他们一同高兴,真诚地说出“你真行…‘你真的做得很好”——让每个学困生感受到你与他们同享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20.
吴华 《初中生》2008,(1):78-79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格拉底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和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回答说:“肯定是脏人.”苏格拉底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澡,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格拉底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