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门德尔松创作的钢琴作品《船歌》,可谓闻名遐迩。他是公认的钢琴方面的神童.在其9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台上进行演奏,使其大名远播,10岁的时候就为《诗篇19》进行了谱曲的创作.12岁的时候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地写出了一首钢琴四重奏(op.1),在他14岁的时候就与其他人一起组建了一个自己的私人小乐队.  相似文献   

2.
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技巧独树一帜,特别是钢琴小品集《无词歌》,堪称钢琴作品经典之作。本文以《无词歌》中的第一首(Op.19 No.1)为研究对象,从曲式结构、和声、调性布局、织体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达到对《无词歌》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清晰的认识门德尔松钢琴小品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主义早期作曲家,他首创了无词歌这种钢琴小品的体裁形式。他的作品很多,而浪漫主义钢琴小品的代表作无疑就是《无歌词》,本文介绍了门德尔松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他的创作特征,论述了《无词歌》的风格特点,并选取《无词歌》中最著名的一首作品《春之歌》为例,对其进行曲式分析,从而得出《无词歌》曲式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4.
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集《无词歌》是浪漫主义标题性抒情钢琴小品的代表作。《春之歌》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他以简洁的音乐语言、淳朴的和声、严谨的曲式结构、背景性的流动音型织体、如歌的旋律,描绘了春天来临,大地苏醒,春意盎然的美景。  相似文献   

5.
周礼 《小读者》2013,(4):10-11
他出生于辽宁沈阳.从小就喜欢音乐,在这方面很有天赋。9岁那年,为了让他的爱好有所发展,父亲放弃了自己热爱的工作.陪他到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尽管他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但非常懂事,也非常刻苦,除了学习文化课以外.他每天都坚持练琴8小时以上。一段时间下来,他已能熟练地弹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而这两首曲子的演奏难度都相当高。  相似文献   

6.
常宽访谈     
常宽.出生在北京。父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舞团团长兼指挥,母亲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他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音乐教育,不但学习钢琴、双簧管,还系统地学习了音乐理论。他14岁学习吉他,15岁开始自己创作词曲,16岁登台演出。17岁时,他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十六届音乐节,以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奔向爱的怀抱》,在参赛的58个国家的2035首作品中,经过5次评选,在东京武道馆的现场决赛中荣获“总指挥”奖,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在国际获奖的流行歌手。从1984年到现在,他已经出版了7张个人专辑。近期,常宽因在电视剧《心网》中饰演男主角马力而人气急升。阳春三月的一天,在北京城北常帘的家中.记者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7.
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集《无歌词》是其杰出之作,在门德尔松的《无歌词》之中用清新淡雅的音乐语言将之打造成为了精致细腻的作品.在文中主要就针对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集《无歌词》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想回旋曲》是门德尔松早期钢琴代表作品之一,此曲不仅有绚烂的钢琴技巧、沸腾的热情、浪漫优美的抒情旋律,还搭配着和声和对位式的性格乐段,建构出既对比又平衡的独创曲式,形成此曲最大的特色及魅力.文章着重对这首作品的演奏进行了分析,以期表演者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此曲乃至门德尔松的其它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9.
文化     
音乐《仲夏夜之梦》Music作曲: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指挥:安德列·普列文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唱片公司:EMI 1826年,17岁的门德尔松为莎翁戏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序曲,既是一首为他带来最初荣誉的作品,也是他后来为整部《仲夏夜之梦》配乐的名副其实的序曲。  相似文献   

10.
音乐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可以让大脑在刹那间闪出灵感的火花,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音乐是一切艺术的根本,如果其他艺术能够做到像音乐这样的完整.那么其艺术价值都是相当高的。下面我谈谈大名鼎鼎的作曲家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船歌》第三首的教学与欣赏。  相似文献   

11.
发现幸福     
《辅导员》2011,(21):5-6
故事一:盲童刘浩学琴苦乐 这是开学第一课里的一个故事。盲童刘浩对音乐超级热爱.从4岁开始学习电子琴.7岁学钢琴。他说钢琴可以带给自己快乐.即使有时候有一点小难过.只要一弹琴就全消失了。每天脑子里全是音乐.不感觉学琴有多难.就跟玩似的。别人以为他眼睛看不见,没法弹琴,他却说。  相似文献   

12.
门德尔松的作品结合了古典主义的逻辑性与浪漫主义的幻想性,他善于将美妙的音乐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中,典雅、纯净;这首是他早期的作品,作者将大自然的美好与热爱用钢琴表达出来,通过对这首作品的仔细分析,能更好的理解门德尔松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该丘斯     
(Percy Goetschius,1853~1943)美国现代音乐理论家。1873年进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与理论作曲,1876年任教母校,并常为德国各种音乐杂志撰稿。以后受纽约叙拉古大学、纽约音乐艺术学院、波斯顿新英格兰音乐院之聘,任和声学、钢琴、音乐史、作曲法等教授。音乐理论著作有:《曲调作法》、《作曲素材》、《和声学》、《住要曲式规范》、《曲式学》、《曲式课程》、《大曲曲式》、《对位法》、《应川对位法》、《音乐史大纲》、《音乐史精义》、《交响曲名作家》、《巴赫六十首众赞歌》、《音乐的构成》;古典作品编订方面有:《分析交响曲丛刊》、《门德尔松无词歌分析本》、《门德尔松乐曲三十首》、  相似文献   

14.
门德尔松(1809—1847)是德国十九世纪著名的音乐家。九岁时以钢琴家身份登台演奏,十七岁上写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二十岁开始出国旅行演奏。门德尔松有个妹妹叫芬妮,她也是一位天才的女作曲家。有一次,门德尔松访问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在白金汉宫为他举行热情而盛大的招待会。招待会上,他进行了绝妙的演奏。女皇非常欣赏他的《伊塔尔兹》,赞扬说:单凭这一个曲子,  相似文献   

15.
在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中,德国的门德尔松无疑是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无词歌》的出现,不仅是门德尔松有别于其它作曲家创作的特殊标志,也奠定了门德尔松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文章试图通过对《无词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性分析,进一步揭示门德尔松创作风格的形成及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初,一位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门德尔松诞生了。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教育家。在门德尔松的钢琴作之中,充满着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他将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作品不但具有着古典主义的严密逻辑性而且还具有着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和幻想性,门德尔松不但建立的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还创办了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德国音乐艺术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分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蕴含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孔子拜师》  相似文献   

18.
温柔的抚摸     
小男孩6岁时就开始学钢琴。这个6岁的小男孩学钢琴要比同龄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但小男孩很认真地练着,他知道妈妈就坐在他的旁边,妈妈一定慈祥地注视着自己。每天上午,妈妈都带着小男孩到文化宫练习弹奏,那种弹奏是单调的,所以在弹到高潮的时候,妈妈常常用手轻轻地抚摸他的头。妈妈那温暖的气息就随着这温柔的抚摸漾遍他的全身,让他振作起所有的精神。中午的时候,妈妈再牵着小男孩回家。在路上,一边面去。16岁时,技术已经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且有了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持人给他描述现场的情况场的有很多国家领导人,排就坐,他们可以…  相似文献   

19.
提到协奏曲,恐怕浮现在脑际中的是诸如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或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些传世精品被全世界所熟知,仿佛协奏曲就应该是这样的(炫技的独奏和轰鸣的管弦乐交辉。美丽的旋律。戏剧的效果、交响性展开唤起我们或悲伤或激动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0.
诚实     
一次,门德尔松访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女王非常欣赏《伊塔尔兹》这首歌曲,当场称赞门德尔松:“单凭这个曲子就可以证明你是天才!”门德尔松听到女王的表扬,羞得面红耳赤。其实这首歌曲是他妹妹芬妮写的,只因门德尔松的兄弟不赞成女人发表作品,所以才署了门德尔松的名。门德尔松不想掠人之美,他很认真地说“:那是我妹妹芬妮的作品。”接着他向女王解释了刚才自己感到羞愧的原因。诚实@韦尔乔 @王玉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