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花书”     
『花书』□陈礼荣钱钟书为当代学界名人,他的签名也常引人注目(如图1)。钱钟书三个字,合为一体,整体为“钱”字,上半部为“钟”字,右下方含“书”字。这种字,在我国汉字文化中,别具一格,自唐朝贞观年间,始见记载,通称为“花书”;用于签名,则叫“花押”。宋...  相似文献   

2.
文化史和古今字冯瑞生所谓“古今字”是指同一个汉字的古今写法不同,或者说是所表意义同而古今所用的字异。这是方块汉字所特有的文字现象,历代语言文字学家都注意到这一现象。在汉字的长期使用和流传中,经过了不断的整理和疏通,逐渐形成大众所认可的规范,这是匆庸置...  相似文献   

3.
自从中国国务院发文推行汉字简化以来,已经过了39年。汉字的简化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但在实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某些混乱。笔者试从汉字文化的角度略谈浅见。一、字音不相关联,畅通古今南北。汉字的“六书”,乃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是与大多数国家现行文字的最大不同之点。欧洲诸国近代的拼音文字——英文、法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多数发源于古代的拉丁文和希腊文。由于字随音变,故语言如果发生了变异,文字也必然跟着变异。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语言发展史中,存在着时空随机漂移(Randomd…  相似文献   

4.
在浩如烟海的汉字中,数笔划,一撇一捺之“人”字可算最简单,可一撇一捺的内含却是所有汉字中最复杂的一个。欲话说,简亦繁,繁亦简,。天下事,古来稀也!  相似文献   

5.
睡狮犹未醒     
江弱水 《东方文化》2001,(2):121-123
21世纪刚刚拉开帷幕,日本右翼势力就猖獗活动,企图否定南京大屠杀乃至改写整个侵华战争的性质。从反华狂人石原慎太郎当选东京都最高行政长官到揭露日军当年暴行的东史郎在最高法院最后败诉,这一切都清晰地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一种文化的凝聚物,是特定历史文化的“化石”。我们可以从汉字形体中探究出社会文化的种种信息。婚姻嫁娶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文化之一。从汉字字形入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某个时期的婚姻形式。在本文中,我将试图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文字材料考证来说明古代某个时期的婚俗文化状况。一、群婚形式据史学家研究,中国人的姓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以前,即远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自古就有姓,姓是“自我”的重要标志。但是,人们一般都姓父亲的姓,为什么“姓”这个字却从“女”旁?让我们看一下《说文》的解释:“姓,人所生…  相似文献   

7.
“仁”字臆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朴 《寻根》2001,(1):4-8
郭店楚简的13000多个汉字中,大约有将近70个“仁”字。这些“仁”字,不论是出现在道家思想的献中,还是出现在儒家思想的献中,也不论它上下义怎样,或出自哪位抄手之手,全都无一例外,皆从心从身,作(身心)(图1)。这个字,以前也曾出土过,《古玺编》有录(编号5381、1149等),可惜是或未被认识,或误读为“信”,以致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被白白闲置了若干年。  相似文献   

8.
释"如"     
吉霞 《寻根》2007,(6):54-55
如,甲骨文写作 《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认为,“如”是“女”字的后出分化字。“女”,甲骨文写作“孝”,《说文》:“女,妇人也,象形。”此说流传甚广。《甲骨文字典》对女字的解释为:“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特征也。”  相似文献   

9.
关于方言“”字□何平何治海“”字,读diΔ音,在川东北的宣汉、平昌、达县、万源一带的民众中广为口传。但无法写出汉字,只有用注音来表示,深感不便。《宣汉县志·方言》中,虽列出“下边”的对应词,但读音注为“tiΔ”,与广大群众的口头读音不尽相符。今...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毗邻一带,曾经有一种流行于女性之间的神奇文字符号——“女书”。在这里男女说一样的话,可是写不一样的字。男人用方块汉字,写男文,读男书。女人用女人的字,写女文,读女书。这种女书男人不认识也不过问。女字就成了女人独有的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湘南的崇山峻岭中的江永县消江流域,很久以来流传着一种奇特的文字——“女书”(或称“女字”)。这是一种当地妇女专用文字(她们称通用的方块汉字为“男字”),男人们不认识也不过问。(一)女书的文字特点及记录的语言这种妇女文字外观形体大致呈“多”字式的菱形。经整理基本用字有七百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二为自制字,三分之一为改借方块汉字。在自制字中有一百多个具有浓厚原始符号特征的独体字,其中  相似文献   

12.
说“豫”     
詹金明 《寻根》2012,(5):8-10
“豫”字,或云本义乃是一人手牵大象之意;或云即是“予”和“象”相合,表示“大象前伸鼻子”,本义为大象伸鼻;或云字中“予”之构形源自男性的性行为,两旁结体,以分类特指的方式,表示发情后狂怒不巳的公象……如此图说汉字,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令人啼笑皆非。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对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一知半解,没有实事求是地从汉字字形的历史演变轨迹着手,凭空臆测,不仅曲解汉字之本义,也影响着我们对汉字的正确认识。所以,考究汉字本义在此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美玉与美德     
张丰乾 《寻根》2004,(1):92-95
费孝通先生在一次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讨会上指出,玉器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还体现着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今凡在字典上能够找到的带“玉”字的成语几乎全是褒义词,比如“以玉比德”、“化干戈为玉帛”、“宁为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中国书法,既是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民族艺术奇葩。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承载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明,体现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创造精神。中国书法很早即随汉字的传播,进入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汉字文化圈的书法艺术,代表了东方哲学和东方艺术的最高境界,成为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我国的主体民族──汉族的文字。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以华夏族为主体,融合其他许多民族组合而成的。因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所以我国的文字就称为汉字。当然,我国的丈字不仅只是汉字一种,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字,但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的在古代产生过本族的文字,后来失传。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也只是在本民族和本族聚居的区域内通行,放大多数仍然使用汉文字。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具有几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称为“浩如烟海”。仅据《汉书…  相似文献   

16.
书道是一种用文字书写以表现美的特殊艺术,自古盛行于中国,后来又普及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学习中国汉字的所谓“中国文化圈”内。汉字与西洋的罗马字母不同,因为它是一种绘画因素颇强的象形文字,所以书道的发展可以说是必然的。在上述受中国书法影响的国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日本。这是因为日本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假名书道”。下面介绍一下日本书道的发展与中国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正唐辛子女士《聊聊中日两国的南北口音歧视链》一文里提到了日语中的吴音、汉音、唐音,这些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大陆借入到日语中去的汉字音读形式。中日两国号称同文同种,当年的汉字文化圈的海外诸国里,现在只有日本在假名之外继续保留汉字,而韩国、朝鲜、越南都基本放弃了汉字的使用,改用纯拼音文字了。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日本女子姓名中多带“子”字。人们不禁要问:这一传统始于何时?为什么唯有女子姓名中才有“子”字?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子”字又该怎样解释?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考证。角田文卫先生在《日本女子姓名》一书中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子”字作为人名的接尾字,最早出现于身分显贵的男子姓名中。如六世纪的碗子皇子、中臣连镰子、苏戎宿祢马子等。日本与西欧不同,男女姓名的词尾没有严格的区别,因而很快在女子姓名中也出现了“子”字。最初的形式是以“子媛”二字结  相似文献   

19.
陈文林 《世界文化》2012,(12):27-29
《一个人的好天气》是日本2007年第136届芥川奖的夺冠作品。作者青山七惠是典型的日本“80后”女作家,也是最年轻的川端康成文学奖获得者。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中文版《一个人的好天气》的时候,封面的最上方赫然标着两行字:“飞特族的青春告白”,“2007年芥川奖夺冠作品,日本最受瞩目畅销小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何时出现简化字去年12月初,有一篇稿件,报道人们在江西出土、收藏的明清古钟及北宋书法三件文物中,找到了60个筒体字。其中新发现的北宋米芾手书《昼锦堂记》的清代道光年间碑刻,有13个筒体字,“这又将简体字出现向前推了400多年”。这种说法显然与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