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4年11月,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第四届评优活动结果揭晓,我校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名刊","孙子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王海滨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主编",许金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编辑"。本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评优活动,根据期刊的编校质量、被引频次、下载频次、被二次文献  相似文献   

2.
2014年底,我院学报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第四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期刊",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主编刘卫华被评为"优秀主编",朱令军被评为"优秀编辑"。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优活动旨在展示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学报近年来的建设成绩,推动办刊机制的改革和刊物质量的提升。在上述三项荣誉中,我院学报均是山东省高职院校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在传播高校教学、科研成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色栏目建设,是地方高校学报深化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某些地方高校学报虽然开辟了特色栏目。但是持续性不强,最终难以形成刊物的品牌。究其原因,主要是栏目开设以后,在栏目建设上缺乏科学的策划,力度不大,深度不够,仅仅流于形式而已。要使地方高校学报真正形成刊物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重视特色栏目的建设问题。从重视编辑队伍建设,做好学报服务群的建构。重视制度建设和研究的内容要不断拓展和深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的使命、高校出版体制的改革及自身的生存困境决定了地方高校学报必须谋求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思路与方向已经较为明确,编辑同仁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地方高校学报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5.
优质稿源的缺乏、学术质量不高、主办单位不重视等因素严重制约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而编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也受到极大的影响。面对媒介融合和出版体制改革的形势,地方高校学报应抢抓发展机遇,结合自身特点,精准定位,找准办刊切入点,通过队伍—人才、稿件—管理、名栏—学科、服务—建设四个方面的努力,探索有特色的地方高校学报办刊之路。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学报品牌栏目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各种期刊通过打造品牌来赢得市场已成大势所趋。作为学术期刊之一的地方高校学报,也必须增强品牌意识,参与改革与竞争。地方高校学报可以通过设立四种特色栏目,来创立自己的品牌,赢得特定读者群.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下旬,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在福建闽江学院举办了第二届评优活动.我院学报喜获“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青岛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这是我院学报连续第八年在全国获奖。同时,我院学报主编王长中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主编”;刘卫华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编辑”,她撰写的论文《高职院校学报栏目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被评为“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展示地方高校的办刊成绩,促进地方高校学报的繁荣与发展,2007年11月,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评优活动。在这次评优活动中,我刊获得了多项荣誉。其中,《石家庄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常务副主编韦占彬被评为优秀主编,编辑张转、周亚红被评为优秀编辑。这是我院学报继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后获得的又一荣誉。  相似文献   

9.
地方特色文化具有传承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地方高校利用学报这一媒介平台及学报的学术、人才优势,对本地传统的特色文化进行开发、研究,结合地方特色文化打造地区高校学报,既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又创建了自己的刊物特色,彰显了地区高校学报独特的魅力.做好加强策划、加强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编辑能力是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办好地区高校学报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12):F0002-F0002
11月30日,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评优活动暨2007年学术年会在福建福州落下帷幕,我院学报共获得“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等5个奖项。全国地方高校学报评优活动每4年举办一次,参加此次盛会的有来自全国200多家学报的主编、副主编、编辑人员,及中宣部出版局、教育部社科司、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司等领导。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评选,我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传记文学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全展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主编”;李丽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学校学报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考证方法,对最早的几种高校科技期刊和高校学报的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约翰声》应为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早期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的模式仍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报要在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栏目,让学报的稿件质量、栏目设置具有自身的风格。这就需要高校学报切实为学报创设良好的外部机制,同时在学报主编的指导下,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精通业务的学报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的隐附、特殊和繁重,需要高校学报编辑对职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建立在职业认同感基础上的职业规划,表现为高校学报编辑从业的三个不同阶段。只有明确编辑应有的职业素养,并作出合理的职业规划,高校学报编辑才能将人生价值与编辑工作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学报一般与同名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相匹配,通过对地方高校学报发文重点、栏目设置、论文反响及作者群的分析,基本能够反映出该校学术水平发展方向和学科建设等情况.本文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07)刊登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journal writing as a tool for reflective practice has gained prominence in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investigation of journal writing as a means for student teachers and universit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o teach.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examine how journals are used; to explore what students learn and what university teachers learn; and to identify which strategies work best. Survey and interview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tudent authors of the journals. Analysis of the data contribut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ve journal writing and the strategies we used as university teachers. Students used the journals in a number of ways. They used the journals to get direction on practice and planning, as a tool for analysis, as an emotion release, and as a way of 'sorting things out'. Students identified a number of strategies used by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as journal respondents which contributed to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teaching. This research focused our attention on interactive journal writing as a strategy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reflecti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大都有校名为刊名的学报。以具体事例和统计数据论证了高校学报的基本功能——促进科研和教学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锻炼人才队伍;分析了高校学报存在的不足——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学术类期刊排名中居后;指出高校学报应尽快融入国际学术类期刊市场,并提出高校学报走专业化办刊之路或许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主办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要办好学报首先必须明确学报的定位,树立科学的办刊理念:学报应当立足本校,放眼社会;坚持学术性,体现思想性,追求高品位;推陈出新,启迪思想;发挥优势,独树一帜;百家争鸣,一鸣惊人。  相似文献   

18.
功能是指某一事物所发挥的有利和不利作用或效能。高校学报最基本的功能是反映本校最高的科研成果、并具有理论教育、学术研究、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功能。学报的负功能主要表现为:学报作者和读者的有限性;学报稿件采录范围的有限性;学报特色的有限性和学报经济效益的有限性。我们学报编辑的责任,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报的正功能,尽量避免和减少学报的负功能,使学报能最大限度地为科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报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有关学报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其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涉及到学报的改革与发展、学报特色、名刊名栏建设、学报编辑素质、编辑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期刊评价等问题。这里仅就高校学报的定位、改革取向以及学报特色化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群体意识是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这是由高校学报本身的内在规定性所决定的。是学报读者的群体特征的要求,是克服编辑个体的局限性的要求。正确处理学报编辑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学报编辑的群体意识,对于加强学报编辑队伍建设,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