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市场投资形式的多样化和主体的普遍化导致在股东资格认定上争议颇多。那么如何界定公司股东的资格,不仅是规范公司内部问题的一个分支,更重要的是市场的交易安全的保障。从股东资格认定标准着手,可以对隐名股东、冒名股东资格认定等特殊情形做具体阐述,并以《公司法解释(三)》第25、26条为依据,评析当下隐名股东实务问题的具体适用。  相似文献   

2.
自首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体现。正确适用自首制度,对于鼓励和引导犯罪分子自动投案、改过自新,有效实施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自首认定中出现的一些疑难、复杂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本文对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自首认定问题特别是职务犯罪中自首认定问题进行深入解析,以期有利于更加清晰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3.
"刺破公司面纱制度"起源于美国,这一制度在大陆法系被称之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我国<公司法>第20条和第64条分别是否认司法人人格原则在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具体规定,但是随着新的问题的出现,股东利用公司来逃避债务时,单纯运用人格否认制度是不够的,此时就产生了逆向法人人格否定制度.通过对该制度的内涵和产生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普通法系近因理论和大陆法系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兼收并蓄,探究以近因说中可预见性规则为主,以相当因果关系中的可能性(盖然性)规则为辅来认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学科下,对资产的界定存在差异,导致司法实践中,犯罪数额的认定机制失衡。根据对被告人有力原则应采取资产评估学科模式来界定犯罪资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诈骗犯罪越来越隐蔽和智能化,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在客观上的表现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何认定“非法占有”,既是一个值得学术理论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又是一个司法实践中急待寻求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笔者仅就有关问题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7.
侵占罪是我国现行刑法增设的罪名,该罪中的两个问题,即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别,以及客观要件中拒不退还、拒不交出行为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审判实践中,法官有时会遇到某些专业性的问题,这些专业性问题是法官们所不熟悉的,需要借助于掌握特定知识的专业人士才能形成对事实甚至法律的进行认定。在美国,这些专业人士被称为“法院之友”,他们广泛参与司法活动,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法官更深刻地理解案件,协助法官形成相对公正的判决。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中小投资者对有限责任的追求,出于对一人公司规制的考虑,各国普遍通过立法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与存续予以确认。我国现行《公司法》也对一人公司的有限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立法上的缺陷及一人公司的特殊性,实践中一人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债务谋取私利的情况屡见不鲜,极大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也使风险分配原则遭到了的破坏。鉴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现状,学界对此各执己见,矛盾的焦点在于这一制度合理性问题。本文首先对一人公司有限责任的含义进行界定,然后结合当前现状分析该项制度的利弊,最后就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股东身份、股东权以及股权的继承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新公司法出台之后在实务层面暂时平息了一些争论,然而,《公司法》第76条中"股东资格"这一用语却引发了巨大的理论争议,本文将针对争议中的几个焦点问题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