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吗要工作?     
就业故事老妈伴我寻工作"宁宁,勿要磨磨蹭蹭的!快点快点!侬讲讲看,到底是侬寻工作,还是我寻工作?唉,侬格小囡,哪能格能额啦……"越来越高的分贝终于起了作用:"好好好!起来起来起来——了啦!"宁宁回了一句,懒洋洋地从床上爬了起来,闭着眼睛去卫生间洗漱。20分钟后,宁宁终于从卫生间走了出来。"拿着!"  相似文献   

2.
幽默画廊     
你平时都这 喏,扯着这 这倒是样系的鞋带? 很不错 里,然后 我是这样 这样…… 的…… 哦! 再这样…… 这样…… 然后再打 一个结。 How 来,再教beautiful! 你一种! 这个…… 我们在干嘛? 难道是学前儿 童日常基本技 能大赛?  鞋趣                      广西百色市  梁莹文 ▲  门趣        邹敬泉主持人评语: 暑假时你什…  相似文献   

3.
面对一些调皮捣蛋不学好的学生,许多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恨不得朝夕之间他们都变得听话懂事爱学习,于是千方百计规范他们,甚至有时还要请上学生家长一起来规范,学习时间、地点亲自限制,学习方法、技巧倾囊相授……可是这些学生一切依旧,照样不听话不懂事不爱学习,为师者操劳与辛苦之余,收获的屡屡是教育上的尴尬与遗撼.何以至此?不顾时代差异和学生的区别,为师者教育评价的标准"一如既往",纠错补差的过程"一视同仁",规范的内容和方式"一厢情愿"……育人中只知道按照自己的育人习惯循序渐进,不晓得依照学生的成长需求"寻需"而行,这就是滋生为师者尴尬与遗憾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句式(译意)不亦……乎?「.不也……吗?」得无(无乃)……乎(与)?〔.该不会……吧?〕〔.恐怕……吧?〕何(何以、何故)……为?仁.为什么……呢?〕孰与……?〔.与……相比……?」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l……?]如(若、奈)……何?〔.把……怎么样呢?〕 例句(译句)▲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你那么纯正聪明却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吗?▲日食饮得无衰乎?—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求,无乃尔是过与!—求,恐怕该责备你吧!▲是社极之臣也,何以伐为?—这是鲁国的社程之臣啊,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诸…  相似文献   

5.
(一)强调真情实感就会"取消了文学艺术"? 孙绍振先生为了贬低"真情实感论",有意抬高散文的"谐趣"而贬低散文的"情趣".他说:"有了真实的情绪和感觉……充其量勉强接近抒情散文而已……充其量也就是情趣,与幽默的谐趣无缘."两个"充其量",透露出他对"真情实感论"的偏见.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的看法是:"情感之于文章,无时无处可以或缺.无论哪一种散文,只有写得好不好的区别,没有天生的高低贵贱.‘情趣’与‘谐趣’亦同此理.情趣、理趣、谐趣、禅趣、雅趣、俗趣、童稚趣、老辣趣……你尽可以有所偏爱,但不能罢黜百趣,独尊谐趣.""真情实感"是个大概念,"趣"是小概念.一切"趣"都离不开"情",谐趣亦然.谐趣固好,他趣亦妙,只看你艺术表现如何.  相似文献   

6.
震惊!一个拥有28910名成员的网络小组竟然以"父母皆祸害"命名,群体性地将父母形容为"祸害",并在网络上声讨父母们的种种"罪责"……诧异!这个网络小组的成员大都生于1984年之后,父母多为小学教师并极不擅长使用网络……追问!一方面是认为把一切都献给了孩子的父母,一方面是对父母的爱"深恶痛绝"的儿女,这场"战争"到底是谁的错?到底为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王雯 《辅导员》2012,(11):49
"哎呀!救命呀!"听!这如此"优美动听"的高音出自哪位"久经考验"的歌唱家?不用说,肯定是个名人吧!让我想想,阿宝?不对!邓丽君?也不对!呵呵!谅你也猜不出来,悄悄告诉你吧,正是本人是也,哇哈哈……哇哈哈……某年某月某日,老爸闲来无事带我去钓鱼,可是到了鱼塘,健忘的老爸才发现装鱼的水桶没带,赶忙对我下了"圣旨",命我回家拿桶,哎!父命难违,我只得回转身向家跑  相似文献   

8.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它由来瑶族先民时期,却历经沧桑,在社会变革的历史长河中为何依然光彩夺目,何以留存至今?笔者究其原因在其"美"也!该文作者从长鼓舞由来、长鼓舞自身等方面初探了瑶族长鼓舞之"美",它由"美"中来再到"美"中去,美在何处呢?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那么,如何让数学学习更有趣呢?教师可课始抓准激趣点,课中创造增趣点,课尾找准延趣点,使课堂教学呈现出"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尾,趣犹存"的境界.下面,就以"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趣味课堂的构建. 一、典型案例导入时激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始就充满趣味,可以让学生带着欢乐、愉悦的心情迈进知识宫的大门.教学时,我提供这样的典型案例:"2010年世界杯,章鱼保罗预测了比赛结果,同学们关注了吗?8次全中,预测成功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
婴儿枕秃     
李红 《母婴世界》2008,(2):50-50
奇怪!宝宝的后脑勺怎么有一块"不毛之地",难道是……宝宝的头发真黑真密,真漂亮!等等,这后脑勺是怎么回事,怎么平白无故多了一块小"洼地"?不会是"鬼剃头"吧?  相似文献   

11.
<正>"疑趣"课堂,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以"疑"为舟,以"趣"为帆,让学生畅悟"疑趣"、沉浸"疑趣"、享用"疑趣"的一种理想生态课堂。"疑趣"课堂是学生体验数学趣意的过程,是疑中有趣、趣中生疑、由疑生思、由思得趣的过程,是学生在"疑趣"中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那么,如何让"疑趣"在课堂中相融相生呢?一、"疑趣"课堂的现实研究基点1.基于儿童现实和学科特点有数学知识支撑的"疑",是引发儿童好奇心的根;在喜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激趣师:我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生(杂):长城……故宫……国家大剧院……鸟巢……师:都不是。它叫"明轩"。就是这个(多媒体展示图片),但它的原名不叫"明轩",叫"殿春簃","簃"是书房。这是它的内景(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是它的庭院(多媒体展示图片)。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师园"中的一个小院。美不美?  相似文献   

13.
说起长沙臭豆腐:臭!那是一个无与伦比。香!那是一个天下无敌啊。当年,毛主席吃了都说"赞",难道你不想尝尝吗?还不想?那就听听我和它的故事吧。"咦?怎么这么臭?"我捏着鼻子问表哥。"是啊,哪里发出来的?我们去找找。""别了,我们说好去吃烧烤的。""还是去找找吧,这臭味里夹着香呢。"我们一路寻着臭臭香香,来到一家"长沙臭豆腐店"。一进门就看到十三个龙飞凤舞的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数学是理性的,但数学也是好玩的,当下的现状显示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就是没有领略到数学内在之智之趣。专题《让儿童享受"智趣数学"》(2014年第2期)让我明确了何为数学的"智"与"趣";领悟到情境创设、生活联系、动手操作、挖掘内在是引导儿童享受数学乐趣的重要途径;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备学、设计"智趣"作业等方法更为教师提供了展现"智趣数学"的新思路。"智趣数学",我们共同为之努力!  相似文献   

15.
甲:嘀嘀嗒……太阳晒到屁股啦!该起床喽!乙:这是怎么回事?甲:唔,我还没睡够呢!呼……乙:我明白了,是你家人在喊你起床哩!甲:那是我家的"司号员",就是我那和蔼可亲的爷爷在喊我。乙:你家还有"司号员"?  相似文献   

16.
黎敏  欧海棠 《辅导员》2012,(30):34-35
古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心中无"墨",何以出文章?又何以出好文章?因此有"语文知识靠积累"这样一个历久如新的话题。现行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还作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等量化的规定。语文的功底在于积累,这几乎可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相似文献   

17.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其燃烧习作的"兴奋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生活寻趣、情境创趣,开放激趣,想象生趣,创新求趣  相似文献   

18.
珍珠鸟     
张翼 《生活教育》2011,(17):71-72
真好!珍珠鸟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个个成了蜜做的——心里甜嘛!听,笼里传来娇嫩的叫声:"叽叽……咕咕……",好像在说:"它们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呀?它们为什么不长翅膀呀?为什么它们的衣服比我的漂亮?……"它们在笼子里小声议论着,我们在笼子外小声议论着。可能是因为感觉陌生吧,它们的叫声显得怯生生的。我们赶紧安静下来,让珍珠鸟放松,放心。  相似文献   

19.
最BT的春游     
《中学生读写》2008,(5):136-138
春天到了啊,同学们都要去春游了啊!(也许:春游……春游好哇!那咱们挑一天去春游哇!那快放假啊!胡子:要放了假……你肯定在家里睡觉,春游?在梦里吧?也许:在梦里的那叫"春梦",pia飞!)下面是Joy统计的各位的春游计划,按照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了排序。(七树:有猫腻吧?网络投票……在哪里投的?Joy慢条斯理地说:QQ上……)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语智,从"知"从"日",知为知晓,触类旁通;日为阳光,明察秋毫。知者自明,引申为智慧、聪明、善于思考之意。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想的感悟、数学思维的提升无不是"智"的体现。趣,从"走"从"取",跑着去取的东西一定是急着需要或是特别喜欢的东西,引申为兴趣之意。趣为知之始,既要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情趣、志趣,更要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内在的奇趣、妙趣、理趣。智与趣可谓数学的二原质,主料是智,主味是趣,智是"能",趣应"品",智因趣生,趣因智达,相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