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媒体诞生之日起,"媒介审判"作为舆论监督司法的一个副产品,便引起了新闻界和司法界的争论.媒体利用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能对司法案件进行先入为主的审判,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司法独立,影响了案件的正常审判,不利于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但是,造成"媒介审判"的责任不仅仅应该由媒体一方来承担,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司法机关职责的缺位、司法机关本身的封闭性、法官独立人格的缺失、舆论的非理性以及舆论监督方面制度与法律的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媒介审判"的原因.因此,要防止"媒介审判",需要司法部门、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着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媒体权利的滥用,而影响司法审判。本文通过分析《华西都市报》对"孙伟铭案"的报道,指出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公众舆论、新闻媒体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探求媒体在司法案件中的正...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载体,也是法治进程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舆论监督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理论上,司法独立与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并行不悖,但在运行过程中,两者却不免产生矛盾。只有不断探求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平衡之道,才能实现司法与传媒的良性互动。近年来。“媒体审判”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媒体审判”是指媒体在案件未作出裁判以前,主观认定案件的事实和证据,  相似文献   

4.
司法与传媒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就在于司法独直与媒体监督之间缺乏“和谐”的平衡点,或者说,怎样既实现维护司法独立、又能够加强媒体监督。关于司法与传媒的关系的争论,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新闻媒体介入司法、对案件的报道和评论,会形成媒体审判现象,  相似文献   

5.
柴文静 《今传媒》2023,(5):125-128
媒体对司法活动的报道是当今法学界与新闻传播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监督司法本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应有之义,但是,随着传统的舆论格局发生变化,媒介审判现象频发。厘清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之边界问题,有利于新闻媒体明确自身角色与责任,形成媒体与司法之间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从而推动二者共同发展。本文通过系统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并结合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试图为划定舆论监督与媒介审判之边界提供建议,探索防止新闻媒体越界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6.
纪楠 《新闻爱好者》2010,(1):141-141
2009年发生的“孙伟铭案”、“谢才萍案”等一系列涉法案件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案件的审理在显示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也处处体现出司法审判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博弈。本文将对司法审判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旨在促使二者相互协调,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下,舆论事件引发大众关注的频率也来越高。一些从前属于司法层面的案件,从发生到结束甚至结束之后,媒体的报道持续不断。这期间,一些本来很平常的人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张金柱"、"孙志刚"、"许霆"、"邓玉娇"、"许霆"、"彭宇"……这些名字甚至已经成为传媒界、法学界研究的"标本"。标本背后,其实涉及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舆论监督VS新闻审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审判现象已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中普遍存在,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舆论监督代表着社会进步,唤醒民众维权意识、推动法制社会发展;但当前现状下,舆论监督却似乎"一不小心"容易走向了"新闻审判":预设立场、引导舆论、干扰司法独立,严重的甚至用利用舆论和民意"绑架"司法,造成了司法困境。作为新闻机构以及新闻从业者将如何正确辨析"舆论监督"和"新闻审判"之间的关系?新闻从业者如何让"舆论监督"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不陷入新闻审判怪圈。本文将具体展开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10,(1):12-12
相关事件 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12月23日公布了一个规定,要求法院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同时提出要对错误报道的新闻媒体追究责任。规定中说,媒体对正在审理的案件报道严重失实或恶意进行倾向性报道,损害司法权威、影响公正审判的,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进程的推进,刑事案件的公开审判制度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审判权运作过程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媒体舆论监督的地位日渐突出,监督力度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媒体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我国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肯定的是,大众传媒舆论监督由于其自身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为我国的监督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大众传媒对于刑事审判的过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审判的独立性,确实存在扭曲司法,改变法定程序偏离合法轨道的越界行使、不正当行使的情况,从而最终导致舆论监督异化为舆论审判损害了司法公正。由此,必需正确处理好媒体监督与刑事审判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在强化必要的舆论监督,促进司法的公正性的同时,也应对舆论监督活动进行适当的规制。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2003,(9):48-48
7月23日北京日报第13版“教育周刊”以《媒体报道案件,无权进行“审判”》为题,对普遍存在的“媒体审判”现象进行了分析,是一篇概念清楚,分析透彻的好文章。 审判是法院的专属权利。文章将媒体对未审结案件发布有倾向性的报道定性为“干预司法”。指出,媒体有新闻报道权,但无“审判权”。某些媒体的行为不仅干预了司法审判,而且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文章指出,即使是犯了重罪的  相似文献   

11.
媒介审判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1.媒介审判可能影响司法审判,司法活动的威严受到影响,司法机构威信降低。由于公众和司法机构两者对案件所掌握信息不对称,大众媒体自然而然成了一个告知公众案件信息的中介者。因而媒体对案件的报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司法的审判。如果媒介的负面影响成为一种常态的话,那么司法活动的威严就会受到影响,司法机构的威信就会降低。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新闻     
四川为舆论监督 提供司法保护 据《新闻出版报》记者古隆媛报道: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负责同志近日在省、市新闻媒体座谈会上表示:全省各级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舆论监督提供司法保护,省法院将在工作上与新闻单位多作沟通,积极配合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尽量为记者提供方便,对起诉到法院有关围攻、殴打新闻记者采访的案件要及时审理,对违法者坚决绳之以法;对新闻单位和被批评者之间的纠纷,要依据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尽量采取调解方式解决,依法保护新闻单位的名誉权;对新闻单位和记者的一切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将依法给予保护。…  相似文献   

13.
李粟  周诗妮 《新闻传播》2009,(8):103-103
“媒介审判”是媒介监督和法治原则的中突.其实质是:以新闻自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媒介的“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客观存在的公众的意见。而媒介审判就不能不带有媒介本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介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其的操纵。在对案件新闻进行报道时.媒介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的舆论监督可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对“媒介审判”研究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研 《新闻世界》2010,(4):100-100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平衡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中,"媒介审判"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它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媒介审判"的实质是以新闻自由为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媒介审判"的产生归结于司法的缺位、新闻界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公众人治情结的执着及制度建设的空白等多重因素.防治"媒介审判",新闻界重在明确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规范监督行为,信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司法界则应在增大司法的透明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保护司法独立,限制过度的舆论压力的司法屏蔽机制.  相似文献   

18.
“媒体审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放 《记者摇篮》2006,(10):52-52,47
新闻舆论监督正改变着中国新闻传播业的形态,对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了公开司法,弘扬了社会正义。然而如果运用不当,又可能造成“媒体审判”。一、何谓“媒体审判”“媒体审判”一词出自美国,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行为。英美法系国家的审判实行大陪审团制度,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如果媒体在开庭审判前就对案件做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公正投票,从而影响判决的公正。“媒体审判”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悖逆,然而媒体越俎代庖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其原因何在呢?二、“…  相似文献   

19.
最近席卷杭州媒体的官宦子弟钟志斌驾车撞人案,引起了无数杭州市民乃至国内有关人士的关注,特别是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广泛报道后,更是引发人们等待法院的判决。法院方面认为:“这个案子社会影响比较大,肯定对法院有压力。我们欢迎舆论监督,但希望不要干预司法。”就连原告的律师都认为:“媒体在本案中起了80%的作用。可以说,这是媒体的胜利。”媒体对法院审判的影响力达到80%,媒体对案件深入的报道是在干预司法,这样的提法不知是在称颂中国媒体的影响力,还是在表达对法院审判公正性的怀疑。众所周知,法院审判的依据是法律,…  相似文献   

20.
欧阳思萌 《大观周刊》2012,(13):53-53,56
近年来,随着审判公开制度的大力推行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的日渐活跃,一系列“媒体侵权案件”和“媒体审判案件”频频发生,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冲突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普通群众的关注,如何界定媒体监督的合理权限,使其既能发挥遏制司法腐败与保护公众话语权的积极作用,同时又不影响司法的独立与公正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我们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冲突协调机制,让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达到和谐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