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被大人民群众认可,转化为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存在现有话语体系渗透力不强、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切契合度不够、与广大群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脱节等问题。关注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物质基础,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政治基础,价值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加强教育引导和话语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据T学院的调查资料,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内涵的了解、对中国梦内涵的理解及其实现程度、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重点群体和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状况五个方面的认同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研究表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方面,大学生存在着理论素养不高、价值认同感不强、信仰危机时常存在等问题.据此,立足理论认同等三个方面设计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价值认同包括价值认知认同、价值情感认同和价值行为认同。对此,可通过引领大学生准确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以实现认知认同;唤醒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塑造榜样、创设校园文化引导行为认同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建构。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生命延续的精神价值基础,文化认同的实质是对该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核心是一个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达成共识,是产生认同的基础和前提。离开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没有根基的浮萍。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的"血液"中,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引导正确的文化观念,培育理性的文化思维方式,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文化的基本价值、文化符号、文化符号的意义促使人们消除差异和隔阂,能够共享文化和有效沟通,进而促成合作,逐步产生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才能真正从行动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本质,是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根本利益的反映,引领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指导,更关乎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期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推进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完成这些历史性任务的前提是实现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90后"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对"90后"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包括在其内涵和特征两个方面之中。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具有变动性、差异性和主体性等方面的特征。价值认同的变动性使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可能;差异性决定了其原则;主体性决定了其实践路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包括主观基础和客观基础。当代大学生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心理结构和生活经历,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科学性、民族性和价值性成为大学生认同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的十八上提出的伟大构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教育事业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危机情况,公安院校基于社会认同角度开展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已势在必行,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渡成为个体责任伦理与价值自觉,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消除多元价值矛盾,促进国家及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与吸引力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生发机理,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具有基础性作用。由于主体(大众——内生)、环体(环境——外生)、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之间的协同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生发,我们将从内生机理、外生机理、价值机理三个维度来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生发机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生发的内生机理主要体现在大众精神上的内在需要,契合大众对之生发认同的心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生发的外生机理主要表现为大众社会化适应的外在需要,符合大众对之生发认同的理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生发的价值机理主要蕴含满足大众生存和发展活动所需的意义,切合大众对之生发认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消费成为生活方式的极度展示,它脱离了经济意义,成为象征意义。这使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碎片化状态,表现为对理性消费认同的破坏、无法实现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统一、价值取向的扭曲性认同以及对他人身份的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碎片化现象是消费文化下的真实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置于消费文化中,能够深化对"价值"的理解,也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教育问题是当下时代的使命,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探索,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突出问题的回应。生活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使认同力量来自价值系统的理性说服力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融构力,核心价值观容易走进人的日常生活,得到人的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可和支持。本文以充分发挥大众文化在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作用,积极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契合点为途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教学模式路径,研究注重隐秘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认同方式,积极探索日常生活化的综合培育渠道。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高校中,出现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理性认知、缺乏情感认同、缺乏坚定信念、在实践方面出现脱节等现象。因此,通过在高校中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并通过第二课堂来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们对于在民族地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3.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仍存在问题,如认知认同教育的针对性不强、融入性不足,情感认同教育和行为认同教育的覆盖面不广等。大数据的海量性、高速化等特征,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情况,精准地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改革,迅速地反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效果,但也面临数据处理难度大、对人员素质要求高、数据伦理规范更严格等风险和挑战。为了更加精准、高效地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全力解决风险应对挑战,创新探索改革路径,凝聚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14.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同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认同的关键在于认知、遵循和把握其国际认同机理。国际认同机理包含认知、认可和认同三条理路,认知由知识层面的价值观传播实现,认可依公共外交层面的价值观渗透,认同靠国际层面的价值观体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认同,首先要利用社会传播系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其国际认知;在公共外交中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和力,增强其国际认可;在国际事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国际认同。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着认知程度不高、情感认同程度不深、行为认同较弱的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效果主要受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民族文化习俗、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薄弱等因素的制约。笔者认为,需要从丰富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加强认知认同;营造良好民族文化和人文关怀氛围,提升情感认同;拓宽实践育人途径,强化行为认同等三个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网络化激发了民族文化意识与多元文化及价值的竞争。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继承与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摸清我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相关情况,并为我校未来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相关对策与建议,笔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实践以及时代价值,随机对我校2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价值认同度较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价值认同度较为一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理论认同度较低。鉴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既要做到用良好的社会风气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也需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当然更需要增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形成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情感支撑,无论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要增强情感认同,唯有如此,方能深入人心。基于此,本文从情感认同内涵出发,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机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缺失的现状、现实后果,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实践旨归,以期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着力点与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刘凤英 《高教论坛》2014,(3):30-32,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面临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大学生的逆反情绪的影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坚持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学视角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分析,能够促进社会更好地实现引导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识、认同以及最终内化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学阐释研究,最终目的应该要实现促进青少年实现价值观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