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贾凤伦 《科教文汇》2010,(28):137-138
成语谚语是一国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谚语用字精练、含义深刻,是人们生活、劳动、智慧的反映。在日语里,除了借用的汉语成语谚语外,日本人自己还创造了大量的成语谚语。由于这部分成语谚语的喻体和典故出处与汉语不同,翻译时,切不可望文生义。本文就这一类成语谚语的典故、出处、喻义进行了分析,并就翻译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付玉梅 《科教文汇》2009,(19):237-237
谚语,生动精辟,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同各国谚语一样,美国谚语来源于生活,通过简短而精辟的语言反映了美国建国至今至关重要的几大核心价值观。本文试从典型精辟的美国谚语管窥美国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蒋超 《科教文汇》2020,(7):191-192
在我国语言不断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丰富语言特色的谚语。通过将特定的词或句进行融合,实现通过简短的意思表达食物,实现提升语言的精髓以及语言的内涵。谚语是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结晶,因此在翻译谚语的过程中,翻译者首先需要了解谚语的特定语言表达特点,其次还要了解谚语所表达的原文含义,同时要注重谚语所处在何种文化差异下,尽量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谚语的特色、意境以及本质。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运用西班牙语进行谚语翻译,在用西班牙语翻译谚语的过程中,应当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熟练地应用和掌握相应的西班牙语翻译技巧,以便能够更精准地实现汉语谚语的正确表达,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谚语的功能和意义,并有意识地收集谚语。然而随着近代理性主义的兴起,谚语传统一度受到忽视,不仅"谚语"(proverb)一词的语义缩减,谚语的语境范围也从广阔的生活世界退守至狭隘的文学与民俗学研究。近年来谚语研究出现新的进展,谚语中包含的博物学思想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拟从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编写的《英语谚语集》入手,在博物学语境下探讨谚语中展现的生活世界,剖析谚语与博物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即使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气象谚语仍不乏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中西方气象谚语间的比较,反映了气象谚语暗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金有 《科教文汇》2009,(36):261-261,264
谚语,语言文化世界里的奇葩,它,简洁凝练,形象生动,在各民族语言文化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这些语言里的谚语各有特色,又有一些相似之处。本文将从谚语的来源和谚语的修辞这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英汉谚语。  相似文献   

7.
沈振松 《科教文汇》2013,(11):101-103
谚语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于哲理,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英语谚语中的德育因素和它的教学辅助作用,根据对初三学生的英语能力分析,借助和利用谚语所特有的语言魅力以及它的语言结构,把谚语巧妙地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有效地利用英语谚语在教学上的正迁移作用,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缓解了学生在初三阶段的心理压力和英语学业负担。  相似文献   

8.
李金斗 《内江科技》2006,27(7):76-76,87
对英汉谚语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英汉谚语的翻译原则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齐会君 《科教文汇》2012,(13):145-146
谚语是文化和思想的活化石。通过谚语能够了解一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等方方面面。本文以日英谚语为窗口,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日本和欧美在人际关系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以图增进相互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罗彬 《科教文汇》2012,(7):137-138,166
谚语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火花,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反映。本文探讨把法语谚语运用在法语教学当中,可以使学生通过法语谚语的学习,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法语语法知识,了解法语谚语中运用的修辞手段,提高学习法语的兴趣和运用法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贾凤伦 《科教文汇》2010,(29):144-145
众所周知,成语谚语在任何一国语言中,都是结构简洁、用词精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含义深刻的语言单位。日语也不例外,也有丰富的成语谚语,尽管不少成语谚语是在同中国人民悠久友好交流中学到的,但也有许多成语谚语是日本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自己创造的。同样,这些日语成语谚语也有它的出处或典故。  相似文献   

12.
陈敏 《中国科技信息》2008,(3):112-112,115
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谚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其背后的文化。本文就是从人文思想、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三个方面对英汉语中的谚语进行比较,以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汉、英、藏三种谚语的定义、内容分析以及对比探讨,总结了这三种语言中谚语的共性以及表现形式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在自己的发展史上吸收了欧洲各个民族语言的精髓。英语谚语更是博采众长,简单通俗,精辟凝练,渗透割民众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民族追崇的重要而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是英语语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英语谚语的来源及翻译进行分析,对于学习英语、掌握英语谚语是极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由于地理、文化、历史、政治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英汉谚语中的思维及表达方式既有共性也有各有的独特性,这也就造就了英汉谚语翻译方法的多样性。运用不同的翻译手段,以期达到最终实现这种语言及文化的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赵冬玲 《内江科技》2008,29(4):48-49
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学习和研究谚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在学习日语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单词、语法、句型,还要注意谚语的准确翻译,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谚语的比较,希望能对增进中日两国文化的了解及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垒窝天气变,蜜蜂出巢天放晴""东虹日头西虹雨"……这样的民间气象谚语,广泛用于日常生活,用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不过,这些气象谚语常会出现时灵时不灵的情况。这样的民间气象谚语,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们该如何取舍?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试图预测天气。应该承认,老祖宗总结的这些谚语,有一定的科学性。古人经过不断地观察,再配合反复地实证,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气象谚语是古人利用"大数据"总结出来的,凝结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凝结古人智慧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一种言简意赅且众所周知的短语,为人们阐述了普遍的真理,提出了诚恳的忠告,它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而言,中国谚语的特点是简明扼要、符合一般性原理,谚语用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表达最生动、最丰富的内涵。因此越来越多的译者都致力于汉语谚语的翻译。然而,深厚的哲学背景以及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传统造成了中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上的不同,并在翻译过程中形成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9.
俄汉语谚语的构成手段既存在着个性也存在着共性。俄汉语谚语形式上的共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简洁、平衡、对称、音韵和修辞上。俄汉语谚语构成手段的个性可以通过上述共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在谚语的翻译过程中,力求抓住形式上的共性,消解形式个性,以求译文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人接受。  相似文献   

20.
朱朝春 《知识窗》2011,(4X):65-65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翻译谚语,从谚语中的动物词汇入手,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如历史演变、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巧妙地运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兼意译法、释意法等,详细地分析比较汉英谚语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