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之友》2009,(3):48-49
抗战时期曾传言丁玲离世了,鲁迅写诗悼唁她;后来她出现时毛泽东设宴欢迎。抗战期间毛泽东写的唯一的词就是为她写的;她的一篇小说,让不少国民党士兵掉转了枪口。  相似文献   

2.
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在《致陈毅》的信中说:“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他在这里说的“学习”,指的是“深入钻研”。从他所说的“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一语中,我们得知,毛泽东是写过五言律的,只是“没有发表过”而已。毛泽东究竟写过多少首五言律诗呢?至今还不得而知。现在我们能够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里,读到毛泽东写的五言律诗,有四首。最早一首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有两首写于解放战争时期,还有一首写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是:  相似文献   

3.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在他一生创作的近百首诗词作品中,有三首写爱情且都是为杨开慧而写,其时间跨度达三十六年之久。文章通过对这三首作品的情感及风格发展变化的分析,认为毛泽东的爱情观是既要同"情"又要同"志",情同志同才能有真挚长久的爱情。  相似文献   

4.
丁玲是一个善写女性的作家。丁玲从写女性开始,以写女性告终,通过刻划生动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她逐步完善的妇女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5.
1957年1月,毛泽东诗词18首公开发表。李淑一想起毛泽东曾填过一首《虞美人》词赠杨开慧。但只记得开头两句了。于是写信给毛泽东索取那首词的全文,同时把她1933年得知柳直荀牺牲后填的一首《菩萨蛮》词寄给毛泽东。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给李淑一写了回信。信中说:“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罢。有《游仙》一首为赠,(即后来题为《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词)这首词1958年元旦首先在《湖南师院》特刊上发表,随后,《文汇报》、《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相继转载。《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的手迹为“我失骄场”,而1962…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诗词,是享誉世界的艺术珍品。他这方面的创造性素质,在第一师范读书时已初露锋芒。从现存他最早的一首词,可窥见一斑,该词全文如下。归国谣今宵月一九一六年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令青山失,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这首词,据罗炽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华夏出版社1993年12月版)载:1937年,毛泽东曾将该词书赠给丁玲。1992年12月,《中国风》创刊号刊登了《毛泽东手迹三幅》,其中一幅就是该词。臧克家先生《读毛泽东同志手迹三幅》中,也认定该词是毛泽东所作,并认为该词…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毛泽东的《讲话》是奠定丁玲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契机;努力实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新方向,反映了丁玲创作活动的党性特征;对党、对人民、对生活的“痴情”象一条红线贯穿在丁玲的生活和创作中。  相似文献   

8.
教学研究     
这首词写于一九二三年,是毛泽东同志三十岁的时候,为离别杨开慧同志而写下的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感人至深的光辉词篇,是毛泽东同志给我们留下的一分极其珍贵的史料。这首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杨开慧同志那如山似海般的真挚感情和极其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关于毛泽东的“赠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列主义者的转变》一文中,谈到这样一件事:刚刚从少年时代跨入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曾经改写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送给父亲。这首诗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文章发表以后,有些报刊公开或内部刊用这首诗,标题《赠父诗》,署名毛泽东,几乎把诗变成是毛泽东写的;有些读者来信询问日本西乡隆盛是什么人?原诗是怎样写的?毛泽东当时是在什么书刊上读到此诗?或者提出  相似文献   

10.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写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这首诗,我采用分层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1947年转战陕北时期创作的两首五律《张冠道中》和《喜闻捷报》,经考证,所据抄件系按手稿照录。诗中所写地名、史实、景物等,真实反映了作者当年的经历。两诗的格律风格符合作者写旧体诗词的实况,特别是两诗用湖南方音押韵更体现了作者写旧体诗词的一大特点。总之,《毛泽东诗词集》收入的上述两首五律绝非伪作。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写了不少爱国主义诗歌。其中写于一九一五年五月的《挽易昌陶君》诗,是最具特色的一首。今天,举国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五十周年,迎庆澳门回归之际,我们重读五四运动的先锋,伟大爱国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这首诗,是很有启迪的。该诗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已发表的词作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有两首,即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和1936年的《沁园春·雪》,这两首词都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比较品读两首《沁园春》写景抒情的特点,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宽阔的胸襟、乐观的精神、远大的抱负以及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先来欣赏两首词的写景: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一O年秋,毛泽东在湘乡东山学堂读书时,写了一首《咏蛙》诗,该诗全文如下: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毛泽东当年书写的原稿,现存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是 1951年,毛泽东的表兄文涧泉,在他保存毛泽东当年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资料中找到的。后又见于徐称良《毛泽东〈咏蛙〉诗》(《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15.
张仲举《毛泽东诗词全集译注》一书中收入毛泽东《四言诗·手中有粮》,并认定是1974年10月创作的。其实早在1971年5月,已有人在传这首诗。这首诗应写于1970年8月5日至10月5日或略前,但绝不是1974年10月。  相似文献   

16.
英雄岂短儿女情──读毛泽东《贺新郎》《蝶恋花》罗浩波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毛泽东诗词选》中,有两首词,恰恰印证了鲁迅先生这一睿智的体悟,那就是毛泽东于1923年写的《贺新郎》和1957年写的《蝶恋...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丁玲文集》,收集了丁玲自1927年至1982年发表的绝大部分作品,包括长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40篇,散文及论文278篇,剧本4个,诗歌4首,是当时丁玲作品最完善的版本.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全部经过陈明仔细校勘,改正了不少错讹,添加了一些注释,并得到丁玲认可,因而这部文集也是丁玲作品总汇的第一个权威版本.  相似文献   

18.
在丁玲的创作中,早期通过批判男性、否定男性来彰显自己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到了后期则通过认可男性、肯定男性来超越自身的性别意识,这一发展轨迹与其生命中的男性影响是分不开的。丁玲的父亲、瞿秋白、胡也频、冯雪峰、冯达、毛泽东、周扬等男性对丁玲思想与创作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作为诗人,他不仅擅长写政治抒情诗,也是革命爱情诗的高手。下面以其三首诗词为例,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那动人心魄的革命爱情之歌吧。  相似文献   

20.
周武中 《师道》2003,(11):26-26
翻开新一版的教材,出自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之手的《曼哈顿街头夜景》一文还是赫然在目,积两番试教此文的思考及经验,实在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篇文章之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实在是一个错误,一个严重的错误!文章佳妙,首在立意;立意之贵,贵在新颖独到,发他人所未发,但又切忌为标新立异而违背起码的逻辑框架,犯下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类低级错误。愚以为,丁玲笔下的《曼哈顿街头夜景》一文,就犯了此种低级错误。有关背景资料显示,本文作于1981年,是丁玲于上一年访美讲学归来后在国内新写的一篇“美国印象记”一类的散文。那么,美国这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