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提到灾难,你可能会想到地震、海啸等。其实,在校园里,若不注意防范,可能遭遇到的是看似细小、琐碎、很容易被忽视的校园伤害事故,有的同学也会遭受突如其来的"灾难"。在此记录三起,以引起大家注意。  相似文献   

2.
灾难,也许离我们并不远再过一个月,就是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日。时间,中淡了你对灾难的记忆吗?悲痛之余,你有什么感悟?中科院心理所客座研究员、知名教育家任庆文经过大量的调查之后指出:如果孩子们懂得一点点灾难逃生技能,几万人可以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3.
读书     
《八小时以外》2013,(4):117
《恢复力》作者[美]安德鲁佐利安玛丽赫利译者鞠玮婕出版中信出版社时间2013年3月定价59.00元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一个组织抑或是一套系统,其实它们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坚强。许多未知的伤害或灾难往往会在一个你想象不到的时机,突如其来地将你击倒在地。真正的强者不是无坚不摧、刀枪不入,而是永远有一段留给自己的缓冲地带,让你在遭受挫折与冲击之后依然有起死回生、东山再起的余力。  相似文献   

4.
涂皘 《中学科技》2008,(7):16-17
当地震发生时,你会看到什么场景?繁酌的英国西雅图市突然间面临了这样的灾难——街道断裂、房屋崩毁、桥梁全部倒塌。紧接着,里德镇和旧金山市相继爆发里氏8.4级和9.2级地震。  相似文献   

5.
地震孤儿,是指经历了地震灾难,并且父母在地震灾难中双双身亡的儿童。四川汶川地震使汶川成千上万的家庭惨遭重创,许多父母在这次地震灾难中死亡,留下了大量的孤儿,本文所指的地震孤儿就是指在汶川大地震中遗留下来的孤儿。在汶川地震中,这些地震孤儿不仅有着地震的痛苦经历,还要承受失去父母成为孤儿的巨大痛苦,经过了这一变故,他们的心理创伤会有多久?他们的家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自然现象。从地球诞生开始,地震就没有停止过。在通常情况下,因其震动的辐度和影响不大,我们不能明显感知,但是,剧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惊魂失魄的人类在屡历地震之灾后发现,与人类同在一个家园的动物中,不乏天才的“地震预报专家”。  相似文献   

7.
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数不胜数。每次地震都会造成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如果能成功地预测地震,人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就会减到最小。但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地震的预测逐渐成为可能,尤其航天技术的发展,利用卫星和航天站进行地震预测,会使地震预测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8.
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时隔一年再谈这个话题,沉重感会不会少一点?那个让中国震动、让世界震惊的日子,很多人已不愿再去回想。然而,逃避并不能帮助遗忘。遗忘也不能帮助人远离悲伤。我们需要回酋。回首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乃至炎黄子孙面对灾难众志成城的传统。让任何难关都在我们脚下变得渺小和脆弱;我们需要铭记。铭记是为了让在地震中不幸逝去的人们能在我们的记忆中得到永生。让灾难中那些人性的光辉不随时闻的流逝而黯淡。请以“与汶川地震有关的事情”为话题,选取你认为最值得记叙的人或者对你触动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件事,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曾经,在梦中我们不曾相识,梦醒时分,却发现我们原本相亲相爱。——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当四川汶川等地区地震灾难发生后,我们的心随之而碎!想着一个个被地震掩埋和挤压的鲜活的生命,我们的心陷入无法排遣的沉痛之中。然而,灾难无情,大爱无疆!看着抗震救灾中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我们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洗礼和净化。正是这场灾难,让我们更加明白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温家宝总理说得好: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一定会在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我们坚信这次灾难过后,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将会留下一笔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彼此相爱!——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华初风     
当灾难降临的时候, 总会有一些信号通过某种方式传达给人们。如果将会刮台风,那么天气预报会提醒人们;如果将会地震,那么动物们的反应会提醒人们;如果将会死亡,那么衰弱的心跳会提醒人们……如果……如果……如果……太多的灾难有太多的“如果”。可是,当幸福降临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领会它的信号呢? 情绪低落时朋友给你的一声鼓励;面对冰冷的  相似文献   

11.
"后悲剧时代的灾难叙事与人文关怀"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于2010年5月14日至5月15日在宜宾学院举行。此次会议对"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与地震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的社会生态伦理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与影视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的文艺审美研究"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廖威栋 《大学生》2014,(17):21-22
正在复旦期间,先后到香港中文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我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实习后前往英国的剑桥大学深造。虽然我的发展道路看起来很清晰,一路上却有着很多坎坷与曲折。2008年,地动山摇的汶川地震让我经历了生与死的瞬间,看到那些灾难受伤的40万灾民,那些必须依靠进口医疗器材才能重新站起来的人们,一个梦想渐渐扎根:创建一个研发、制造、销售质优价廉的生物医疗器械的公司,让中国人不再需要依赖进口货。梦想总是遥远,但当你想起它的时候,它还是会让你感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2012,(11):19
父母无须避谈地震等灾难,要让孩子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实事求是地从科学角度来谈论地震灾害,跟孩子讲解地震的常识,告诉孩子只有少数强震会造成大灾难。并告诉孩子自己所处的地区并非地震易发地区,是安全的。告诉孩子,政府会为灾难中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直到他们恢复原来的生活,可以举些例子,如已经恢复基本生活的地震灾区。还有很多团队都会持续地帮助这些群体。还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后悲剧时代的灾难叙事与人文关怀"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于2010年5月14日至5月15日在宜宾学院举行.此次会议对"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与地震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的社会生态伦理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与影视研究""后悲剧时代灾难叙事的文艺审美研究"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情系大自然     
自然,天空之子,万物之母.曾经的你年轻靓丽,现在的你千疮百孔;曾经的你干净整洁,现在的你臭气熏天.这一切都是人类,你的子孙们给你带来的改变,终于,你在一忍再忍之后,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惩罚. 万众一心,我们在玉树 自然母亲,你忍受不了人们对你的破坏,所以你愤怒了,咆哮了,既而玉树地震了……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山上,人民解放军在奋力救援埋在废墟下的人们,你也对我们于心不忍,所以在救援的日子没有给玉树带去什么自然灾害,解放军战士也救出了不少的人.死伤人数也比汶川地震少得多,因为这场灾难,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自然母亲,我们知道悔改了,我们以后会洗心革面,我们会好好爱护您的!  相似文献   

16.
白:地震灾难中,老师为守护我和另一个同学而失去了生命。抢救人员为救出我们,不得不锯下老师紧紧护卫我们的双臂。《摘下我的翅膀助你飞翔》是老师生前最爱唱的一首歌。  相似文献   

17.
灾后,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灾区,不少教师也面临着灾难带来的创伤,他们亲眼目睹了周围的同事和学生的死亡,有的甚至失去了亲人,面对灾难。那种无助、无能为力的感觉会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国四川的汶川地震,今年日本福岛的地震,无数宝贵的生命在灾难中丧身,但又有许许多多的生命在灾难临头时懂得自救与互救而幸存了下来,获得了生的希望。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带给我们诸多的思考。在生命攸关的紧急关头。懂得一些自救与互救的方法作为拯救生命的第一要素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1786年发生在四川泸定大渡河畔的地震震级高,引起的水患波及长江中游,造成极大损失,这既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也与地震前汉人带来的新环境观、生计方式、建于河谷的村落、当地人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地震中汉人与当地人在伤亡人数和受水灾影响方面有较大差异,显示了汉式建筑技术、当地人的生态观念在应对地震及次生的滑坡、水灾方面,各有优势。而处于社会底层的汉人与当地人的房屋倒塌情况严重,与上层的官员、土司、头人相比,灾难损失也最大。因此,防灾减灾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重视灾难中的社会、文化和人的因素。1786年地震分析还表明,在族群接触的背景下,地方知识也会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丰富和发展起来。多元生态环境、多族群的活动及地方知识与灾难的相辅相成关系,是理解西南地区不同类型灾难发生过程的又一思路,值得关注、细化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和真正的灾难比起来,我们曾经看过的那些灾难电影显得幼稚许多,但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愿意为之努力,家园可以重建,生命可以延续,未来依然可以美好如昔。现在,让电影说给你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