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关”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2.
星空     
黑夜慢慢地拉开序幕,一盏盏明灯被点亮了。那似明灯的星星,引导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星空是一个绚丽的舞台,五彩缤纷的星星是装饰品。而月亮是舞台的主角,它在星星的映衬之下显现出了一种关,一种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3.
《月亮宝石》和《清明上河图》分别表现了以西方宗教和中国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两种文化传达方式。《月亮宝石》中以神的名义而彰显的契约文化与《清明上河图》灾难说中所蕴含的道德教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王宇虹 《阅读与鉴赏》2006,(10):21-22,28
翻开古典诗词,几乎处处都闪烁着月亮的清辉。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春江花月夜》一诗围绕月亮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审美意象,构成了月亮不尽的审美世界。明月升起,皓月当空,万物澄碧,引起青春初醒的诗人对天发问之豪情,比照古今,视接千载;月夜光华,弥漫着难以言传的相思离愁,也激起有情人之间浪漫的想象,乘着月亮到达彼此,聊慰相思之苦;月落西斜,江树摇曳,无尽的孤独落寞尽在今夜不语的月光中。种种月亮意象,分别联…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始终是一个神秘的星体,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至唐代逐渐形成一种月亮文化。当时上自帝王下到平民,人们对月亮普遍有一种崇拜、喜爱之情。帝王举行月亮祭祀,民间广泛流传着月亮神话,文人学士们则大兴赏月玩月之风。形成了浓郁的关于月亮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中,月亮始终是一个神秘的星体,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至唐代逐渐形成一种月亮文化.当时上自帝王下到平民,人们对月亮普遍有一种崇拜、喜爱之情.帝王举行月亮祭祀,民间广泛流传着月亮神话,文人学士们则大兴赏月玩月之风.形成了浓郁的关于月亮文化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月亮在古诗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月亮的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而在西方世界,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古诗英译中,保留月亮的意象与连贯是译者的挑战。《琵琶行》的英译,是对原诗中“月”的复现关系与月亮意象连贯的重构,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相似文献   

8.
在唐人的观念中,月亮并不是夜幕中空洞的发光体。而是一个有着广阔空间的新鲜世界。夜夜高悬如明镜的月亮,承栽了唐人太多的遐想,而这种强烈好奇之感。又促使唐人严肃而幼稚的展开奇思妙想,在瑰丽的幻想中构造着月宫中的景物和人事。而这,正鲜明的展现了唐人的月宫观念。  相似文献   

9.
飞鹰计划     
一黑风寨的山贼四处劫掠,民愤极大,我们身为武林正派人士,一定要代表月亮消灭他们!小师妹苏菲樱义正严词地在演武厅说道。这关月亮什么事-三师弟凌飞在一边嘀咕。好像是扶桑那边的女侠比较流行的台词。大师兄笑笑。至于怎么消灭黑风寨,就让  相似文献   

10.
《白兔和月亮》出自《周国平文集》第2卷,该文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这则寓言的内容是:一只白兔独具赏月的慧心,因此。诸神之王把月亮赏赐给她。但得到月亮之后,白兔却生出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最后主动把月亮还给了诸神之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