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教会大学文献目录》由香港中文大学吴木辛明教授和粱元生教授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出版。《中国教会大学文献目录》共分六册,分别是《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综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资料》、《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藏资料》、《华西医科大学档案馆藏资料》、《上海图书馆藏资料》、《上海市档案馆藏资料》。 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不仅是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教会大学的历史传统没有受到重视,教会大学所遗留下来的档案资料也没有被很好…  相似文献   

2.
缅甸历史名著《琉璃宫史》,南传上座部佛教文献,印度婆罗门教文献和大乘汉文佛教文献中,均记载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主人公罗摩的血缘关系问题。早期典籍一致认为罗摩属于甘蔗族后裔,但还没有提到释迦牟尼。也许是晚出的文献认为释迦族也属于甘蔗族系。这样,同是甘蔗族的后裔,释迦牟尼和罗摩自然就有血缘上的关系,罗摩就成了释迦牟尼的远祖之一。1.大乘佛教文献对佛陀出生于甘蔗族的记载很明确,但似乎还没有与罗摩直接挂上钩。2.南传佛教文献对释迦牟尼与罗摩有血缘关系的记载较明确,其记载并非全不可信。3.印度往世书文献将释迦族列为甘蔗族后裔。显然,罗摩为释迦牟尼远祖的结论,是有充足根据的。  相似文献   

3.
正王雪梅著《弥勒信仰研究》于2016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取古代印度弥勒信仰为研究对象,借助保存至今的大量印度古代佛教文献及近现代以来陆续发表的考古资料,以古代印度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线索,多角度、多层面地研讨弥勒信仰在印度的产生、发展、演变轨迹,从而揭示古代印度弥勒信仰的基本内涵、基本进程、基本特性及其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弥勒信仰研究》还将古代印度的弥勒信仰,与佛教其他思想信仰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杨春华老师在《在阅读中重访:历史教学资源的拓展性开发与运用——以“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第8期)一文中认为: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兴贸易港口城市的原因是:外贸中心由广州向上海北移。笔者对此话题很感兴趣.但可惜的是,杨老师没有精确指出近代上海取代广州成为新兴贸...  相似文献   

5.
印度早期佛教如何对待种姓制度是印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资产阶级学者的印度史著作里,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所论很少,而且也未能作出深入、明确的分析。就英国资产阶级学者的印度史代表著作来看,V.A.斯密司的《早期印度史》对佛教几乎无所论述;《剑桥印度史》第一卷关于早期佛教时代的两个专章也未论及佛教政治思想。再就印度本国资产阶级学者的代表著作来看,《印度人民的历史与文化》第二卷有一节专论佛教教义,组织与早期发展史,而关于佛教对待种姓制的态度,则只是简单地说“婆罗门之对优越种姓地位的要求遭到了反对,但是种姓制却因刹帝利是高于婆罗门的种姓的教条而暗暗地被认可了”;R.C.马占达在《古代印度》一书中也只是说佛教“反对婆罗门所僭占的优越地位”。他们也说明了一些历史事实,但是由于没有联系到当时历史条件与阶级矛盾特点来进行分析,所以没有能充分阐明佛教种姓制度观的真相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院高句丽研究所耿铁华教授的新著———《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的墓碑 ,立于吉林省集安市郊。本书论述了好太王碑建立、保护、捶拓、拍照、石灰涂抹等问题。对碑石文字现状 ,国内外学者的释读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与说明。作者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 ,在充分利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本书作为“东北边陲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项目出版的第一批图书 ,内容丰富 ,资料翔实 ,考论结合 ,是研究高句丽历史与好太王碑的一部优秀学术著作。耿铁华教授新著《…  相似文献   

7.
殷力欣 《科技文萃》2001,1(7):55-56
历史记载和近现代考古发现 印度及中亚地区的佛教,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自8世纪后逐渐衰落。故现在印度本土及中亚 诸国半于佛教典籍、遗迹的文献记录并不我。最早记录巴米扬石窟的人,是我国唐代高僧玄 奘。他在《大唐西域记》卷一“梵衍那国”条中写到:  相似文献   

8.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举世闻名的。其划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是世上罕有的。下面我试从法律角度对印度种姓制度作一探讨。首先,为了顺利推行种姓等级制度,统治者无可避免的借助神的力量。印度的主要法律文献《吠陀经》是婆罗门经典文献。其自称由仙人受神启示诵出而整理成文:《三藏》经中的《律藏》具有明显的法律性质,更是乔达摩的言辞之整理。印度最重要最完备的法律文献《摩奴法典》一开头就宣示本身是神摩奴讲授的内容。摩奴尊者将在法典中“如是依次将关于一切原始种姓和杂种种姓的法律宣示给我们”。印度的法律和宗教密不可分,互相混杂,…  相似文献   

9.
本文集中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河南省巩义市慈云禅寺发展的兴衰历史,阐明其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应占的重要地位。二是介绍本寺现存的《释迦如来双足灵相图》,分析此留传来的历史缘由,认为其图是由唐朝敕使王玄策二使印度时,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带回,从而纠正传统的玄类法师带回此图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是去年去世的美国汉学界三杰之一、曾任美国历史家学会会长的魏斐德先生,在医疗致残之后写出的大作。刘东教授和北岛先生在本书的中文版序和附录的两篇记录文章中,对魏斐德教授和史学地位都有很生动的介绍,这里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由此探讨了东方史诗流变中的特点。本文认为.在反映生活的方式上,《罗摩衍那》的建扬是神话式的,《格萨尔王传》是历史的;根据描写的内容看,《罗》突出的是个人主题,《格》则是社会主题;在艺术风格上,《罗》表现出温婉细腻的阴柔之美,《格》则具豪放粗犷的阳刚之气。二者的差异揭示出东方史诗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由神话走向历史,由对个人命运的述说转向对社会生活的描绘以及更具民间口头文学色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国际     
《教育》2012,(10):15-15
印度:商学院正吸引全球教师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的商学院正吸引世界各地教师们的眼光。今年初,一位名为萨哈的教师离开美国的罗切斯特大学,以助理教授的身份加入了印度商学院。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社会学系经盛鸿教授的学术专著《西北王胡宗南》一书,自1995年6月出版以来,深得学术界与读书界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4.
敦煌学至今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各项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如果说还有尚待集中研究的领域,那无疑就是占卜文献和佛教经疏了。2013至2014年,相继有三部关于敦煌占卜文献的专著面世,分别是黄正建的《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增订版,以下简称"黄著"),1王晶波的《敦煌占卜文献与社会生活》(以下简称"王著"),2郑炳林、陈于柱的《敦煌占卜文献叙录》(以下简称"郑陈著"),3再加上之前由法国马克教授主编,集合了法、中、美三国10位学者完成的《中国中古的占卜与社会——法国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学人风采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7(1):F0002-F0002
王炳庆教授 王炳庆(1954-),男,福建泉州人。1982年7月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1990年,在福建师范大学进修《古籍研究》、《中外关系史》等硕士学位课程。1996年任泉州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2000年任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2008年11月晋升为教授。  相似文献   

16.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是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的高足,他得季老真传,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印度学专家。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玄奘西游记》引起轰动。海上著名学者王元化认为:迄今为止,“百家讲坛”讲得最好的是钱文忠。  相似文献   

17.
在孙悟空原型诸说中,“外来说”(亦即“印度影响说”)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假说。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已经注意到猴行者与哈奴曼有许多相似之处,还由于《罗摩衍那》中有一位法力广大的“大梵天”,《取经诗话》中也有一位有求必应的“毗沙门大梵天王”,两者虽并非同一回事,但也未必毫无联系——大梵天本是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中介于正邪之间的神祗,在《罗摩衍那》中就扮演了一个反派角色。佛教产生后,大梵天被吸收为佛教护法神,为色界初禅天之王,称大梵天王。大梵天王在印度佛教中较有影响,但在中国佛教中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三)张大可郑之洪〔编者按〕张大可教授和郑之洪同志的《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一文,很有价值。全文共分三部分: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二、二十世纪《史记》的文献研究;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亚史纲》系我校历史系王治来教授编著,最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二十章,四十八万字。书中附有中亚历史地图六幅。本书是作者为高校历史专业新开设  相似文献   

20.
港台教授评说《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老子的文化解读》:老学史的里程碑王煜(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1994年,中国老学史出现一块庞硕的里程碑:萧兵、叶舒宪合著《老子的文化解读———性与神话学之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它优胜在视野广阔,摄握近现代崭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