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  相似文献   

2.
曹粉侠 《陕西教育》2010,(12):30-30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注意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更重视对学生阅读、感悟、口语表达、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常规的语文教学,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学几篇文章.就想提高阅读能力;通过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就想提高写作水平,这可能吗?作为语文老师.我冷静思考了一下,农村学生语文素养差.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整合听说读写,进行协调训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提高,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我想以《小职员之死》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读写整合训练的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4.
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是我们教学中长期探讨、摸索的问题,也是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减负”的研究课题。根据我教学语文的具体做法,任何类型的课文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从题入手抓题眼。让学生提出想知道哪些问题,本文又要解决哪些问题。如学习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问学生“从题目上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说:想知道是谁的飞机遇险?遇到了什么险?当时乘飞机的人害怕吗?结果脱险没有……教师可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语文是一种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老师只看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  相似文献   

6.
陈晓霞 《考试周刊》2013,(59):44-45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可归纳为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一、语文是工具,要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引导掌握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发展能力为重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看卷面成绩,而忽略教学过  相似文献   

7.
《大纲》对于中职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我认为如果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够做到读书有法、读书有趣、读书有得,那么他的语文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冀教版语文教材增设了"口语交际"这一新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淡化了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从口语交际入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口语交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个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听说读写都全面发展的语文全才。在这四项技能中,听说是基础、读是关键、写是升华。在实际教学中,我尤其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明确要求,因此,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被列为了重点,也成为语文考试的重要考点。近年来,语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这一点,下面就谈谈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再现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必须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再现一探索—创新。再现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良好的再现能力是进行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良好的再现能力是不能很好创新的。所以对学生再现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我在进行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语文科的学科特点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再现能力。比如:在教《孔乙已》时,让学生再现出“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铜钱”这两个不同的动作;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能力上"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作文要“发展个性”“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应该坚持走个性化之路,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自由发展的活动中成长为个性特长鲜明的人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写自己想写的事,抒发真情,张扬个性,成为今天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辨证地分析传统语文教学、正确处理继承与改革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有哪些有效策略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那么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呢?结合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可是今天我却茫然了,这语文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是该教给学生知识?还是该教给学生能力?陈大荣主任的一句话"现已提倡学海无涯乐作舟"让我豁然开朗。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说:‘我喜欢学习语文。’"让孩子们快乐学语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教学中,我尝试了几种方  相似文献   

16.
陈霞 《成才之路》2013,(20):79-79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途径。朗读是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手段,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乐读、想读,这也是做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一  相似文献   

17.
《语文大纲》指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创造力是创造性思维素质和创造想象能力组成的一种高级活动能力。因此,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把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放在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赵静 《学子》2013,(5):56-57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视了主体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语文教学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学过程就必须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在短暂的40分钟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课堂实效,这让我常常感到困惑,总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最近  相似文献   

19.
莫荣科 《中学文科》2009,(10):17-18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作为语文老师,我深知责任重大,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实践结果告诉我,从以下三方面训练培养,是行之有效的。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其次,营造书声琅琅的读书氛围;最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通过老师有效地激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总之,新课标是在告诫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不忘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实现这一要求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猜读法”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