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引导学生探究“观察同一瓶里水的水面,我们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时,感到十分困难,一是学生手持瓶子时稳定性欠佳,给观察水面带来了困难;二是教师的示范、讲解会顾此失彼,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桌子是否放平?”问题时也有难度。为较好地解决教学中的困难,我设计了一个水平面演示或检测仪,它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的困难。教具如下图:特点说明:1.教具材料易得,只要三合板一小块、一只透明的可乐瓶及铁丝、螺丝、油漆等材料,制作工艺简单,如左图。2.教具操作方便、灵活,可视性强。使用前,先调整好教具的底座,使…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进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加强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操作能力的增强。现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一点浅见。1 明确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有选择性的认知活动。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并将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主要现象中来,观察效果就会显著。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其观察目的是:弄清产生沸腾现象的过程,掌握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让学生带着水在达到沸点以前,水面出现了什么?这些现象有什么变化?沸腾时,水面上下有什么变化?及其与加热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这一心理特征,在传授某一新知识前,或在传授新知识的进程中,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举出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或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再演示生动有趣的实验,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如在讲授液体表面张力时,先提问:水有皮吗 ?“这是什么问题 !水怎么会有皮呢 ?”学生答。接着用玻璃杯盛满水,拿一根针问学生:“我把这根针放到水面上,松手后小针会处在什么位置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沉入水底。”“好吧,我们现在来检验一下…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悬念法教学以“毛细现象”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什么是悬念法教学。教师出示初中见过的连通器问学生:“若往连通器中注水,当水不再流动时有何现象?”学生答:“液面相平”。教师再问:“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插入盛水容器的水中,玻璃管内的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还是低?”学生答:“相平”。则悬念诱发。接着,让学生将内径不同的两端开口的三根玻璃管插入盛水的容器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大出学生所料:玻璃管中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而且内径越细,水面上升越高。不少学生并不甘心接受这一事实,怀疑是否玻璃管内原…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学生的“转型期”?处在“转型期”的学生有何特点以及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笔者根据教育教学的观察和思考,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初中物理教材P26的小实验:“分子力: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秤,注意观察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于第一问“弹簧秤的示数有何变化”,学生一般都能正确答出“弹簧秤的示数变大。而对于第二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却有一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有的学生还认为:是玻璃板所受浮力减小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在《认识鼠标》的课堂上,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观察鼠标的外观和鼠标指针的不同形状。正当我和学生们一起兴致勃勃地探究鼠标外观的特点时,一位学生插嘴问:“老师,鼠标的形状可真有趣,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发明鼠标的人叫什么名字?他为什么要设计成老鼠的形状呢?”天哪,这孩子怎么会问这些问题,我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准备呀!以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机智”地将问题交给学生:“同学们,回去好好想想,  相似文献   

8.
在一堂公开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则问题情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经学生短暂的思考并讨论后,学生形成了如下结论:①说明每个人既拥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存在自身的缺点与不足;②说明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正当师生沉醉于刚才的情境并准备转入另一话题时,一同学忽然举手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尺不如寸,寸比尺优呢?”他这一问,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掷下了一大石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议论、讨论、争论的;有赞扬该学生善思、好问的,也有说他多嘴的;还…  相似文献   

9.
运用实验上好新教材“浮力”一课潜江市张金中学毛德林(433100)一、实验引入新课实验1:在上课开始时,将一个大口塑料瓶装大半瓶水(水加红色便于学生观察),将乒乓球放入瓶中,乒乓球浮在水面上,然后把瓶口盖住倒过来,让学生猜想:乒乓球将会处于什么状态?...  相似文献   

10.
在低年级儿童心目中,观察实验是游戏,是玩。凡是有观察实验的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高。如在教学《浮和沉》一课时,在指导学生认识了什么是浮,什么是沉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周围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哪些在水中会沉,哪些会浮呢?请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后告诉老师。这时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抢“头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记录,紧接着是浮沉知识的应用:怎样让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他们增长智慧。例如,在进行一年级“加减法口述应用题”的教学时,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出示如下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学生:“图上画的是猴子。”老师:“这些猴子都呆在什么地方?”学生:“有的猴子在树上,有的猴子在地上。”老师:“树上有几只猴子?地上有几只猴子?”学生:“树上有4只猴子。地上有3只猴子。”老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些猴子都一样吗?”学生:“有大猴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由于教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已乐于发表个人的感受与见解,部分学生开始有个性地学语文了,教师们不再追求答案的惟一了。但稍作观察、分析,你又会发现不少教师把“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你想说什么?”之类的问题当作“万能钥匙”,不根  相似文献   

13.
动手能力的形成往往是从观察、体验活动中诞生发展起来的。比如:“怎样测定物体的温度”,当学生用视觉和触觉判断出两杯水的不同温度后,教师让他们说出盛有热水的杯子里的水有多热?热到什么程度?而另一只杯子里的水是凉的,又凉到什么程度时,学生是一时答不上来的。这时,只要教师稍加启发再让他们说说用什么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水的温度时,很快“温度计”三个字便从他们的口中进发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任伟芳 《数学教学》2022,(9):30-33+46
<正>学习复数后,每当问起学生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几乎很多学生脱口而出:i2=-1.追问“i是什么?”“■”.当问“什么叫复数?”“为什么要引入复数?”时,学生却一头雾水答不上了,诸如此类现状,根源在于没有对复数概念进行深度学习,没有利用复数丰富历史内涵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小语第五册基础训练4的习作是看单幅图作文,要求学生在前两次写片断的基础上,写出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怎样使静止的画面显示出动态来?我的办法是:通过指导观察,引导联想,使单幅图在学生脑子里变成“连环画”。写作前,我布置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下雨和盲人走路的情景:下雨前后天气怎样变化?下雨时空中、地面是什么样子?盲人走路有什么特点?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听课,老师在分析“叛”字的结构时问学生: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而在给“戎”字查字典时又问“这个字应查什么偏旁?有的时候干脆“偏旁部首”一  相似文献   

17.
《春天来了》(语文四册第一课)是一篇画面集中、语言精炼的看图学文教材。 1.关于看图本课的图,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观察时,可采取由远及近、由物到人的观察方法进行。开始看图,只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画了些什么;再看时,就要让画面上的东西“活”起来,从中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如看地里,可提问“春天来了,地里的庄稼怎么样?”看学校,可提问“学校里的学生在做些什么?”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把图上景、物、人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片段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说过。师:谁来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师:乌鸦在瓶子里填石子后,水面真的会上升吗?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每个组都有一个盛有红色水的玻璃杯,还有一块石头,请每组选一个同学把石头放入玻璃杯中,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水面,看水面会起什么变化。学生做实验后回答:石头放入水中,水面果真就上升了。师:想一想,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生:石头把水“挤”上去了。再:再做一个实验:用一只杯子装满细沙,再把沙倒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中,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会…  相似文献   

19.
[案例]《从一滴水说起》 (课件出示一滴水滴落在水面的情景)教师启发学生说说:你想到了什么?顺接学生的原有认识——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师话锋一转: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洗手池旁到处张贴着“请随手关闭水龙头”的宣传牌?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倡导节  相似文献   

20.
一、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它需要敏锐的观察力。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尽量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去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片段:观察下面的图形,并回答以下问题。 (用抽拉式幻灯片 ) 1.图二与图一比较,面积发生什么变化 ?你发现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   2.图三与图二比较,面积发生什么变化 ?你发现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   通过活动幻灯片形象、直观的展示,学生清晰地感知到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