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思想为地方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新理念,也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楚雄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进行研究,阐述了构建"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的必要性,明晰了"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的内涵与外延,并勾勒出"整合连贯型"教育实习模式的基本内容体系,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也为其就业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教育实习,作为联系教师教育中的理论学习与未来教学实践的重要纽带,是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的专业社会化与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现实主义"教师教育实习模式,以傅乐的教师关注理论为基础,重视教育实习与理论学习的紧密融合,大学与中小学指导教师的合作督导,以及实习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实习都会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斯坦福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化模式包括培养领导型教师的愿景、分类培养教师的目标定位、融合型课程结构、"递进式责任制"实习模式、以教师专业标准和学术研究为依托的质量保障等.我国高水平综合大学可以在借鉴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源优势,提升教师教育课程的融合性,深入挖掘教育实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价值,以培养具有专业权威的领导型教师.同时,要加强教师教育研究,促进教师教育学科与教师培养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华 《教育发展研究》2012,(Z2):51-56,61
实习教师是学习"做教师"的特殊群体,其专业发展中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实习学校教师专业精神的消极影响、实习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不高、实习期间的有效工作量不足、"经验-模仿"的实习指导模式、实习教师实践时对理论的疏离。为此,需要全面改革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以促进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一体化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建立动态、开放、多元化的教师教育模式。我国教师教育模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是新形势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模式,该模式的实施,既有效解决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保证了实习质量;也对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有利于促进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建立起"合作、互利、双赢"的新型关系,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和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存在着实习主体心态浮躁、实习质量监督机制运行不畅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有缺陷等问题。改革教育实习模式,把3.5+0.5模式改成2.5+0.5+1模式,把2.5+0.5模式改成2+0.5+0.5模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前进行教育实习,实现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一体化,实施后教育实习时期的项目化管理,加快教师教育专业由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向职业教育知识为中心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三位一体、多元共建"教育实习模式构建了"高师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实习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平台,实现实习形式多样化、实习内容多元化和合作空间层次化的有机融合,在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促进师范教育教学的改革,建立稳定的教学基地,有效保证了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专业社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养成专业能力的重要阶段.该文对教师教育实习的一些基本理念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教师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新理解,对实习教师的"关注"的关注,对实习经验的"量"与"质"的剖析,对实习教师的"反思"的反思,对实习教师前期概念的检视,对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双向互动、四位一体”教育实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互劝、四位一体"教育实习模式是西华师范大学在几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在教育实习领域进行积极探索而构建的一种融实习,教研、招生、就业四位一体的教育实习新模式。该模式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以实现实习功能综合化、实习结果反思化、实习过程一体化、基地建设互动化为结果。  相似文献   

10.
顾玲 《许昌学院学报》2007,26(6):154-155
"基础教育英语教师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研究"项目课题组对河南省5县市18所中小学问卷调查显示:近年来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教学情况与社会需求、学生要求、老教师的认可,还有不小的差距,据此,建议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专业,要进一步地建立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实践内容;教育实习要有科学的监控评价体系,要阶段性实习与连续集中性实习相结合,力戒教育实习形式化。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教育实习中,实习生常常以成人控制者的姿态去管理幼儿,以观察幼儿园的教师教学为中心、偏重活动设计和活动过程的组织。台湾地区"以幼儿身份实习"的教育实习模式突破以往"以教师身份实习"的思维定式,帮助实习生从"学习如何去教"转变到"学习如何解读幼儿",以同理心去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以幼儿身份实习"是对教育实习的创新,其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与实习过程的有效性对大陆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制度的完善、转换学生思维方式并促进其专业发展,均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有效教师教育项目"突出见习实习教师教学临床经验建构,在见习实习内容、指导方式以及建设实验学校和专业发展学校等方面,对见习、实习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并积累起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提升教育见习、实习有效性,强化见习、实习在教师培养中的实践性、综合性、基础性功能,提升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内涵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顶岗置换"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支撑,是对教育实习和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对教师教育一体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多赢效应.实习效度较差、培训实效较低、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阻碍了"顶岗置换"功效的发挥,通过科学安排实习时间、实习基地、实习任务,选择合适的置换对象、培训方案、培训讲师,并大力加强保障体系建设,能有效优化"顶岗置换"模式.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实习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实习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教育实习中存在着不重视实习、缺乏合作机制、教育实习窄化、实习时间短等问题,美国的教育实习观、教育实习形式多样,实习时间充裕、"三位一体"的实习模式、对实习进行系统细致指导,对实习生进行人本关怀,实习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重,注重专业素养评价等可以为我国教育实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模式将高质量教育实习作为核心要素之一。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教育部和中小学之间"加强型伙伴关系"为教育实习提供机制保障。基于"加强型伙伴关系"的教育实习模式遵循整合性原则、有效指导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标准化原则与反思性实践原则,设置了包括"学校经验实习""教学助理实习""教育实习1"与"教育实习2"在内的螺旋上升式教育实习体系。实习学校联络教师、合作教师与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督导教师共同组成指导教师队伍,既有共同任务,又有不同分工,保证了教育实习指导的有效性。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扮演着学习者和共同教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11):11-13
本文从教育实习的角度出发,分析教育实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从社会、实习教师本身、大学和中小学教育模式、学时、教育实习过程等多方面分析教育实习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本研究,旨在唤醒社会对师范生教育实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并为当前的教育实习提供解决途径,有助于为师范生教师职前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沿袭其他师范院校的实习模式,没有太大的创新与突破,必然带有不足,随着教师专业化对教师提出的耨要求,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我们应该在实习组织与管理、实习基地建设、专业指导教师的审核、实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提出新的思考,以期为找到一条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实习模式应充分考虑到影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如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少、实习时间过短、缺乏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与技艺一流的指导教师团队、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借鉴国外教师教育模式经验,从教师教育专业建设的高度重新构建其课程体系,建构新型教育实习模式,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实施全程教育实习管理与评价,改善教育实习条件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国家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先进的教师教育实习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特点和实际提出了一套针对我校物理专业师范生全程化教育实习的新构想——教育实习的全程化模式及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大力推动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主流态势。作为协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纽带的顶岗实习,不仅克服了传统教育实习模式中实习基地零散、实习时间短暂、指导教师乏力等弊端,而且更能促进基础教育中教师(实习教师、原任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