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文评点是作文评改的点睛之笔,好的、充满真情实感的评点,可以让学生从评点中感受到教师“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幸福着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加倍努力投入写作中。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标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作文批改方式和新课标精神是背道而驰的。笔者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打破教师一手包办批改作文的格局,从“教师为主”的方式转向以“教师为导”。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经常跳出自己天地来思考,向自己挑战.莫贪恋熟悉的模式套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本文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重体现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也大有益处,能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一种不同一般的思想认识或独特的生活体验。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总认为这样有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  相似文献   

4.
《当鬼子撞上树桩》是一篇关于“等待”的话题作文.出现在高考模拟卷中。作为考场作文,谊文却先后被《作文报》、《作文评点报》、《三峡青年》、《双语作文》、《作文导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刊载.这实属不易。作为学生临场发挥之作.该文没有生动华丽的语言,没有使用新颖的材料.也没有运用什么特殊的艺术手法.但文章却令人百读不厌。不少编辑打电话询问文章的写作过程,变谈阅读的感受。那么.该文为何能被反复转载.其魅力与秘密在哪里呢?下面引用原文.并作遣当评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赵世胜 《语文天地》2009,(12):43-44
初中作文写作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能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少教师头疼的事。许多教师花大力气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而学生最多看看分数和评语,然后就丢在一边,束之高阁。作文批改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叶圣陶先生也说:“我发现十几年来,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所得到的结果是徒劳无功。”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批改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作文教学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作文来源于生活,表达生活,高于生活。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行诸语言文字。这样.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就能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的作文之花才会绽放得愈加美丽、芬芳。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创造过程,遵循认知规律,拉近认知与实践的距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完成习作目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要把来源于生活素材中的闪光点发掘出来。打破传统作文评价模式对作文内容和思想性的高要求,在评价内容上以来源于生活、真实、通顺为基点,让学生实际体验作文与生活之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展现形式。要把作文的评价标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和学生的生活语言相结合,使学生在评语中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在活动中能丰富自己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发展想象和创造能力,积累语言材料,在评价的多样性中得到提高,逐步写作文并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9.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阅读批改过的习作,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文章的优缺点,改进不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在作文批改中尝试采用师生共改、学生自改互改、家长学生共改等多种批改方式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热情,提高作文批改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而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我认为在小学作文批改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应树立学生写作信心,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或家长的评价相结合,提  相似文献   

11.
赵素英 《文教资料》2010,(27):83-84
作文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学生的作文认识肤浅、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文理不通等现象随处可见。教师要彻底克服这种种现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让学生行动起来,培养他们自己修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长期的强化训练,不仅能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作文能力包括“作”与“改”两部分 ,学生进行自改作文是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和表达的过程。自我修改对学生来说 ,比习作指导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叶圣陶曾说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这是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呢 ?我在“十五”课题实践中 ,不断摸索 ,总结出自我修改的“三部曲”。一、在读中 ,寻找病症。这里的读是指学生对别人和自己习作默读和朗读。学生写完一篇文章 ,我让他们自己反复地读 :默读、大声读、摇头晃脑地读……感到自己都读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13.
作文修改是作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云:“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但是许多学生对修改不够重视,认为自己作文主要是写。改。是教师的事情,因此学生每当把作文写完,不管好与差,一交给教师“阅读”,就算万事大吉了。教师历尽千辛万苦地将批改后的作文发给学生,学生看看分数.浏览一下评语。心不在焉地听听教师的评价,就随手翻过去.开始了新的一篇写作。结果上次作文的症结依然如故,这样的作文教学可称得上事倍功半,教师的批改成了“纸上谈兵”,导致作文评价常流于程式化。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步骤是: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学生按老师要求写作,然后,学生把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老师在学生作文本上评点。负责任的教师在评点作文时一般有点评,有眉批,有总评,大多是在总评中指出作文的优缺点.然后再挑选几篇好的和较差的拿到课堂上讲评。此种作文教学的结果是学生、教师均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教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仅此而己。新课改以来,教师们提出了多种改革措施,有的提议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生活感受;有的提出应该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开扩视野,  相似文献   

15.
王惠珍 《新疆教育》2012,(16):119-119,7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我有意从一些方面激发和培养孩子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的诸环节中.写好评语.做好评估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沉重心灵最细微的运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如何激起学生的作文的热情并取得较好的作文效果,笔者以为:教师的作文评语.当亲近学生.“亲近学生作文实际”.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小学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因此。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刘小燕 《考试周刊》2011,(88):67-67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之一。作文能力是学生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教学,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作文修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为了改作文,可谓是费尽心思,而学生则收益甚少,这一直是作文教学领域的一大“误区”。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修改才是高效的,智慧的,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评改环节主要是由语文教师独自完成的。这种方式不仅消耗教师很长的工作时间,而且收效甚微。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不仅能学习他人的长处,还能发现并改正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教师系统地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自改互评,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黄立参 《广西教育》2012,(25):45-46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公认最难的是作文教学,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则是批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学生写,教师改”的原则,弊端是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看,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自改与互改习作新思维》的课题研究中,尝试改变教师批改习作一包到底的做法,提倡作文由学生自改和互改,体现作文教学的过程性与合作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