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著作权刑事处罚的有关问题田心问:1994年7月5日第j\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上述《决定》有很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惩治侵犯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即构成侵犯著作权罪。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对我国的刑法作了六条补充规定,增设了侵犯著作权罪,为严惩严重侵犯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犯罪行为,提供  相似文献   

3.
谁来保护读者——关于书籍质量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来保护读者———关于书籍质量的法律思考□于立深我国颁布了《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从国内法到国际法,从民事责任到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建立了完整的著作权保...  相似文献   

4.
把握好势头     
七月五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 这个决定,从起草到通过只用了三个月时间,立法迅速,条文有力。 这个决定,对刑法作了六条补充规定,弥补了著作权法对侵权行为只规定了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不足,是我国著作权立法中的一个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开始施行。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版权局于1991年5月30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此后《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分别于1992年10月15日和30日在中国生效,1992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1993年4月《保护录音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擅自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在中国生效。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该《决定》于同日公布实施。上述五部法律、法规的公布与实施,以及加入三个版权和邻接权国际公约。在中国完善版权立法、健全版权制度方面,揭开了历史性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新刑法第217条和第218条,对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规定了两个具体的罪名: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作品罪。  相似文献   

7.
仅有法律授予而无法律保护的权利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权利。为了完善著作权人的权利,世界各国都在法律中规定了哪些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包括对被侵权的著作权人采取何种救济措施的著作权救济制度。从《伯尔尼公约》的缔结到《知识产权协议》的达成,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著作权救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侵犯著作权犯罪是一种现代新型经济犯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日益增强,保护手段不断提升,尤其在近一两年内相继完成了对《著作权法》的修改,并  相似文献   

8.
随着侵犯著作权犯罪活动的日趋活跃,侵犯著作权的犯罪刑事案件数量的增幅明显,涉案侵权物品处置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涉案财产处置程序的运用现状和运行机制来看,在对侵犯著作权犯罪涉案财产处置中,既有违法所得认定不一等实体方面的问题,也有对被害人的损失补偿程序缺失等程序方面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可以"完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为总体框架路径,从违法所得采取总额没收原则、完善涉案财产处置程序和增设被害人损失赔偿制度等方面,对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涉案财产的处置程序进行构建与优化.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保护在档案利用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瑾 《兰台世界》2005,(7):25-2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被重视,其中著作权的保护关系着我们档案工作者在提供档案利用与进行档案公布方面的法律控制问题。因此,在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时熟悉和掌握国家关于知识产权的各种法律规定,树立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知识产权指公民、法人、非法人单位对自己的创造性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的总称。知识产权的客体范围通常认为由工业产权和版权组成。关于著作权保护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与其“实施办法”,以及全国人大“惩治侵犯著作…  相似文献   

10.
将规避版权技术措施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结合我国当前现状,规避版权保护措施行为应作为侵犯著作权罪的共犯加以处理,规避接触控制措施行为不应被认定为犯罪,间接规避技术措施行为应设置非法提供规避版权技术措施设备、服务罪这一独立的罪名给予处罚。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侵犯网络版权犯罪不断发生,呈现犯罪主体广泛,犯罪客体形式多样;犯罪手段多样,危害性严重;犯罪目的不明确等特点.刑法在侵犯网络版权保护的理念,侵犯网络版权犯罪的入罪、定罪需考虑的因素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亟待探寻相关应对策略,从而实现对网络版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将《著作权法》第4条修改为: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了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而刑法分则未对侵犯著作权罪未遂状态的认定作出明确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体系和刑法总则与分则衔接不够顺畅造成的。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当改变传统认定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要件,加强犯罪形态与具体罪名的衔接,实现侵犯著作权罪未遂形态的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一小贩因贩卖盗版光盘被朝阳检察院以侵犯著作权罪提起公诉。据悉,今年1月11日,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联合公布《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后,以前常被以非法经营罪定罪的贩卖盗版光盘案件,一律按侵犯著作权罪定罪。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保护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部分,网络时代的来临给侵犯著作权罪行为的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传统侵犯著作权罪刑罚的执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亟须结合司法实践寻找出一种更为全面的、有执行力的刑罚执行方式,从根本上打击和减少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论出版者的“合理注意义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司法实践中,因出版物侵犯他人著作权而发生的诉讼中,出版者常常与侵权作品的作者被列为共同被告,而且出版者也常常被判与侵权作品的作者承担连带责任。当出版物侵犯他人著作权时,在何种情况下,出版者可以不承担连带责任呢?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10月作出《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出版者在出版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部分音乐界人士对《草案》关于制作录音制品法定许可、著作权集体管理等方面的规定提出强烈质疑,尤其对《草案》第60条、70条关于延伸著作权集体管理的规定,反对之声强烈。  相似文献   

18.
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擅自复制发行未经权利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单位与自然人;主观要件是故意,而且要求以营利为目的。在司法认定中,应正确认定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注意区分不同的罪数形态。应取消侵犯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犯罪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素,改革定罪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版权观念产生较早,但版权的立法保护却落后于西方。1910年《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算是中国版权立法建制保护的开始。在此之前,中国已开始了版权保护的多种实践。除了在国内采取不同的版权保护措施,还通过签订中外商约对外国人的版权实施了有限保护。1903年签订的中日、中美商约,都加入了版权保护条款。其实,关于中国实施版权制度的舆论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20.
黄先蓉 《出版科学》2002,(3):28-35,27
在出版法研究方面,主要探讨了出版法制的历史和现状、出版自由、出版行政管理法制化以及出版物市场管理特别是“扫黄”、“打非”等,并对《出版管理条例》进行了介绍;对著作权保护的研究,从翻译介绍外国研究成果开始,拓展到著作权保护的历史、著作权的立法、著作权管理制度、著作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介绍与研究、著作权的行使、稿酬制度、著作权纠纷与案例、我国与国际公约的关系、数字技术的挑战与网络版权制度、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版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