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9,(1):96-99
明刻本《盛明杂剧》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南方士大夫群体的杂剧创作水平与用韵水准。全书基本上以《中原音韵》音系为用韵标准,但因创作地域、作者以及受众的整体"南化",难免受到方音与古音残留的影响,总体呈现出南北混合音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盛明杂剧》卷首卷尾诗的用韵,既不符合通常所说的诗韵《平水韵》系统,也不符合当代的曲韵《中原音韵》系统,而是借押词韵。  相似文献   

3.
南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中一种较为特殊的剧体样式,它的定义、创制和发展轨迹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南杂剧究竟出于何地,有何特点,源于何处尚无定论;作为昆山腔新声系统中的南杂剧,其发展演变是与明清传奇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自我做茧的固定模式,并偏离现实生活.到了明代中叶,由于南曲的兴盛,影响了杂剧的创作,二者互相渗透,《四声猿》便达到南曲和杂剧融汇的高峰.在折数、曲牌等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在内容上直面现实,一扫萎靡之风,以南曲作杂剧,真正的南杂剧从此孳生,并开启了以后南杂剧的创作,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创作既体现出较为典型的南杂剧特征,又遵从北杂剧的传统体制,在审美取向上表现出对元杂剧的追慕与回归。孟称舜的杂剧以其独具一格的精神面貌,支撑起晚明杂剧的艺术大厦,成为明代杂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戏剧史上亦占有重要的一席。  相似文献   

6.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创作既体现出较为典型的南杂剧特征,又遵从北杂剧的传统体制,在审美取向上表现出对元杂剧的追慕与回归。孟称舜的杂剧以其独具一格的精神面貌,支撑起晚明杂剧的艺术大厦,成为明代杂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戏剧史上亦占有重要的一席。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的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现有4个版本传世。其中,《古杂剧》明代顾曲斋刻本与臧懋循编《元曲选》明万历年刻本在曲牌、曲辞、宾白等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语言风格也不甚相同。《古杂剧》本是《望江亭》明刻本中制作较为精良的上乘之作,而《元曲选》本是后世最为流行的元杂剧选集。臧懋循在选编《元曲选》的过程中对元杂剧剧本的改动是造成二者文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嵇永仁是清初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戏曲家,其杂剧《续离骚》继承了前人杂剧在题材、体制、韵律上的优秀传统,同时又作出了个性化的突破,形成了慷慨激烈、气畅理该的独特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9.
杂剧进入明代以后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类型演变,即由明初的宫廷杂剧到中后期的文人杂剧。在作家群体的类型演变中,贯穿作品内容、体制、剧场和主体意识的类型演变,并一同组成了明代的杂剧史。  相似文献   

10.
孟称舜是明清之际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被认为是戏曲“临川派”继汤显祖之后最重要的作家,倪元璐称他为“我朝填词第一手”。卓人月亦认为孟称舜的三部杂剧《花前一笑》《泣妇眼儿媚》及《桃源三访》足称当时“北曲之最”。孟称舜所写杂剧题材广泛,都有本事源流。本文探讨孟称舜现存的五部杂剧的题材与本事源流。  相似文献   

11.
口哨与杂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剧中的口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综合杂剧剧本和出土杂剧砖雕资料分析,口哨在早期杂剧中呈现角色化和剧情化倾向,它在杂剧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深刻理解这种现象对中国杂剧起源史的研究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杨潮观杂剧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潮观是清中叶著名的杂剧作家。他的杂剧着重表现封建官吏的生活 ,宣扬儒家的政治思想 ,劝善惩恶 ,整饬吏治 ,以达到洗涤人们心灵 ,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 ,其中表现得最突出的是民本思想。《汲长儒矫诏发仓》赞美汲黯矫诏发仓 ,解民倒悬 ,勇担风险的仁义精神 ;《夜香台持斋训子》歌颂 母教子有方 ,反对酷刑 ,主张善待百姓 ;《下江南曹彬誓众》和《诸葛亮夜祭泸江》宣扬禁暴非战 ,保民安民思想。他能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 ,用自己的崇高人格、人品、人心来创作杂剧 ,把目光投向重大的社会问题 ,关心民生疾苦 ,表现百姓情怀 ;无疑在思想高度上已高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  相似文献   

13.
梅村的诗歌 ,创作颇丰 ,后世誉为“一代诗史”;而对其剧作 ,则被视为“案头之曲”,研讨者寥寥。笔者认为 :他的杂剧同样具有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其贡献亦功不可抹。本文试就《清人杂剧初集》中辑录的《通天台》《临春图》二杂剧第一出予以论析 ,从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4.
关剧是根据南戏改编的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具体的考证,而支持南戏改编了杂剧《拜月亭》的学者所依据的一个很重要参照就是剧作的体制问题。本文试从结构形式入手对南戏与杂剧《拜月亭》之间改编于被改编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对《水浒传》成书所进行的研究中,学者历来重视元代水浒戏的价值及其与小说的关系,而明代水浒杂剧多被忽略。明代的水浒杂剧从明初到明末历时比较长,而小说《水浒传》开始广泛流传是中叶以后的事,所以明代水浒杂剧与小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本文主要以现存七部明代水浒杂剧的内容与小说的比较为依据,讨论明代水浒杂剧与小说的关系度。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是我国戏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曲作家。他在杂剧中塑造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更使他的剧作锦上添花。关汉卿的杂剧创作中,描写最多的是女性形象,其中有思妇、有弃妇、有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天真烂漫的少女以及技艺高超而又生活痛苦的女艺人。他的杂剧极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人生际遇,在理解、肯定、讴歌女性的同时,更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和理性精神,极具时代特色。本文就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对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晚明剧坛上,叶宪祖是一位多产作家,他著有杂剧24种,现存12种。从作品主旨上,他的剧作可分为四类,即崇佛剧、公案剧、历史剧、爱情剧。叶宪祖的杂剧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强烈批判现实的精神,在艺术体制方面又有创新之处,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今存在的唯一一部元代人所刊的杂剧选,而《元曲选》是明代臧晋叔所编写的杂剧选。在对《看钱奴》元刊本与臧本的比较当中,发现两种版本在形式体制、曲文唱词、人物形象、情节构造、思想内容上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多处差异。臧本在元刊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宾白,修改了曲词,形式体制上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为丰富,体现了元、明两个不同朝代对于杂剧的看法,以及杂剧在流传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和演进。  相似文献   

19.
小说《西游记》是以"灵根孕育"始,而以"五圣成真"终,五圣之中,最沉默、最不可或缺的是龙马。龙马的形象和功能要到杂剧《西游记》中,才确定下来。汉民族的马文学中有其意象原型,与蒙古族英雄史诗中对骏马的描写又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杨景贤在蒙汉马文学的共同影响下,创作出了龙马的形象和故事。最终使马由一个不被重视的脚力,变为取经途中的"五圣"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杂剧《好酒赵元遇上皇》是元代作家高文秀的作品,在其流传过程中主要有元明两种版本。元刊本和明抄本在剧情、剧本结构、题目正名和演唱方式上大致相同,但体制、角色、曲牌曲词和科白等几个方面存在差异。元刊本保存了元代杂剧的本来面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明抄本顺应时代要求进行了改编,其价值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