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概述本章需要掌握著作权的概念、法律特征 ,了解版权制度的沿革、著作权的国际保护 ,明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 1)保护作者权益为核心的原则。 ( 2 )鼓励作品传播的原则。 ( 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本章需要掌握作品的含义及其构成 ,明确作品的分类及不受著作权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著作权法》第 3…  相似文献   

2.
叶志宏 《当代电大》2003,(10):67-69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1)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 ,亦称版权 ,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2 )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法是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因创作和使用、传播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作者权益的原则。 (2 )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 (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1)作品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 ,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3.
第四编 著作权法1 著作权与著作权法概述1)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2 )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法是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内因创作和使用、传播作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作者权益的原则。(2 )鼓励优秀作品传播的原则。(3)作者利益和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2 著作权的客体1)作品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法》第3条…  相似文献   

4.
第二十三章 作品权(著作权)本章内容因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尚未制定,不符之处.应以著作权法为准.第一节 概述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科学或文艺作品的署名、修改、专用等人身权和获得报酬和物质奖励的财产权的总称.著作权的内容,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方面,共五项:发表权、著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相似文献   

5.
1.著作权的概念及内容"著作权"在英语国家称为"版权"(Copyright),含有复制或抄录作品的权利的意思.而"版权"一词在我国被作为法律用语.所以,在我国法律文件中的版权与著作权往往混用或相互代用.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对著作权作如下表述: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而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著作权法早于1991年6月1日起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对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作者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对于完善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发展对外科学文化交流,繁荣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就是版权,是广大作者对其创作的文艺作品、科技作品依法享有的出版或作别种处置的专有权利。版权意识,作为广大作者意识集合体的一个方面,必将影响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即版权,指著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版权意识作为高校教师意识集合体的一个方面,它的强弱必然影响版权保护和限制的效力。我国著作权法已于1991年6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必将激发广大知识分子的创  相似文献   

8.
以南方某小学"名师"抄袭事件为例,提示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基本的著作权常识。一要掌握著作权的一些基本概念,知晓自身的哪些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二要了解常见著作权侵犯行为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三要知道如何避免自身在教案、教学课件、科研论文创作和使用中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四要知晓作为原创作者,如何保护自己原创作品的著作权不被侵犯。  相似文献   

9.
版权,也称著作权。按照民法和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著作权(即版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身权,二是财产权,也可以称为作者的精神权利和物质权利,作者的人身权利又包括发表权、署名权、受尊重权、修改权、收回权、起诉权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作者的财产权是指作者依法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版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它科技成果权)。  相似文献   

10.
第三编 专利法1 概述本章需要掌握专利的概念 ,专利权的性质 ,了解专利保护的历史及现代专利法的产生 ,了解中国专利制度的沿革 ,明确专利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专利权是发明人基于发明创造 ,通过申请专利的方法 ,公开自己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 ,经审查程序而取得的专有权。专利制度的构成和主要特点有 :(1)法律保护 (2 )科学审查 (3 )技术公开。2 专利权的客体本章需要掌握发明的概念、种类 ,掌握实用新型的概念及其特征 ,明确实用新型与发明的区别 ,掌握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概念、保护方式 ,掌握不授予专利权的内容。专利权的客体 ,即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11.
版权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 990年 9月 7日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十四条规定 :“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 ,但行使著作权时 ,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编辑部对整体刊物 ,包括封面、品牌、目录、书眉、版式等拥有著作权。本刊版权属于编辑部所有 ,任何媒体 (印刷、磁盘 (带 )、光盘、网络等 )未经本编辑部事先的书面许可 ,不得转载。凡投寄本刊的稿件 ,本刊即拥有专有使用权 ,任何媒体 (印刷、磁盘 (带 )、光盘、网络等 )不得转载 ,如作者有异议 ,请在来稿中说明版权声明$伊犁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2.
在中小学教材著作权保护中,教材是否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教材的著作权究竟应该由谁享有?教材在编写出版过程中(特别是语文、美术、音乐等)要选用大量已发表作品,应该对所选作品著作权人所享有的著作权进行怎样的限制?这都需要我们在法律上加以明确的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应从给中小学教材以明确定位、放宽教材编写与出版的著作权限制以及加大对盗版等侵犯教材著作权的打击力度这三个方面来加强我国《著作权法》对中小学教材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第三编 专利法1 概述本章需要掌握专利的概念 ,专利权的性质 ,了解专利保护的历史及现代专利法的产生 ,了解中国专利制度的沿革 ,明确专利制度的特点和作用。专利权是发明人基于发明创造 ,通过申请专利的方法 ,公开自己发明创造的技术内容 ,经审查程序而取得的专有权。专利制度的构成和主要特点有 :( 1)法律保护 ( 2 )科学审查 ( 3)技术公开。2 专利权的客体本章需要掌握发明的概念、种类 ,掌握实用新型的概念及其特征 ,明确实用新型与发明的区别 ,掌握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概念、保护方式 ,掌握不授予专利权的内容。专利权的客体 ,即专利保…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邻接权著作权法确认了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的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原则。该法吸收了国际立法的先进成果,冲破了传统著作权法不保护邻接权的旧框框,把作者权和作品传播者权统一起来,这是著作权法的一大特色。从国际上看,处理好著作权与作品传播者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  相似文献   

15.
委托作品在现实中是关系复杂的作品。我国现行法律对它的权属问题的规定不明确、不具体,法学界的解释也具较大的随意性。包括委托作品在内的著作权立法,既要借鉴国外著作权法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又必须顾及我国的基本国情。立足我国委托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立法,可以"独立合同说"为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6.
对于作品,《著作权法》没有对其下定义,仅在第3条列举了什么是作品,第5条列举了什么不是作品,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作出了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台湾1982年《著作权法》第3条第一项规定:“著作指属于文学、科学、艺术或其他学术范围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制度兴起的18、19世纪,正是独创性观念盛行之际。浪漫主义运动把独创性观念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著作权领域。独创性观念对著作权法的影响是以作者概念为中介实现的。把独创性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作者的知识权益得以保护,这极大地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但是著作权理论对于独创性概念的理解还不统一,没能注意到借用中的创造性转换现象,致使现行司法实践在判断作品侵权时还有失准确。  相似文献   

18.
演绎权之沿革及其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绎权是著作权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财产性权利,是对作品演绎的专有权。演绎权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演绎作品的创作和利用。在19世纪中期以前,作者的著作权控制主要限于对作品的大量复制。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英美法院逐渐赋予作者控制其作品被他人再创作的权利,直至系统地限制他人创作演绎作品的自由。当著作权扩张到演绎权时,对演绎权的保护优先关注的是对作者受合法保护的著作权利益的保障。演绎权的设立是著作权扩张史中重要的里程碑。设立演绎权的正当性可以从激励与接近之间平衡的关系加以认识,一方面,需要通过将著作权保护扩张到演绎权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激励作者创作;另一方面,也需要保障公众对作品接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中学生版权保护意识,普及版权法律知识,教育学生“保护版权,使用正版,拒绝盗版”,中宣部、国家版权局、教育部、团中央4部委从2005年4月至12月,联合开展“拒绝盗版,从我做起——中学生版权保护主题教育”活动。版权,又名著作权。指的是著作权人对作品所享有的权利。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实施,后来又加以修正。著作权法所称的已经发表的作品,是指著作权人自行公之于众的以物质形式固定下来的独创性作品,包含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九大类。为了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著作权法也把计算机软件列…  相似文献   

20.
学位论文版权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版权,即著作权,是版权所有者依法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版权问题在我国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对作品创作者的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我国于199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在通过10年的实践之后,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修改,使我国的版权保护制度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