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科组C题提出某古塔由于长时间承受自重压力、气温变化、风力影响、雨水侵蚀等作用,偶然还要受地震、飓风等自然因素和爆炸、火灾等非自然因素的影响,都会产生各种变形,诸如倾斜、弯曲、扭曲等。为保护古代建筑——古塔,文物部门需适时对古塔进行观测,了解各种变形量,以制定必要的保护措施。拟结合观测数据给出了古塔中心曲线在三视图中的倾斜度和倾斜角、弯曲度和弯曲角以及扭转度和扭转角的数值矩阵。并得出结论:该古塔的倾斜角、弯曲角和扭转角都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古塔变形的加剧,需要及时保护和维修。  相似文献   

2.
北宋诗人郭祥正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其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数量众多,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尤其侧重描写安徽宣城与当涂两地风光。山水景观诗创作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理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古塔由于长期受到自重、气温、风力等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以及地震、飓风等偶然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变形。文章根据某古塔一至十三层每层八个测量数据,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各层中心点的坐标,利用平面解析几何的相关知识可计算出各层的倾斜角度、倾斜位移以及扭曲程度,最后根据中心点的拟合曲线计算古塔的弯曲程度即曲率,预测古塔的倾斜角度、倾斜位移、扭曲程度以及弯曲程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理念,以福建为例,对其城市园林景观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提出城市公园设计对于地域性、自然性、多样性、整体性、动态性、可持续发展等各种原则都要严格遵循,所制定的园林景观空间结构优化方案是针对景观廊道、节点、印象而进行的,在与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后总结城市公园组成元素及设计方法,包括空间结构优化设计、空间形态设计、环境要素的生态设计。提出人工-自然复合系统(Artificial-Natural Complex System, ANCS)、生态浮岛法两种高效景观水处理技术,对基地内水质进行净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古塔保护问题,建立了古塔变形的数学模型。由此模拟出古塔的倾斜、弯曲和扭曲。通过测量数据,得到了中心坐标以及计算古塔中心的通用方法。结合建筑学中倾斜度、弯曲度和挠度的概念,得到了古塔倾斜、弯曲和扭曲的数据。研究表明:该古塔存在着倾斜,弯曲,扭曲,而且随着层数的增加弯曲与扭曲越来越剧烈。  相似文献   

6.
福清古塔是中国塔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传统建筑的样式,又具福建建筑的特色,是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具有历史、宗教、哲学、美学、民俗学等诸多文化内涵,若有效地进行保护和利用,将使其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各地的古塔建筑非常的多,由于长时间承受自重、气温、风力等各种作用,偶然还要受地震、飓风的影响,古塔会产生各种变形,诸如倾斜、弯曲、扭曲等.为保护古塔,文物部门需适时对古塔进行观测,了解各种变形量,以制定必要的保护措施.本文通过对古塔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古塔各层的中心、变形的塔身倾斜度、扭曲度、古塔弯度等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并运用数学软件进行了相应计算,对古塔的各个测试时间的变形程度给出了共体量化结论,并建立了古塔变形的数学模型预测其变形趋势,给文物管理部门提出了有关古塔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Matlab对某古塔1986年、1996年、2009年和2011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依据观测数值,找出了古塔每层的中心点,对古塔的扭曲、弯曲、倾斜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塔的变形程度会进一步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素质教育时代儿童户外体验的行为心理需求,探究五感理论在现代自然教育公园中的景观应用方法。文章引入五感及自然教育公园景观基本概念,通过对儿童五感生理基础与心理特征的调查分析,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的体验介入,归纳总结出自然教育公园景观的五种构建模式。探索五感体验理论在儿童自然教育公园的景观应用策略,为今后构建适宜儿童自然学习和休闲游憩的景观场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古塔的观测数据,分析古塔倾斜、弯曲和扭曲等变形情况。通过空间平面拟合和多边形重心公式,确定古塔各层的中心位置。以塔尖和底层中心连线的倾斜作为塔身倾斜的度量;以各层中心点连线的平均曲率来衡量古塔的弯曲情况;以拟合平面的投影旋转角度刻画古塔的扭曲程度。在获得变形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古塔变形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福州古塔在建筑类型、材料、平面、塔基、层数、高度、斗拱、塔檐、门窗、佛龛、平座、塔刹以及塔心室等方面既保留了江南和中原地区古塔的部分建筑样式,又根据福州独特的地域特征,进行了一些改造,具有典型的闽都建筑文化风格,浓缩了福州古代工匠天才的智慧与精湛的技术,蕴含着极高的文物考古价值与人文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郇庄砖塔,又称郇庄白塔,坐落在甘肃省徽县栗川乡郇庄白塔寺,它是陇南仅存的两处宋代建筑之一。此塔系多层叠涩檐承托平座、斗拱楼阁式砖砌半空心塔。塔基平面八边形,通高30米。砖塔庄重古朴、简约挺拔,建筑风格与陇东华池建于北宋元符二年的砖塔相似。郇庄砖塔对研究宋代佛塔建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佛寺在汉晋时期曾几经变化。汉代外来佛僧主要居住于官署从事译经活动,中土奉佛者则在浮屠祠事佛。至三国孙权为康僧会造塔始有塔寺,其后,随着两晋佛教的勃兴,寺塔剧增,以致南北朝时不仅出现了精舍式佛寺(庙寺),而且在北方出现了支提式佛寺——石窟寺。  相似文献   

14.
佛塔是佛教文化的产物,也是佛教文化的载体。佛塔随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在规模和形式上发生根本改变,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功能。佛塔的兴盛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分析佛塔在中国的变化,对于了解中国佛塔建筑的文化特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印度佛塔建筑样式传入秦东地区以后,一方面继续发挥供奉佛事的作用,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以及民风民俗相结合,衍化出多种建筑格式和多种功用的秦东古塔建筑,现在保存基本完好且影响较大的有慧照寺塔、安庆寺塔、金龙寺塔、罗山寺塔、百良塔、精进寺塔、慧彻寺塔、崇寿寺塔、法源寺塔、圣佛寺塔等几十座,一座座古塔饱经风霜雨露巍然屹立,历经沧桑劫难雄姿犹存,表现出非常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秦东地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从辽庆州白塔所藏经卷,结合《辽史》,考证章圣皇太后建塔目的。同样,从雷峰塔砖孔藏经亦可结合新旧《五代史》、《宋史》探索吴越王钱建塔原因。之二人建塔刻经,都是通过做功德,企求佛主保佑度过难关。善男信女们广做功德,流行于南北朝。北朝以凿窟造佛像为主。唐代以后,转向刻印经卷,凿窟之举,渐趋式微。佛教功德观推动了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遗存至今的大大小小古塔反映了泉州历史上佛教的兴盛,蕴涵着民俗,积淀着文化,既是古代泉州雕刻艺术的载体,又是泉州历史上海外贸易发达与闽台交往频繁的见证。本文通过对泉州现存的主要古塔所体现的宗教思想、主要功用、民俗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证,以揭示其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李师江通过《福寿春》与《福州传奇》两本小说在福建书写方面做出了努力的尝试。《福寿春》在小说艺术上相当成功,但就福建书写来看,却没有很成功地凸显;而《福州传奇》则不仅小说艺术上是个灾难,并且就福建书写来看,也是相当不成功或甚至于有负面的影响。本文从山水描绘、民俗展示、人文性格、地方语言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两本小说中福建书写的得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诗中的旅游景观折射出的各种观感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古典园林诗中的景观描写则与我国古典园林构景特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大部分古诗词楹联是对中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美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