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隋鑫  王念祖 《档案学研究》2018,32(3):127-132
我国台湾地区典藏机构在产业化思维的引领下,逐步通过数位典藏产业链的建置,完成典藏机构与产业的接轨,这对大陆地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据此,本研究通过产业价值链的视角,对台湾地区数位典藏产业化发展历程,与典藏机构因应产业转型的改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为大陆数字档案馆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典藏数位化”是台湾公共资讯图书馆力推的重要项目之一,陆续建置的四个主题资料库系统包括:日文旧籍、旧版报纸、古文书、地方文献资料库。并建置[数位典藏服务网]以整合这四大典藏主题资料库,方便使用者快速查询取得资料,减少典藏原件因被调阅而遭毁损机率,以达到文化保存的目的。另一方面,数位馆藏在管理上也较有效率。未来公共资讯图书馆在数位典藏方面的发展将朝向持续的数住典藏管理系统与资料库品质相关维护、数位典藏支援数位学习教案素材库、数位典藏服务使用研究等方向。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档案部门的工作内容与模式.我国台湾地区在数位典藏的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论文分析总结了我国台湾地区数位典藏发展历程,研究数位典藏在档案部门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为大陆地区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网络及相关论文笔者了解到中国台湾正在实行数位典藏计划。在详细了解这一计划的过程中,台湾学者对典藏资源的应用服务和商业化运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数位典藏国家型计划是由台湾行政院国科会所主导,参与的机构包括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大学、  相似文献   

5.
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的潮流,是未来产业升级的趋势.但如何将传统出版产业升级,迈向以知识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交互运作的高科技产业,是出版界未来必须要面对的目标.数字出版、数字典藏的趋势与商机及数字出版的现况与发展策略成为所有出版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网络及相关论文笔者了解到中国台湾正在实行数位典藏计划,在详细了解这一计划的过程中,台湾学者对典藏资源的应用服务和商业化运作给我留下了印象,数位典藏国家型计划是同台湾政院国科会所主导,参与的机构包括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大学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央研究院,国家图书馆,国史馆,历史博物馆及台湾文献馆等8个主要典藏机构.  相似文献   

7.
档案数字藏品开发是挖掘档案资源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档案馆文化属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探讨其优势、方式与策略,有望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文章分析了档案数字藏品开发在馆藏资源、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借鉴方面的优势,并基于元宇宙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三维重建以及人机交互提出三种开发方式。此外,面向档案馆、第三方技术机构和相关监管部门分别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认为档案馆牵头、多方主体携手合作有利于推动未来的档案数字藏品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8.
千禧年初复合图书馆的服务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78,自引:4,他引:74  
在迎接新千禧的前后数年之间,大多数图书馆必须同时承担数位(即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与角色;图书馆员也必须同时熟悉传统典藏与数位典藏,并要提供具有传统服务与数位服务两种性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建设数字档案馆是信息社会档案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已成为档案馆努力追求的目标.建设数字档案馆,必须首先搞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目前,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笔者认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要坚持“四项原则“.……  相似文献   

10.
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版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档案馆是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的知识和信息存储、使用、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建设作为数字档案馆建设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涉及一系列版权问题. 数字档案馆通过对信息网络资源的整理,扩大自己的"馆藏"范围,又借助通讯网络使利用者可以利用本馆以外的网上信息资源,这种资源即是虚拟"馆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档案文化价值释放是一个从资源到知识、再到智慧的深度挖掘与开发过程。数字人文环境下档案文化价值的释放需要高质量的数字档案资源和有效的资源获取方式作为前提,释放过程具有处理对象的数据化与关联性,档案资源文化内涵的可理解性,以及价值释放的协同性、持续性、可参与性等特点。通过档案文化主题数字平台、可视化档案文化展示项目、历史场景虚拟重现、互动式档案文化游戏等多元方式,能更有效地传输数据和表达知识,营造更加智慧化的文化场景,实现档案文化价值的有效释放。  相似文献   

12.
张华 《档案与建设》2021,(1):31-36,30
采用文献计量法,梳理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现状,然后采用主题分析法,重点分析学界关于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主题,包括档案管理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数字人文与档案工作策略、数字人文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等,总结并归纳,进而从加大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力度、重视国外研究成果本土化与时代性探索、持续丰富研究方法与内容三方面对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后档案资源数据化建设如火如荼、档案管理电子化发展势不可当、档案工作数字环境日新月异等“数治”背景为基础,深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涉及的数字档案管理理念、数字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数字档案管理实操性、数字档案资源开放利用等内容,提出数字档案创新管理的新进路:“法治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规范;“科技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整合;“信息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共享;“智能化”指导数字档案服务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in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a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way in which information contained within dispersed digital archives within a country, or a specific area such as a province, city or county, can be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classified and restructured around specific topics and actual needs in order to realise optimal social sharing and utilis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There is little Chinese published research regarding 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This article, therefore, uses Charmaz’s Constructivist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and draws forth the theory that archivists’ cogni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and the context (which consists of the organisational culture of archives, archives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archives disclosure), influence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and these factor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is theory can also be illustrated by the model: cognition–context–action.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omo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in China as well as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数字人文浪潮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LAM)等文化遗产机构的馆藏资源保存、传播和利用提供新的契机。在LAM数字转型、公共服务合作化、用户需求多样化背景下,探寻符合数字人文精神内核的LAM馆藏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和模型设计,文章对LAM领域运用数字叙事开展馆藏利用服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叙事驱动型”(DSD)馆藏利用模型,并从该模型的核心特点、组成架构、实践案例3个方面进行剖析,旨在为数字环境下LAM创新业务内容、服务人文研究、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成果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融合发展的深层演化与数字信息资源融合发展的快速推进,人们对数字档案资源融合发展的认识日趋深化。融合发展不仅是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数字时代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实现数字档案资源集成管理与整合共享的必由路径。文章在分析数字档案资源融合化发展内涵基础上,从信息融合、技术融合、服务融合与文化融合四个方面对数字档案资源融合化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融合化发展是数字档案资源未来建设发展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7.
以图博档数字资源为基础的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文章引入云技术,将其与以图博档三馆为核心的各文化资源部门的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融合相结合,构建中华文化资源平台。首先探讨云计算环境下中华文化资源的整合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CALIS、ALISA在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设计了中华文化资源云平台的构建方式与架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作为社会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对图书、档案和博物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成为近年来各国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十分关注的课题。关联数据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资源整合的进程。文章简要介绍了关联数据的概念,探讨了关联数据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中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尝试着构建出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资源的迅速增加,有关数字资源的馆藏控制进入了各图书馆的议事日程。如何对数字馆藏实施有效的控制?该文首先回顾了传统馆藏控制理论,接着介绍了数字馆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从数字资源保存、备份、信息生命周期、控制数字资源采集量、数字资源的分级与剔除四个方面具体地介绍了数字馆藏控制的主要范畴。于论文的最后部分,作者还从建立数字资源存储图书馆、建立数字资源评估体系、设备更新、与其他有关厂商协作、建立专门的研究队伍等五个方面简介了与数字馆藏控制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玉昭 《档案与建设》2021,(2):37-40,13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数字档案资源开发是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的新形式,为档案资源开发模式转型提供了新契机。在梳理多元主体关系对其重新进行角色厘定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开发与建构社会记忆的框架,包括档案主管部门主导下的协同参与、档案开发部门引导下的开发深化、公众交流合作推动下的知识转化和多元主体行动下的社会记忆构建四个阶段,并从主动开放数字档案资源、协同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库、以信息技术优化开发效率和完善多元主体权利保障机制四个角度提出了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