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学有所得。那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相似文献   

2.
"合作学习"的把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小组合作又是合作学习与交流的一种形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者,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应考虑学习内容的合作目的和合作价值。一般来说,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一是面对数学问题,在学生持有各自思想,观点和方法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沟通观点、碰撞思想、认证方法、合作互助,共同探索未知,寻求真理;二是面对数学问题,分工合作、收集信息、整理材料、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共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数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的一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周彩华 《广西教育》2007,(10A):19-19
EEPO方式(有效教育)教学中强调动静结合,其中动的分量很重。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是一种“动”的形式。这种“动”的形式,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互教互学、互爱互助、交流信息、交流情感、合作探究的机会,从而分享彼此的知识、思想和情感,达到视界融合,心灵对接。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相对于单独的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体现在能够进行信息的交换、思想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不同类型信息的交流,也可以是相同信息不同深度、层次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协作、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它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给学生提供了交流、探究的机会,力图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着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引进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的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但也带来了一些困惑.笔者结合自己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得失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柯惠莹 《考试周刊》2010,(10):227-228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重形式轻实质等问题引起本文作者的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注重形式还是注重实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少数人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还是促进大多数人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随意进行还是要把握好学习的时机?作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实质.促进大多数人的发展.把握好学习的时机。  相似文献   

11.
约翰逊和霍勒别克(Johnson,Holubel)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具有六个基本特征:1.积极依赖:学生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的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个体责任:每名参与者都对小组的学习和成功负有责任。3.积极互动: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完成作业。4.合作技巧:教师应教会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平等参与:小组成员要学会如何鼓励他人参与。6小组的自我评价: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主体和他人互动学习的过程,是当需要资源共享或是个体独立完成学习有困难时,有组织地在集体中进行合作实践、交流、探索,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相对于一对一问答式的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课堂参与的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在相互交流中,从解决别人的问题中可获得更多的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  相似文献   

13.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是从学校应满足学生主体需要的基本假设出发,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左焰 《南昌教育》2007,(10):26-28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积极地运用“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后四人小组合作、自主选择伙伴合作)这样的形式可以发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实现信息的多向交流,创造多维互动的思维平台。所以“合作学习”成为实现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兴起并迅速发展.它将彻底改变现行的学校教育,现行的班级授课和课堂教学将受到严重的挑战,远程合作学习将成为有效的教育活动形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以合作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形成学习共同体,以完成课题任务为主要目标,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智能认知工具等方式合作交流,并在评测反馈系统的作用下进行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6.
魏华 《甘肃教育》2013,(22):54-54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古所说:“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要点燃这颗火种,就需要创设与学生学习相适宜的环境,使学生致力于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由于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研究,趋于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的方法,同时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小组的共同进步,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值得探索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其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策略(一)合作阅读合作阅读是小组内的学生首先一起阅读指定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然后进行班级内的小组间交流,使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表现自我的机  相似文献   

18.
<正>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使其在交流中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在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相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沟通更多信息,有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19.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既有利于人人参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的多向交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于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很快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并迅速流行开来,甚至有人把在课堂上是否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否践行新课标的一个标准,不顾实际情况在每一节课上都加以使用,使得这一教学形式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20.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由于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运用时会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值得探究的。本文仅从理科教学的角度简述几条组织策略。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得最多的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课堂讨论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譬如,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一些程度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