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知识要点1.概念建立将导线绕在圆筒上,然后再通上电,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通电螺线管.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由电流的磁效应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所以通电螺线管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它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极,它具有与条形磁体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磁场1.磁场的存在在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人们却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研究它.如用条形磁体靠近原来静止的小磁针(不与小磁针接触),看到小磁针受力而发生转动,静止后不再指南北.可见,在磁体的周围空间存在着一种能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就是磁场. 2.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如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中时,有了固定的新指向,这正是磁场的基本性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原题](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详见本期第48页)一、赏析(一)试题特点总述1.知识覆盖面广,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本题涉及到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电场、磁场、屏蔽、能量、图象等方面,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突出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及其能量变化等主干知识的考查。2.问题设计合理,层次感强,考查方法新颖围绕主干知识和学生物理分析能力去设计问题情景,由浅入深,借用知识迁移,加入磁屏蔽管,创设全新问题探究情境,学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在地面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大约是0.3×10-4T-0.7×10-4T。而一般永磁体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大约为10-3 T~1 T,可见地磁场并不强。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场相似,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相似文献   

5.
第三章磁场一、磁场识记:1.磁体和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条形、蹄形磁铁磁力线的形状。 3.磁场方向的规定。 4.磁力线怎样描述磁场的方向。 5.安培定则的内容。理解:1.磁场是一种物质。磁体之间、磁体和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为什么磁力线不能相交? 3.通电螺线管内磁力线从南极指向北极。 4.磁极受力方向,小磁针北极取向和磁场方向间的关系。运用:1.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画出磁力线。 2.会画小磁针在条形、蹄形磁铁和通电直导线附近、螺线管内外的排列形状。 3.根据小磁针排列形状,画出磁力线,判断南北极和电流方向。  相似文献   

6.
谈谈地磁场     
1.地磁场的分布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相似.地球表面的地磁场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主要特点是: (1)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它的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相似文献   

7.
苏学东 《广西教育》2008,(11):53-54
使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相似文献   

8.
电和磁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其考点分布广泛,考查方式也较灵活。 一、磁场和磁感线的概念、性质是贯穿全章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 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而又确实存在的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电和磁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简单的磁现象1.磁体的吸铁性和指向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钻、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分为天然磁体(如铁矿石)和人造磁体(如实验室中的条形磁体、磁针等).磁针静止时能指南北,具有指向性.二.磁极及相互作用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一端叫南极(S),另一端叫北极(N).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怔)@场1.磁体的磁场磁体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  相似文献   

10.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利用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写各点的磁场方向.应了解常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磁体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考物理题越来越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 ,而磁场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综合应用就体现了上述特点 ,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下面就此进行分析 ,供复习参考 .一、高考对本章知识点的考查1 高考对相关知识的考查分析高考涉及到的内容有 :①六个概念———磁感强度、磁通量、磁感线、安培力、安培力矩、洛伦兹力 ,其中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 ;②两个定则———安培定则、左手定则 ;③磁场的两种作用及应用———磁场对载流体的作用与磁电式电流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与偏转磁场 .2 .本章知识的命题形式、考查角度及题…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析:磁场是电磁学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是下书学习电流的磁场和以后进一步学习无线电技术的基础。所以,磁场的存在、磁场的方向、磁感线是本节教学重点。由于磁场和磁感线投抽象,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磁感线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磁场的基本性质(识记);②说出磁场方向的规定(识记);③说出磁感线的定义和它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识记);④说出什么叫地磁场。2.能力目标:①识别条形、蹄形及同名。异名、磁极的磁感线分布图;②会根据磁体周围磁感线方向或磁针N极指向判断磁体的极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磁性液体在外加磁场时出现的罗森史维格尖峰,展示了不同磁体的三维磁场分布。磁性液体展示了圆柱形磁体的磁场空间分布,比较了非磁性材料和磁性材料对圆柱形磁体磁场空间分布的影响;展示了2个错位锥形磁体、圆锥形磁体和圆锥螺旋形磁体的磁场空间分布,比较了磁场强度对圆锥螺旋形磁体尖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在地面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大约是0.3×10-4T~0.7×10-4T.而一般永磁体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大约为10-3T~1T,可见地磁场并不强.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场相似,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相似文献   

15.
线圈在磁铁磁场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判断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 ,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应清楚地知道条形磁铁外部、蹄形磁铁内部磁感线分布情况 ,正确分析线圈磁通量的变化 ,然后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1 线圈在条形磁铁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条形磁铁内部、外部的  相似文献   

16.
在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可根据磁场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研究它。就像电流强度可用它产生的效应(如:热效应)的情况来判断它的大小一样,如在桌上放一圈小磁针,用一个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的中间,看到小磁针偏转,静止时不再指南北,可见,磁体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高考对磁场这部分内容的左手定则、安培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或电场、重力场的复合场中的运动等知识点考查的密度大、频率高,特别是带电粒子在磁场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多与动量及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核反应方程等内容进行综合命题,使高考命题素材更为新颖,情景更为复杂,体现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物理课程标准>中特别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作为教学指挥棒的中考,把科学探究试题作为一种必考的题型,突出考查学牛的科学思想和实验探究能力.近年来,这类试题在各地中考物理试题中所占分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庆贺 《物理教师》2003,24(1):7-17
1 问题的提出新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第 4 6页有一道习题 :两个条形磁体如图 1所示放置 ,在每一个磁体上放一枚小铁钉 ,当磁体相互接触时 ,小铁钉将会 :图 1A .相互靠近 .B .相互远离 .C .落下 .D .静止不动 .对此题 ,新教参所给答案为C .其原因应该这样解释 :两个磁体接触后可看成一个新的磁体 ,而新磁体中部磁性很弱 ,它对铁钉的吸引力小于铁钉受的重力 ,因此小铁钉落下 .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 ,若磁体磁性较强或小铁钉受的重力较小 ,或者条形磁铁较短 ,题目中的小铁钉将会出现其他情况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教师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一)磁现象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常用的几种水磁体分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磁针等。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分南(S)、北(N)极。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钢被磁化后能保持磁性,成为永磁体;将软铁磁化,外磁场撤除后,其磁性消失。(二)磁场1.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极间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同名磁极互相推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2.磁场的方向──磁场对磁针北极的作用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