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彦合 《物理教师》2014,(10):55-55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光的波动性.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选修3—4安排了“光的颜色色散”这一节教学内容,并介绍了一种演示薄膜干涉的实验.但按教材上介绍的薄膜干涉演示实验装置来做,虽能勉强做出,但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1)实验中用的肥皂液薄膜极易破裂,金属环在肥皂液里蘸过以后,环上形成的液膜要等一阵,让液膜形成楔形截面才能看到干涉条纹,在这“等”的过程中,肥皂液膜由于受风吹、操作者的呼吸、酒精灯火焰的热辐射等因素的干扰,液膜蒸发快,存留时间短(几s至十几s),往往刚出现干涉条纹,液膜随之破裂,让观察者大为扫兴,又得重新蘸肥皂液.  相似文献   

2.
对牛顿环等厚干涉和薄膜等倾干涉条纹形状、干涉级次以及膜厚改变和复色光照射时的情况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三册,对薄膜干涉内容只作了简单介绍,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常感到困惑.尽管有资料对这方面内容作了介绍,但并不全面.笔者根据教学体验,比较全面而简洁地总结了这一问题,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说明薄膜干涉中计算光程差时,半波损失发生在膜上表面反射与发生在膜下表面反射,额外程差取值同与不同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空气劈尖的直线型等厚干涉条纹到牛顿环的圆环型等厚干涉条纹的逐渐演变过程,解释了劈尖干涉条纹及牛顿环干涉圆环分布的特点.证实了劈尖干涉和牛顿环干涉产生机理的一致性,即两种干涉均属于分振幅薄膜干涉-等厚干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目前国内常见《光学》教材中薄膜干涉-等厚干涉相关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加深了学生对分振幅薄膜干涉-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牛顿环的干涉实验中,产生同心环状的干涉图样的液体薄膜局域等效于液体劈尖.结合液体劈尖的等厚干涉理论与牛顿环的等厚干涉理论,通过理论推导可得到液体折射率和空气薄膜及液体薄膜产生的干涉圃环直径问的关系式;利用此关系式可知,在未知光波波长λ及牛顿环平凸透镜曲率半径R的情况下,只要分别测出同一实验装置下空气膜和液体膜产生的相邻干涉圆环直径,即可方便、准确地测出液体的折射率.这种测量液体折射率的方法不仅大大简化了实验参数,而且表明了液体劈尖的等犀干涉与牛顿环中液体薄膜的等厚干涉本质上的一致性,同时又是对等厚的薄膜干涉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教学中,薄膜干涉是个重点。普通物理教材在阐述薄膜干涉时,强调自然光发光的随机性和波列长度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很抽象。他们能够理解分波前法和分振幅法,但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只有采用薄膜或辟尖才能观察到自然光的薄膜干涉。本文分析了一列波经过界面的干涉行为,可以使学生很好的理解波列概念、以及采用薄膜或辟尖等观察自然光干涉原因。  相似文献   

8.
薄膜干涉在光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波动光学中产生相干光的两种典型方法之一——分振幅法,它与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等经典实验一起奠定了波动光学的历史地位。中学物理教材中,强调的是“光是一种波”这个结论,但是,对于缺乏量子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在接受光是一种波的同时,将立即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在增透膜问题上,既然光已经从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回来并发生了相消干涉,那么,它又是怎么再进去,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在“薄膜干涉”一节介绍了酒精灯钠焰的肥皂液薄膜干涉的演示实验,但是该实验的可见度较低,且传播界面小.本文特介绍肥皂液薄膜干涉的一种放大演示.  相似文献   

10.
张朝 《考试周刊》2013,(49):128-129
光学薄膜是现代光学仪器和光学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各类光学系统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传统的光学薄膜是以光的干涉为基础,并以此设计和制备增透膜、高反膜、滤光膜、分光膜、偏振及消振膜。本文根据薄膜干涉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半波损失的条件和薄膜厚度的选取。  相似文献   

11.
郭金虎 《物理教师》2014,(12):30-31
薄膜干涉是光的干涉的重要应用,然而教材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其原理和应用,故教材只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简单的介绍.但由于这部分知识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本的一些现象感到难以理解,并由此提出了不少问题.本文梳理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加以解答.  相似文献   

12.
薄膜干涉是一种常见、有用的干涉效应。现行大学物理教材中只讨论了光场的强度效应而忽略了频率效应。该文从相位差与光程差的关系出发,得到了干涉场中光强随光波频率(波长)的分布,结合具体实例,给出了归一化的光强(反射光与透射光)随波长变化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3.
薄膜干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光学现象,肥皂泡、油膜呈彩色都是由于薄膜干涉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方成群 《物理教师》2010,31(8):29-29
对于薄膜干涉实验,酒精灯里的酒精中溶解一些氯化钠,灯焰就能发出明亮的黄光.把铁丝圈在肥皂水中蘸一下,让它挂上一层薄薄的液膜,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厚,上面薄,形成楔形液膜.用酒精灯的黄光照射液膜,液膜足够薄时,液膜反射的光使我们看到灯焰的像.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形成的,这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在液膜上不同的地方,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两列波叠加后能够发生干涉.灯焰的像上有亮暗相间的条纹.为了便于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干涉问题的分析,指出实验中为什么认为牛顿环干涉条纹在空气膜上表面.  相似文献   

16.
推导了非平行平面薄膜反射光的干涉条件,并由此出发自然地导出了平行平面薄膜的反射光的干涉条件、劈尖的干涉条件及牛顿环的干涉条件,并使这三种干涉在逻辑上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大学物理的教学中,薄膜干涉是波动光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采用先讲述分析处理薄膜干涉问题的思路和步骤,再按此思路和步骤来分析具体的薄膜干涉问题的教学方法。此方法也可适用于其他类似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现行教材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三册第27页,一开始就通过演示实验来阐述薄膜干涉现象:“用酒精灯的黄光照射液膜,液膜反射的光使我们看到灯焰的像。像上有亮暗相间的条纹,这是光的干涉产生的。”即薄膜干涉现象。由于该实验中肥皂液膜不能做大,酒精灯火焰亮度低且不利于改变颜色等原因,致使演示实验的可视性较差,效果不理想。笔者借助平行光源和凸透镜等,克服上述弊端,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拓展,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现行教材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三册第 2 7页 ,一开始就通过演示实验来阐述薄膜干涉现象 :“用酒精灯的黄光照射液膜 ,液膜反射的光使我们看到灯焰的像 .像上有亮暗相间的条纹 ,这是光的干涉产生的 .”即薄膜干涉现象 .由于该实验中肥皂液膜不能做大 ,酒精灯火焰亮度低且不利于改变颜色等原因 ,致使演示实验的可视性较差 ,效果不理想 .笔者借助平行光源和凸透镜等 ,克服上述弊端 ,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拓展 .介绍如下 .1 制取肥皂液膜(1 )配制肥皂液[1]在蒸馏水中加入高泡沫洗衣粉达到饱和状态 ,加入蒸馏水分量的 1 / 2 0…  相似文献   

20.
计算出光射到任意棱角的楔形膜上的光程差,得出了干涉花样及人眼能观察出干涉花样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