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异平 《物理教师》2008,29(7):60-61
题目:如图1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底端A点到顶端B点的距离为L=6.25m,传送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一定的速率运行.现将一质量为优=2k的工件(可看做质点)在底端A点放到传送带上,放置时初速为零.已知两轮半径均为R=0.1m,轮子角速度(ω=10rad/s,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g取10m/s^2(sin37°=0.6,cos37°=0.8).  相似文献   

2.
上当题析     
皮带传送物体的上当题析1.如图1所示,传送皮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并以v=10m/s的速度运行着.在传送带的A端轻轻地放一小物体,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传送带A端到B端的距离s=16m,求小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sin37°=0.6,cos37°=0.8,g=10m/s~2)“上当”解法1:设小物体的质量为m,它所受皮带的摩擦力沿皮带面向上,其大小为  相似文献   

3.
1.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另一台倾斜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倾角θ=37°,A、B两端相距3 m,C、D两端相距4.45 m,B、C相距很近.水平传送带以5 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现将质量为10 kg的一袋大米无初速度地放在A端,它随传送带到达B端后,速度大小不变地传到倾斜送带的C点,米袋与两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总复习中选编一些典型的习题,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是有经验的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它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开拓思路,扩大视野,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无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又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生迁移,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使学生学得活、掌握得牢,收到良好效果。例1如图(1)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a=37°,并以 v=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着,在传送带的 A 端轻轻地放一个物体,若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A、B 间距离 s=16m,则小物体从 A 端运动到B端所需要的时间为多少?(g=10m/s~2,cos37°=0.8,sin37°=0.6转动方向为顺  相似文献   

5.
一、从斜面外抛向斜面的平抛运动.例1 如图1所示,倾角为37°的斜面长l=1.9m,在斜面底端正上方的O点将一小球以V0=3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与此同时静止释放顶端的滑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恰好能够以垂直斜面的方向击中滑块.(小球和滑块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  相似文献   

6.
题如图1,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上端A到底端B的长度L=16m,传送带在电机带动下以v=10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  相似文献   

7.
题目如图1所示,许多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有传送带,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2m/s运送质量为m=0.5 kg的工件,工件从A位置放到传送带上,它的初速度忽略不计.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相似文献   

8.
<正>原题 如图1所示,底面倾角为37°的光滑棱柱固定在地面上,在其侧面上铺一块质量可忽略且足够长的轻质丝绸,并在外力作用下使质量分别为2m和m的滑块A、B静止在两侧丝绸之上.已知A、B与丝绸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8,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sin37°=0.6,cos37°=0.8.现同时由静止释放A、B,则关于A、B之后的运动(A、B均未达到棱柱的顶端或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9.
1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综合练习题题目如图1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θ=37°,从A到B的长度l=16m,传送带以v=10m/s的速率逆时针方向转动,在传送带上A端无初速地放一个质量m=0.5kg的物体P,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时间为多少?(g=10m/s)分析与解物体P无  相似文献   

10.
<正>在高考命题中,频繁出现的一类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就是传送带问题,现结合同学们在解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作一剖析。例1如图1所示,传送带与地面间的夹角θ=37°,传送带AB的长度L=10.25m,传送带以v_0=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现无初速度地在传送带上端A点放一个黑色煤块,其质量m=0.5kg,传送带与黑色煤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运动煤  相似文献   

11.
刘彦贺 《高中生》2009,(3):40-41
水平传送带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5m.以v=4m/s匀速运动.一个质量m=1kg的小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10m/s^2) (1)将小物体轻放于A点,求小物体从A点沿传送带到B点所用的时间t.  相似文献   

12.
在2004年下半年,湖南省部份省重点中学举行的联考中,有二道看似普通,却又渗透着命题者精心设置的陷井题,错误率奇高,值得人们品味深思,下面试举例说明之题1在水平天花板下可用绳AC和绳BC悬挂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是37°和53°,∠ACB=90°,如图1所示,绳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绳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80N,重物质量过大时会使绳拉断.现挂上一个质量为14kg的重物后,(g=10m/s2,sin37°=0.6,cos37°=0.8)  相似文献   

13.
如图1所示,光滑斜面AB与光滑水平面BC平滑连接.斜面AB长度L-3.0m,倾角口=37°.小物块在A点由静止释放,先后沿斜面AB和水平面BC运动,接着从C点水平抛出,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水平面BC与地面间的高度差h=0.80m.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0,COS37°=0.80.不计空气...  相似文献   

14.
题目:如图1所示,一物块以初速度vo=4m/s沿光滑水平面向右滑行,越过传送带左端A点后,滑上一与水平面等高,且足够长的传送带,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传送带以v=2m/s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相似文献   

15.
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问题,能充分体现物体间相对运动的特点.物体与传送带间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主要原因.正确分析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才能合理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分析本类型问题的基本思路:初始条件→相对运动→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出物体受的合外力和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物体速度变化特点→判断以后的受力及运动状态的改变.注意:物体与传送带等速的时刻,是相对运动方向及滑动摩擦力方向改变的时刻,也是物体运动状态转折的临界点.一、“有→无”的突变例1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以2m/s的速度运动,传送带长AB=20m.今在其左端将一工件轻轻放在上面,工件被带动,传送到右端,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系数μ=0.1,试问:这工件经过多少时间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解析物块放上传送带时初速度为零,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受滑动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μmg,物块加速度a=μg,方向向右;达到与传送带同样的速度后物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摩擦力为零,一起运动至B端.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0=va0=μvg0=2s,在t0时间内运动的位移x0=21at2=2m,在t0时间后,工件做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1=x-x0v0...  相似文献   

16.
例题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长l=8m,以v0=4m/s的速度匀速图1运动,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现将一质量m=2kg的物体轻轻放在水平传送带的起始端A,则经多长时间才能将物体传送到终端B?(取g=210m/s2)图2某同学的解答:因为物体被轻轻地放在传送带上,所以物体的初速度为零,  相似文献   

17.
题真空中存在空间范围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电场中,若将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由静止释放,运动中小球的速度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7°(取sin37°=0.6,cos37°= 0.8).现将该小球从电场中某点以初速度v_0竖直向上抛出.求运动过程中. (1)小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及方向; (2)小球从抛出点至最高点的电势能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一、水平传送带上的动力学问题例1如图1所示,长度为L=8.0 m的水平传送带,其皮带轮的半径为R=0.20 m,传送带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45 m.一个旅行包(可视为质点)以v0=10 m/s的水平初速度从左端滑上传送带.旅行包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相似文献   

19.
例1 如图1,倾角为30°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2m/s运动,皮带AB长5m.将质量为1kg的物体放在A点,经2.9s到达B点,求物体和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若增加皮带的速度,则物体从A运动到B的最短时间是多少?(g=10m/s2) 分析物体沿皮带上滑,运动情况可能是先加速后匀速,或者是一直加速,我们用平均速度来确定. 设物体一直加速上滑,则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  相似文献   

20.
题如图1,竖直墙壁上有两只飞镖,它们是从同一位置水平射出的,飞镖A与墙成53°,飞镖B与墙成37°,两者相距为d,假设飞镖的运动是平抛运动,求射出点离墙壁的水平距离(sin37°=0.6,cos37°=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