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庾莉萍 《收藏》2008,(5):172-175
和田玉源头出场热起来 近年来,新疆和田玉价格大幅飙升,连续l0年每年升值50%,且涨势不减。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价格增速明显加快,和田玉仔料价格更是较前增长4倍多。“乱世藏金,盛世藏玉。”行家分析,相比时下火爆的股票、普洱茶市场,和田玉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经过4000年的采挖,往后开采越来越困难,市场供应不足导致价格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因而成为投资收藏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正仔料是远古时代从昆仑山上风化脱落的玉料,又经过河水长期的冲刷磨蚀而形成的一种鹅卵状的玉种,仅仅产于新疆和田县河库中。仔料不仅产出稀少,而且品质优良。比起从昆仑山上开采出来的山料玉种来说,仔料玉质地更为细腻、滋润、致密、坚硬。尤其是仔玉料一层天然沁色的外皮,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具有山料玉无法比拟的独特魅力(图1)。近年来,和田玉仔料以其昂贵的价格称霸玉器市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07,(9)
新疆英合拍卖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北京、南京、广州和杭州等地进行巡展后,在北京京门大厦四楼举办了专场和田玉保真拍卖会。此次拍卖会人气旺盛,拍卖成交籽料雕件、仔料原石、玉器共200余件,总金额人民币柒佰余万元。7月29日上午,上百人拥挤在位于北京羊坊店路东方博古大厦四楼正在举办的中国和田玉北京第四届保真拍卖会现场。随着拍卖师一次次落槌,一件件精美的和田美玉被收藏爱好  相似文献   

4.
韩蔚明 《收藏》2007,(5):164-165
历代赏石名著对上乘奇石多以“玉”形容。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其《怪石供》中云:“今齐安江得美百,与乇无辨。”可见玉的质色早已被奉为奇石的最高级别了。新疆和田玉以其温润细腻、滑如凝脂的特性被冠为软玉之首,其中又数五彩缤纷、自然天成的和田玉仔料中的观赏玉最为稀缺和珍贵。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4,(9):182-182
石不言,最可人。和田玉仔料原石既是国石又是非凡俗之物,它稀缺珍贵,特立独行,而久易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亦少受物价货币金融市场波动诸因素影响,故令收藏投资者竞相购藏,一石难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举国上下藏玉、玩玉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电视台"周末鉴宝"、"天下收藏"、"国宝档案"、"盘玉"、"赌石"、"新疆和田玉之谜"的系列报道,电视剧《玉碎》的热播,《收藏界》、《中国收藏》、《收藏》及各种玉  相似文献   

7.
走近和田玉     
刘永国 《收藏界》2012,(4):26-30
收藏是一种缘份,和田玉的收藏更是一种机缘。 懵懂时读《红楼梦》,贾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有灵性、通人情,当时就想,那必是一方神奇的和田玉吧?自此,我常常惦着和田玉。 终于有了一次到和田的机会,有了探访和田玉的机缘。行前,我已有了几分兴奋,几分冲动。  相似文献   

8.
《收藏界》2008,(5)
大型和田玉《观音十八罗汉图》简介大型和田玉雕《观音十八罗汉图》取材上等和田玉质,以中国传统佛教的观音佛像和十八罗汉为题材。刻画形象逼真,工艺精湛细腻,极具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建功 《收藏》2007,(5):142-143
《收藏》2006年第3期刊载了李克勤的《新疆有的红铜钱不是新疆红钱》一文,对笔者《古钱奇葩——新疆红钱》(《收藏》2005年第2期)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分析。李克勤先生文中认为“新疆红钱仅限于南疆八城通用”,而北疆的红铜钱(包括黄铜、铁质)等,“则属制钱范畴”。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利于全面了解和认识新疆统一后的货币全貌。  相似文献   

10.
和田玉黄玉是和田玉的一个分类品种,极为稀少,现如今与大名鼎鼎的羊脂玉相比,价格已经基本持平。其实在历史上黄玉曾超过羊脂玉列为首位。如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中说,“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指甘黄玉列为第一位,羊脂玉列为第二位。清人《清秘藏》在《论玉》中提到“玉色以红如鸡冠者为最,黄如蒸栗者次之、自如截脂者次之,墨如点漆者次之……”也将黄玉排在羊脂玉之前。在古代,  相似文献   

11.
叶磊  是永进 《收藏》2007,(5):111-112
20世纪80年代初,在江苏滦阳南部小梅花岭地区发现一种特征和化学成分与已知软玉接近的玉石——梅岭玉。2005年11月底,我们对溧阳梅岭村一个梅岭玉石矿床(图1)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2.
朱雪莱 《收藏》2007,(1):118-119
清代乾隆年间,经济文化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玉器的制作也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乾隆时除了制作中国传统玉器外,还引进和仿制了外域的玉质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痕都斯坦玉器。  相似文献   

13.
吴荣清 《收藏》2013,(3):132-137
中国的石佛造像,早年流失海外者甚多,内中不乏精品,有些代表性的作品,在王昶《金石萃编》、罗振玉《海外贞珉录》、阮元《山左金石志》、端方《陶斋藏石记》等亦有著录。流落到日本的佛像,在大村西崖著《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和松原三郎著《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水野清一著《中国的佛教美术》等书中亦多有图版揭载。虽然国内石佛像遗存尚多,但这些流失海外的石像有些颇具学术价值,今择其重要的数尊介绍如下。较早期的石佛像有北魏太安元年(455年)张永造石佛坐像,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此像为砂岩质,  相似文献   

14.
杨伯达 《收藏》2008,(11):88-89
“观音显圣”玉雕我在岫岩县城王德明老板那里看过,印象甚好,其玉料、雕刻、观音及波罗蜜多心经俱精,堪称“四绝”,是不易多得的妙品,也是当代玉雕的代表作之一。2005年10月,又在《收藏》杂志“清雍正朝文玩专号”上见到戴应新先生特撰《中国瑰宝岫玉雕“观音显圣”》之宏文,拜读之后,觉得其文全面地介绍了“观音显圣”的多方价值,在当前市场上玉器信誉不佳、商业包装泛滥的恶劣气氛下,  相似文献   

15.
我的玉之梦     
马学武 《收藏》2008,(5):94-99
马学武,1957年生,新疆人,回族,新疆白玉城董事长、新疆和田玉博物馆馆长、新疆和田玉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新疆宝玉石协会副会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其作品具有豪迈大气、线条分明、构思巧妙的工艺特点,同时吸取上海、扬州派细腻、圆润的雕刻手法,逐步形成了玉雕设计的“三七”定律以及自身独特的工艺风格,作品多次获得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等重要奖项。  相似文献   

16.
石与玉     
王踏荣 《收藏》2010,(10):83-84
俗称“石兴”者,从地质学角度讲,是“岩石”的通俗称呼,而“岩石”则是地质科学中的一个专用术语,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庆辉 《收藏》2010,(12):112-113
作为中华十大奇石、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华安玉奇石(俗称九龙璧),以其非凡的质地(硬度达莫氏7.8度)和多姿的形态,成为有识之士开展艺术品投资的首选之一。而华安玉吉祥石,更因其秉承中华民族5000年来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折射出现今人们的生活追求。  相似文献   

18.
边强  杜义德 《收藏》2008,(11):80-84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原始氏族公社解体和华夏文明诞生之间重要的文化形态,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而这一文化也正是后来炎黄一系先周文化的源头,因而可以说是孕育、奠定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始形态。  相似文献   

19.
刘秀定 《收藏》2011,(8):80-81
和田玉美丽,而和田玉中拥有独特俏色的观赏玉更是美丽无比。俏色观赏和田玉也就是璞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千种玛瑙万种玉”,而在万种美玉之中,能得到一件巧夺天工的俏色和田观赏玉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20.
颜祥富 《收藏》2007,(6):104-107
红山文化玉器在造型上有其原始性和不规则性,本文运用阴阳文化来解读部分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左右不对称、成双成对不同样,以及部分红山玉肖生器的神态(传神)问题,难免有讹误之处,还请方家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