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01年法尉作家普吕多姆获得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起.到2007年的英国作家莱辛.诺贝尔文学奖已经颁给了107位对世界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毫无疑问,他们中间,大多数都是菩作等身的作家文豪,但是.其中也有几位获奖者,获奖的原阕并非是他们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本刊第一期的“热点关注”栏上,我注意到了杨成学长关于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的感叹———《又是一年伤心时》。几经思索,我认为杨成学长的看法过于偏激或者说太悲观了。首先,我们不能光凭中国作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否定中国作家、中国文学的成就。的确,中国有过鲁迅、老舍,他们的水平是够世界级了。但他们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仅仅是因为鲁迅那时“中华民国”对外渠道不畅或是老舍的过早离世。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文学是与众不同的。就汉字本身,英文根本就无力将中国文学的韵味翻译出。即便翻过去,那也只不过是原文的九牛一毛…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都备受关注,也是世界文坛最隆重的年度盛事。2014年10月9日晚,诺贝尔奖评委会公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法国作家莫迪亚诺。而曾多次被认为是获奖热门的日本小说作家村上春树,继续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诺贝尔文学奖偏爱冷门作家的喜好已经让人习以为常。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如果说过去两年的获奖者莫言、爱丽丝·门罗是"黑马"的话,莫迪亚诺就称得上是"黑马"中的"黑马",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新兴的学科——“莫学”——很可能将在中国产生。 回溯鲁迅、胡适、老舍曾获诺奖提名的那一段历史,我想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眼界在上世纪初就称得上是开阔的,是世界性的,并不存在所谓的“东方文化歧视”,也不存在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化歧视”。倒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当代文学没当回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就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当代学生》2013,(Z1):54-56
姓名:舒庆春,字舍予别名:老舍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899年2月3日逝世日期:1966年8月24日职业:作家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更让人叹息的是,1968年作家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失之交臂。这一年,老舍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并最终在5个候选人投票中,获得最多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六年十月,瑞典文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颁给沃莱·索因卡,从而非洲作家第一次获得了这一荣誉。 (一) “索因卡是英语剧作家中最富有诗意的剧作家之一”,他“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诗意般的联想影响当代戏剧。”瑞典文学院在“授奖词”中这样评价沃莱·索因卡,可  相似文献   

7.
海外文坛     
正克莱齐奥称喜欢老舍独特的忧伤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日前作为华中科大当代写作研究中心请来的驻校作家,他在武汉与学生、读者和作家零距离交流,畅谈文学与生命。对于中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毫不掩饰对老舍的偏爱。他领取诺贝尔奖时,就公开赞美和怀念过老舍。最近一个月,他每到一地,也必提起这位中国作家。"上世纪80年代,我在英国就读到了英译本的老舍作品。"勒·克莱齐奥说。他最早接触的中国文学都是古典作品,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这一结果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就连大江本人都没料到。他在家中得知获奖后说:“自己完全没有想到会得奖,十分吃惊,还以为是开玩笑。”对于得奖,大江仍有疑惑:“读者最清楚我作品的弱点和差劲的地方。我仍然在怀疑是否应得这个奖。”  相似文献   

9.
迟涵 《中国研究生》2012,(10):22-23
2012年10月11日晚19点16分,央视正在播出的《新闻联播》鲜有地插播一条新闻:本台最新消息,瑞典文学院今天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近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不同于早年颁给作家的某部作品,其性质更近似于终身成就奖,这更体现着一种对作家个人作品的公平,尤其对于莫言而言,他不是只有一部优秀作品,他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小学教师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满族,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著名作家巴金称老舍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著名戏剧家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他的话剧《茶馆》轰动欧洲,相传“文革”期间瑞典人不知老舍已经投水身亡甚至准备给他颁发诺贝尔文学奖。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的太平湖边坐了一整天,25日清晨,人们发现他死在了太平湖,年仅67岁。老舍先生为什么会选择太平湖自尽呢﹖太平湖,一个当年北京不出名的野湖,只是渔民…  相似文献   

11.
每年的10月前后,总有中国人在问: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会不会颁给中国作家?即使不是10月,诺贝尔奖这个透着金光的大苹果也常常挂在中国作家的眼前。有人指责瑞典人没有眼光,不懂得欣赏中国文学;有人批判自己的文学,说中国作品根本就还不够资格得这个世界大奖。大陆的诗人北岛就曾说过,中国当代文学还得10年、20年之后才可能成熟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地步。 诺贝尔文学奖,这个闪着金光的大苹果,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相似文献   

12.
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地位在于他将文化探索注入“文心”,老舍的文学创作也将因此而获得永恒,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老舍那综合性的文化人格,擅长从本人经验感受出发的认知方式,作为旗人后代的末世感。这都决定老舍最终成为“文化型”作家而不是“政治型”、“思想型”或者“理论型”作家。  相似文献   

13.
20年来,笔者始终致力于老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编撰《老舍年谱》的过程中,进一步从感性和理性上加深丁对老舍的了解和认识。笔者发现,在老舍的诸多特点之中,一生爱交朋友是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正像胡青、舒乙在《老舍和朋友们》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朋友二字,对老舍有至高无上的意义。”“朋友,大批的朋友,应该说,是老舍写作的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之一。”同时,笔者还发现,在老舍结交的许多朋友中,既有一些国内外著名的政治家、作家、艺术家、画家、学者、教授,也有一些普通的文艺工作者、车夫、店员、拳师、花匠、工人、警察等小人物。如同臧克家所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0月11日晚,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莫言获奖,是他个人的荣耀,也是中国文学界的喜事.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如沈从文等作家也曾经非常接近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满足了很多国人心中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不过,诺贝尔文学奖也只是对莫言个人的肯定,这固然会令国人兴奋,会对中国文学起到激励作用,但是,也不妨看淡这个奖项.  相似文献   

15.
张娟 《现代语文》2004,(9):15-16
2003年10月2日,瑞典皇家学院将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南非作家库切,其获奖作品为<耻>.伴随着库切的获奖,世界出现了"库切热",对<耻>这部获奖作品更是众说纷纭,毁誉参半.通过对<耻>的阅读,笔者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多重主题的小说,它蕴藉丰富,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精神.<耻>之所以能征服诺贝尔文学奖的诸位评委,从诸多侯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概与此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瑞典著名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查阅有关资料,从1901年到2011年这100多年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诗人竟有41人次之多。  相似文献   

17.
老舍观察、感触事物非常精细。他认为:“写家们要心细如发.象女人那样精细”。“心细如发”,大抵是艺术家们感触事物的共同特点.但是,老舍的“精细”又大不同于别的作家,他有独特的艺术感觉。本文欲从老舍感觉事物的方式,感觉力的表现形式,以及知觉能力发展演变等方面,探讨他小说中感觉世界的构造形态。一“感觉是将环境刺激的信息传入脑的手段”。②老舍的艺术感觉不单单是“环境刺  相似文献   

18.
流浪姊妹星     
2008年,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曾三次访问中国,特别喜欢老舍先生的小说,但是对于中国读者而言,他仍然是一个比较小众化的作家。《流浪的星星》创作于1992年,是他回归古典叙事之作。这一年.他来中国的时候,把此书送给了中国的翻译家,并在扉页上特意画了一颗小星星。  相似文献   

19.
曲径通幽处     
200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这是土耳其作家首次摘得此项桂冠。横跨欧亚两大陆的土耳其,虽然它疆土面积的96.9%位于亚洲,但它在数百年的历史中与欧洲结下了不解之缘。1453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布尔),  相似文献   

20.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而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是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与英国生物学家约翰·格登。这两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可谓难兄难弟。认识山中伸弥的知名人士桥本隆发表凤凰博客:《失败的学生获得诺贝尔奖——日本学者山中伸弥》,向我们近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