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约克 《小学时代》2011,(Z2):68-71
44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不要向往那里很美丽了,其实那是一个到处都是毒气,没有任何生命的世界。不过别着急,生命总会出现的,变成现在的你是个非常慢的过程。过去的几十亿年,谁做过地球这个蓝色行星的主人呢?还有,你知道吗?人类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居然和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怪物有很大关系。去看看吧,这是恐龙出现前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地球的眼泪     
《小学生》2006,(4):20-21
谁都知道宇宙里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又是人类的惟一家园。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史中,人类繁衍发展到今天,可今天的地球呢?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被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与人类休戚与共的动植物们正以惊人的速度灭绝……是谁毁坏了人类的家园?是人类自己。人类为了满足膨胀的私欲和贪心,竟毫不顾忌地砍伐森林、捕杀动物,向河流、海洋倾倒垃圾,致使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丧失了活力……地球在呻吟,地球未来的居民——所有的儿童,在遭受巨大的威胁。拯救地球才能拯救我们,这是人类面临的惟一选择,也是每一个地球居民惟一要寻找的自救道路,保护地球才能保护人类,这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迫切的行动。为了让地球晚衰老一天;为了让人类多生存一天;为了我们不生活在一个千疮百孔的被污染的地球上,携起手来为保护地球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3.
马秀艳 《高中生》2013,(2):34-35
Leading: 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太空俯瞰地球的人。继他之后,人类进入了载人航天时代,一代又一代的宇航员进入太空,登上月球,建造空间站,远望着蔚蓝色的地球。  相似文献   

4.
未来狂想曲     
几百万年、上亿年后的未来世界什么样?那时候,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开启了新的篇章,世界上居住着各式各样的生物,这些生物可以用奇怪来形容,你从没见过它们。今天,人类是地球的主宰,人口已经将近70亿,分布在各个角落。如果没有人类,世界将会怎样?你  相似文献   

5.
在教材"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章中我们经常需要利用一些常量,如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2,第一宇宙速度v=7.9km/s,地球的自转周期24小时,地球的公转周期365天,月球的公转周期27.3天等.这些常量中除了月球公转周期之外的其它常量大家都非常熟悉.由于月相变化周期为29.5天,即我们的农历月的时间(农历月29天与30天交替,平均29.5天),为什么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是27.3天呢?二者为什么不等呢?二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类起源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很长时间了,但是至今仍不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人类的起源,联系着生命的起源、地球的起源、宇宙的起源。而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又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在地球之外是否存在像人类一样有智慧的生命?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人们。在宇宙中,地球是那么渺小。一向自以为聪明的人类,想要参透宇宙的奥秘,似乎就像小蚂蚁想要参透人类的奥秘一样?  相似文献   

7.
许慧  周波鸿 《山东教育》2000,(28):29-29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便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 ?  一、初读课文,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初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通读课文。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地球是怎样的 ?我们该怎样对待地球 ?学生在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板书课题《只有一个地球》并在“只有一个”下加着重号,教师设问:“为什么说只有一个 ?”“我们人类能否在其他星球上居住生活 ?”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与人类关系是何等密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在浩茫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是人类唯一共有的家园。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对自然环境可以随心所欲、轻而易举地加以改变,但有些后果将不堪设想。到本世纪末,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9.
王萍 《辽宁教育》2000,(2):63-64
一、揭示目标,导入新课 1.师:(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然而今天的地球却是满目疮痍,地球的出路何在?人类的出路又何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咱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息息相关的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生齐读课题)  相似文献   

10.
《课外阅读》2011,(11):2
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就是爱护人类自己!因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与人类都是息息相关的,没有了动物,人类会怎么样?没有了植物,人类又会怎么样?所以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与人类是互相依赖的,少了一样人类就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11.
朱钦士 《初中生》2012,(19):52-54
正我们有幸生活在生命的乐园——地球。这里不仅有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条件,还有四季的变化。春季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秋季红叶簇簇,硕果累累;夏天可以下水游泳,搏击风浪;冬天能挑战严寒,溜冰滑雪。为什么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一年之中会发生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呢?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形。有时地球离太阳近一些,有时远一些。会不会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变化造成四  相似文献   

12.
地底下究竟是怎样的?古时候,人类就在探索这个神秘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地底下是地狱,这是迷信;有的人认为地球内部是空的,在南极和北极有两扇大门,可以从那里走向地球的深处。通过探险、调查,证明不是事实。那么地底下究竟是什么呢? 本世纪初,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大大加快了探索地下世界的步伐。科学家通过对携带着地球内部信息的地震波进行多次反复全面的研究,认为整个地球好比是一只鸡蛋,组成地球的地壳、地慢和地核,在地球里的分布就跟蛋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已可以成功发射探测器到地外行星进行宇宙探测的今天,地球内部仍然是人类鞭长莫及的未知领域。占地球中心部分的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地球科学的一大谜。  相似文献   

14.
周建林 《高中生》2013,(6):34-35
Leading: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太空俯瞰地球的人。继他之后,人类进入了载人航天时代,一代又一代的宇航员进入太空,登上月球,建造空间站,远望着蔚蓝色的地球。  相似文献   

15.
压强、密度及重力加速度是地球内部物质的最重要的物理参数,而“初步参考地球模型”(PREM)给出了这些物理特性的一些具体数值.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PREM数据,得到了地球内部压强、密度及重力加速度随半径变化的具体函数关系式.这些准确无误、简单明了的函数关系式为更深入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在一百多年前,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曾提出去月球旅行和到地心探险的幻想。时至今日,人类已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然而探索地球内部奥秘的工作却在艰难地进行着。尽管早已进入空间科学时代,人类对于脚下的地球内部却仍是“鞭长莫及”。为探明大地深处的奥秘,许多国家进行了地质深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的极大进步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提出了地球复杂性的问题。我们今天可 以从多个角度说明地球的复杂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地球当作一个复杂的对象来认识,建立复杂 地球观。地球是复杂的,这一点决定了研究地球的科学和方法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地球上有一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地球内部是热的。比如,火山喷发出炽热的岩浆;广泛分布干世。界各地的温泉、热泉、沸泉。  相似文献   

19.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时每刻都与人类的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社会在变化,语言在发展,人类语言的终极将是什么样的?也就是在几十甚至上百个世纪以后,人类将会使用什么样的语言?现有的几千种语言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一个令人遐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地球"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该单元由五课组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状、表面地貌、内部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地表的变迁情况。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