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解题兵法     
曹长婷 《考试周刊》2011,(81):14-15
《孙子兵法》畅谈形、变、势和速等要素对战事的影响。要了解形,形者形势也;掌握变,变者变幻莫测也;积累势,势者蓄势待发也,势如破竹也,势不可挡也;讲究速,速者兵贵神速也。孰不知此四者乃是解题兵法之根本,即了解题目的语言组织,掌握题目的变化的路数,积累知识爆发的势能,讲究做题的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同时还是一部集中论“势”的著作。《孙子兵法》对后世艺术美学发展所产生的审美向度上的深刻影响,最鲜明地体现在对“势”范畴的论述上。孙子之“势”既指代“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更最终指向“战争之局势”,即综合利用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而自然形成的对作战形势的控制力与对敌人无形的打击力,并蕴藉着显明的本体美、辩证的理性美和流动的力量美。《孙子兵法》之“势”论在美学史上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对传统“势”论的多元化突破,并以“自然—人—社会(战争)”为其逻辑构架。以此为基点,后代的理论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围绕“势”范畴进行理论阐发、体系建构和意蕴拓展,使“势”最终成为具有深刻审美蕴含和华夏民族特色的经典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孙子兵法》贵势、造势思想的研究,得出《孙子兵法》的核心之篇是《势篇第五》,进一步延伸到二战以后,分析了当代的军事竞争特点,最终得出当今国际军事竞争的主流是科技竞争、高级人才竞争、时间竞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要想了解书法之"势",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势。什么是势?《孙子兵法·兵势篇》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何为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见图1示意:从"势"的分析图中,我们可以看到:A球、A1球是静止的,但站在下面的人也能感觉到它  相似文献   

5.
该文简要分析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第五篇《势篇》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孙子兵法》重要战略概念"势"的含义,同时简析"势"作为篇名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通过比较中外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译本对《势篇》篇名的翻译,进一步分析之后,就"势"的英译提出了笔者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我们现在的一些课堂教学,太注重于步步为营的推进,或一环扣一环的提问,或一连串的多媒体画面,精巧有余而大气不足,难成行云流水之势,自然难得课堂教学之神韵。常言道:“下者做事,上者做势。”有“势”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之活力,才能取得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之“势”,此“势”非彼“式”也,它完全不同于具体的一招一式。《孙子兵法》有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故善战人之  相似文献   

7.
周荣娟  刘辉 《考试周刊》2009,(31):100-101
《孙子兵法》中的重要思想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正奇、四知、三势、全胜四个方面分析了《孙子兵法》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孙子兵法.计篇》中"计"、"索"等字的传统注解和"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一句的断句提出质疑,并给出了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六世纪末年,在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象一颗灿烂的巨星闪耀在我国军事史上。他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孙子兵法》(也称《孙子》、《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共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势、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这些内容是从我国春秋战国之交频繁的战争中总结的战略战术经验,它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三百余枚,简长27.4厘米,宽约0.5厘米,总字数超过今本约三分之一,从而为《孙子兵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人们对孙子的理论评述,往往拘泥于两个方面:一是阶级局限性;二是朴素唯物论。而仅从这两个方面去界定孙子的理论价值,已无法解译《孙子兵法》迄今被广为应用的事实;而且也与《孙子兵法》中孙子的人本唯物论相悖。孙子的人本唯物论除主要在《计篇》以人为主体的“先算”和《用间篇》“三不一取”的先知论证外,在《孙子兵法》诸篇均有具体论述。在《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以人本唯物论为基础和以势为核的的哲学理论体系中,展现了孙子哲学所揭示的普遍真理,是《孙子兵法》迄今尚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势篇》"以卒待之"中的"卒",既不是历来所训释的"兵卒",也不是俞樾、郭在贻、许威汉等前贤时修所认为的"诈"的误用,而是表示突然、猝然。"卒"与"诈"都有突然、猝然之义,"卒"是通语,"诈"是齐语。古书中用"卒"表示突然的例子很多。"以卒待之"强调袭击敌人的突然性,是《孙子兵法》出奇、速胜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一流的历史人物引领《孙子兵法》的流布与发展。首先,在政治领域,朱元璋高规格研讨《孙子兵法》。一代宰辅张居正刊正和增订《孙子兵法》,令人刮目相看。其次,在思想领域,心学大师王阳明评注《孙子兵法》,并运用于实战之中。思想家李贽高度重视《孙子兵法》,疾呼其与儒家六经合刊,教育天下士人。再次,在军事领域,戚继光、俞大猷的理论之作与抗倭实战尽显《孙子兵法》战术思维。最后,在文化领域,罗贯中《三国演义》和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与《孙子兵法》相互浸润。总体而言,明代孙子兵学文化流布的高端化特征非常明显。一流精英人物引领《孙子兵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促成明代《孙子兵法》兵学文化大繁荣的最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济南大学学报》2007,17(4):91-91
党明德在《毛泽东对(孙子兵法)“势”的理论的创意运用》一文中认为,《孙子兵法》论势讲了计利为势和择人任势两个方面,把道、天、地、将、法五事作为计利为势的因素。孙子主张不择手段来达到民与上同道的目的,毛泽东主张把战争的目的告诉人民和军队。孙子重视将领的智、仁、信、勇、严五种素质,毛泽东把智的内容由军事为主扩展到军事与政治并重,并重视从军事与政治两方面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14.
李月萍 《作文与考试》2023,(Z2):148-14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关于“势”的词汇特别丰富,有识势、顺势、优势、胜势、蓄势待发、审时度势、装腔作势,仗势欺人……人生差距的拉大,关键在于“势”字前后添什么。如喜欢下棋的人常说“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孙子兵法》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之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史学家薛居正的《势胜学》开篇第一句即:“不知势,无以为人也。”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对人才管理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孙子兵法》中对于“将”的要求,可借鉴指导拟定选拔人才的标准,用人治势的理论可借鉴指导具体的人才管理,其“以将造势”、“治众成势”、“兵强发势”的战略思想在人才管理领域具有切实的指导性和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孙子兵法》的成书问题上,根据司马迁《史记》及后世史籍记载,辅之以银雀山汉墓竹简材料,运用语言学方法,对"《孙子兵法》是齐国人田开彊所著,并由他带到吴国"与"《孙子兵法》立言于齐,根植于齐"等观点做了批驳。通过对孙子其人的生平事迹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孕育《孙子兵法》的基因是齐文化,产生《孙子兵法》的土壤是吴文化;《孙子兵法》是对前人军事遗产的成功继承和发展;从世界范围看,《孙子兵法》是轴心时代的巨著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杜佑作为唐代一名杰出的兵学家,其所著《通典·兵典》对孙子研究及孙子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内容包括:倡导"德主兵辅""仁为兵本",完善了《孙子兵法》战争观理论;融合"天、地、人"之道,总揽《孙子兵法》思想内容体系;贯通古今,史例佐证,丰富了《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体系;注重实用,大胆质疑,创新发展了《孙子兵法》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是古今中外兵家必读之经典,在今天的科技信息时代,《孙子兵法》不仅是军事经典,而且成了企业管理、商业经营、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社会实用大全。究其原因是《孙子兵法》中蕴涵着现代社会追寻的实践哲学。从《孙子兵法》实践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和精神、整体性、相对性、目的性可以确认《孙子兵法》是实践哲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电视连续剧《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播出以后,许多人都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孙子兵法》为孙膑所著,而“三十六计”则是孙膑总结出的三十六条计策。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先说《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年的孙武所著,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和《孙武兵法》,共八十三篇,图九卷,今存本十三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它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作战经验,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法,历来被称为“兵经”,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有英、日、俄、法、捷等文译本。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把《孙子兵法》作为学员的必修课程。据说,海湾战争时,美国士兵人手一本《孙子兵法》,一位美国士兵忘了带,便赶紧打电话让家人寄来,可见《孙子兵法》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现存《孙子兵法》十三篇,分为《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