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对于古代音乐的研究印证了七声音阶、十二律的音乐等众多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编钟的铸造艺术也反映了当时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高超铸造水平特别是青铜器范铸技术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周秦时期的乐器分类及民间音乐研究,从周秦时期礼乐文化入手,阐述周时期礼乐文化及乐器概况,继而阐述秦时期的音乐文化及乐器类别,最后探讨周秦时期民间音乐及其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3.
赵莉 《兰台世界》2014,(6):156-157
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民间女歌手韩娥美妙动人的歌声在当时可谓是登峰造极。本文通过韩娥"余音绕梁"的歌唱艺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浅显的剖析、阐述。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民间女歌手韩娥美妙动人的歌声在当时可谓是登峰造极。本文通过韩娥"余音绕梁"的歌唱艺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浅显的剖析、阐述。  相似文献   

5.
赵文婧 《兰台世界》2017,(4):99-101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法律是先秦法律文化的重要代表,本文基于1987年湖北省荆门市包山二号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包山楚简》中的有关记载,对楚简中的道家和儒家法律思想以及吴起的法律思想进行剖析,得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法制特色,即律令十分森严,执法相当严苛,法治与人治、礼治与德治既相互协调又存在矛盾",神治"思想的渗透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晓菁 《兰台世界》2014,(11):102-103
本文从史前音乐乐器以及音乐史料等进行研究,对中国史前的音乐文化以及乐器发展等进行了全面探索。另外,本文还对中国史前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音乐文化等发展的方式以及特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史前音乐乐器以及音乐史料等进行研究,对中国史前的音乐文化以及乐器发展等进行了全面探索。另外,本文还对中国史前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以及音乐文化等发展的方式以及特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南秦墓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西南,2016年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揭露各时期墓葬9座,M6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该墓时代为春秋晚期,保存完好,墓口面积近30平方米,一椁两棺,积石积炭,出土各类文物150余件套,是一座高等级贵族墓葬。墓主身份应为卿大夫,或与赵氏有关。该墓的发掘为研究两周时期墓葬制度、人群族属及晋文化相关研究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编钟作为中国古代乐器的代表之一,有着先进的铸造水平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本文结合音乐鉴赏知识,通过对商周时期编钟的音乐审美价值进行分析,对先秦时期音乐和乐器的发展水平进行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就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乐器来说,在先秦时期就有六七十种之多,而仅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书中提及的就有将近30种古乐器,有鼓、钟、钲、磬、缶、铃等专门打击的乐器,有箫、管、埙、笙等专门吹奏的乐器,还有弹弦乐器的琴、瑟等.到了周朝,根据制作乐器的不同材料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作“八音”分类法,先秦时代,中国的音乐乐器种类就如此之多,可想而知中国音乐文化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古琴除演奏风格因地域而异之外,其在中国文化史和乐器史上独特文化品格的形成也与地域存在很大关系。汉晋时期,以桓谭、嵇康、戴逵为代表的相铚文人琴家,以蔡邕、阮瑀、阮籍为代表的陈留文人琴家,以傅毅、梁鸿、马融为代表的扶风文人琴家,分别以其独立不惧、隐忍沉潜和逸气达生的地域文化特色,奠定了古琴孤清高洁、含蓄深沉和自然虚静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2.
西藏西部的丝绸与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西藏阿里地区出土了一批汉晋时期的丝绸,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丝织品,对于研究西藏西部的古代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本文对这批丝绸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揭示其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这些丝绸主要是经锦,其中一件的纹饰与新疆地区一些汉晋时期织锦图案相似,显然是通过新疆输入的来自中原内地的织物;同时也发现一部分纬锦,从其结构与装饰纹样来看,与新疆地区汉晋以来本地生产的绵线纬锦相同,为研究新疆地区的早期纬锦增加了新的资料。丝绸和其他共出器物表明,青藏高原西部地区并非独立于欧亚大陆之外、与丝绸之路毫无关联的一个区域,而是早在汉晋时期,已经汇入了丝绸之路交通网络,融入到宏观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大潮中了。  相似文献   

13.
安雪峰 《大观周刊》2012,(40):83-83
节奏最先显示为音乐的主流。音乐起源于生活劳动,劳动的呼声给予音乐以节奏和音调,劳动的动作给予音乐以舞姿。古代的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是一体的,而打击乐器是出现最早的乐器,远古时期的打击乐器都是人类在劳动、战争、祭祀等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反映,它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打击乐器是由敲打而发出声的乐器,故称打击乐。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乱、大变革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发生着重要变化.本文就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游学风气的成因与影响进行历史考察,以期对这一阶层的历史作用的再审视与再厘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韦喜乡 《兰台世界》2012,(36):57-58
两晋时期,根植于门阀士族制度的兴盛,迎来了我国古代音乐赋创作与发展的一个高峰,音乐作品杂陈交融,音赋名家人才辈出,对后世音乐与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南八音乐     
海南八音乐是海南器乐曲主要品种。它是因采用八大类乐器演奏而得名。海南人俗称的八音,既包括乐器,包括乐曲,也包括乐队。 八音,据我国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记载,最早产生于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我国出现的乐器已有30多种。人们便根据乐器制作的材料,将众多的乐器归纳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相似文献   

17.
袁凤芝 《兰台世界》2008,(11):55-56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当时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国,它不仅有独特的灿烂文化,而且官制也与中原诸国不同。楚国官制自成体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本文试图通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与中原诸国官制的比较,揭示楚国官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季札挂剑"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汉刘向所撰的《新序》中,作为中华民族诚信的典范流传至今。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剑文化角度观之",季札挂剑"流露出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是当时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国,它不仅有独特的灿烂文化,而且官制也与中原诸国不同。楚国官制自成体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本文试图通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与中原诸国官制的比较,揭示楚国官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郑成为 《兰台世界》2014,(12):100-101
"季札挂剑"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汉刘向所撰的《新序》中,作为中华民族诚信的典范流传至今。如果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剑文化角度观之",季札挂剑"流露出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剑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