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敦煌壁画的发展历史敦煌石窟艺术属于一门多学科艺术,它是建筑艺术、宗教艺术、壁画艺术民族艺术与雕塑艺术的结晶,敦煌石窟艺术历经千年,时间跨度上从北魏、西魏直至北宋、西夏等贯穿十六个朝代,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敦煌壁画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军事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美术学的角度分析了北凉时期莫高窟壁画的来源、风格及在整个敦煌艺术中的地位。从来源上说,北凉壁画在很大程度上与周边地区更早更成熟的石窟壁画有密切关系,如吐峪沟壁画、天梯山石窟壁画以及更遥远的西域壁画。作为起始阶段,北凉壁画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其内容和形式。在禅学的共同主题下,北凉敦煌壁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吸收和借鉴:一是表现禅学思想的绘画题材,二是西域样式的人物形象,三是以"凹凸法"为主的表现手法。同时,北凉壁画并没有照搬其他壁画,而是形成了自己的样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洞窟壁画的布局,二是千佛在壁画中的地位,三是菩萨审美风格的确立。它们奠定了敦煌壁画的基本框架和风格,也是敦煌壁画本土化进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全新面貌和风格出版的《中国新疆壁画·龟兹》,日前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中国新疆壁画·龟兹》以国际大6开本,共收录了克孜尔石窟182幅图片、台台尔石窟4幅图片、库木吐喇石窟56幅图片、森木塞  相似文献   

4.
飞花拾零     
我国的十大石窟我国的石窟雕刻艺术,起源于公元前,盛行于北魏,千百年来,遍布全国各地,至今保存较完整的有数10座,其中较大的10座是: 一、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的鸣沙山,现保存有492个石窟,壁画总面积有45000多平方米。二、云岗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内,建于公元460年,有石窟53个,雕像51000多尊。三、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建于北魏,现有石窟1352个,佛像10000多尊。  相似文献   

5.
唐代敦煌壁画是中国石窟壁画艺术的繁盛时期,其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已经完全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壁画的艺术典范。研究唐代敦煌壁画对于研究整个敦煌壁画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6.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木扎提河北岸的崖壁上,这是我国开凿年代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一处大型佛教石窟群。克孜尔石窟反映的佛教思想、艺术风格不仅影响了周边地区,更对中原内地佛教的发展和表现形式的形成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克孜尔后山区第205窟是一座典型的中心柱窟,窟内壁画精美,内容丰富。其中主室前壁的供养人壁画及上方榜题的婆罗迷字母题记尤为重要。经前人释读可知,题记内容为龟兹国王及王后的名字,结合史料,可判定该窟大致修建年代为公元6至7世纪,从而使得该窟成为克孜尔石窟中为数不多的标形窟之一。该窟所呈现的壁画风格、题材内容、洞窟形制,都为克孜尔石窟的年代分期研究,提供了切实可信的依据。本文旨在结合实地调查及资料搜集,阐明克孜尔第205窟洞窟和壁画保存现状等相关问题,并为学术界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唐以前的巴蜀佛教石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北魏晚期、北周、隋代。巴蜀石窟艺术在此阶段兴起并初步发展,此间造像的粉本多来自洛阳、长安等地。大致来看,洛阳地区石窟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魏晚期,两者在洞窟形制、造像风格等方面多有相似。麦积山石窟艺术在北魏晚期对巴蜀石窟也曾产生影响,例如两者均有相似的三壁三龛式窟,但"三瓣式悬裳座"可能是川北广元影响了麦积山。长安地区的佛教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周和隋代,两者在佛帐形龛、菩萨装饰和造像风格等方面有诸多相似。南朝造像艺术主要是通过长安地区对巴蜀石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再现石窟壁画神韵──评《中国新疆壁画全集》曹淑勤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新疆壁画全集》,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编辑委员会及相关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的精心指导热心关注下,历经十个年头的艰...  相似文献   

9.
西夏佛经及石窟题刻中有数量可观的发愿文,它们有固定的程式,主要包括号、叹、德、愿四个部分,变通的情况可以有因、颂等内容.这些程式可以作为发愿文判断的依据.西夏佛教发愿文类别单一,以施经发愿文为主.施经发愿文又以皇室发愿文为突出.发愿文材料在西夏佛教史方面具有研究价值的同时,还具有社会历史研究、俗文学研究、文书学研究及语言学研究等诸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疆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15、16与17窟是位于窟群区内谷南区中间靠近地面的一组中心柱窟,三窟共用同一前室,形成一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其中,16窟位于中间,其前室南侧为15窟,北侧为17窟。这种以三个中心柱窟组成的"品"字形三佛堂组合,在龟兹石窟寺遗址中仅见。三窟内塑像不存,壁画在20世纪初年被切剥流失海外,根据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壁画资料,知原壁画为唐朝风格。本文利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提供的馆藏壁画资料,以及德国、法国探险队于20世纪初年在库木吐喇石窟拍摄的历史照片资料,并结合前人的记录与研究,对库木吐喇第16窟主室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图像进行复位与识读。此外,还通过与敦煌英高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壁画进行比对,分析库木吐喇第16窟唐代《观无量寿经变》壁画图像的特点,及其与敦煌唐代壁画图本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释宗教艺术品,如何面对石窟艺术,一直是美术史家不能回避的问题。由此产生的一个现象就是过度阐释,其结果是令观众像欣赏美术品一样赞叹古老的宗教作品。这是一种误读,误读导致误解。精美的克孜尔壁画、敦煌壁画和诸多石窟造像遗存,等待人们重建当年的精神家园。如今人潮涌动的敦煌,让国内外参观者借着一柱柱灯光,在幽暗的窟内惊叹或隐或现的佛菩萨之美。假如没有美术史和美术史家,"宗教艺术"是不是另一种叙述状态?  相似文献   

12.
墨色·纸本     
阿克曼 《传媒观察》2023,(5):F0003-F0003
我认为一了是寥寥无几的几位当代重要写意艺术家之一。一了的绘画世界打破了传统水墨画的圭臬,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参照。一了来自西北,那里敦煌和其他石窟寺院的宗教壁画中的妖魔鬼怪,以乡土的、尤其是造像的形式呈现的圣贤、佛菩萨、神兽,无不一一出现在他的画作中。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对人和动物的抽象表现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记,可能还包括新表现主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丝绸古道上的艺术奇葩——甘肃石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宗教艺术的重要形式是佛教石窟,甘肃境内的佛教石窟,主要分布在丝绸古道黄金地带,总数达50余座,内容丰富,绚丽多姿,以其特有的艺术造型展示了从苻秦逮及宋元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情趣,凝聚着我们祖先吸收外来文化的艺术智慧。这座宏伟而美丽的佛教美术博物馆从地域上可以大致划分为河西走廊石窟、黄河流域石窟、渭河流域石窟、陇东石窟等四大群体。 河西走廊石窟除闻名国内外的敦煌莫高窟外,尚有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马蹄寺、武威木梯寺等。久负盛名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洞窟由南向北分三、四层排列,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据武则天圣历元年(698)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第一个洞窟系乐僔和尚在苻秦建元二年(366)开凿,嗣后历代营造,至唐代而极盛,多达1000余窟,由于人为和自然损毁,现仅存492窟。其中十六国晚期7窟、北魏15窟、北周15窟、隋70窟、  相似文献   

14.
西夏星占档案有两个来源:一是汉文史籍中收录的西夏建国前后进行各种活动的汉文占卜辞;二是20世纪初期出土于西夏故地并收录于《俄藏黑水域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中国藏西夏文献》等之中的西夏文占卜辞.我们经过认真仔细地整理统计,得知西夏星占档案约41件.然后对41件星占档案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更为清晰地了解和掌握西夏占卜的技术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鲁班窑石窟位于武周川水西岸,东距云冈石窟约700米。据其洞窟形制及造像风格判断,为云冈石窟早、中期作品,是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辽代重修该窟,明代窟顶曾筑有烽火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该石窟的地理环境及岩石特性与云冈石窟相似,其病害调查及保护研究对于云冈石窟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15年以来,相关专业团队曾两次对该石窟展开实地调研。经调查发现,由于长期暴露于外,且无人看管,石窟处于半坍塌状态,尤以第3窟最为严重,窟顶塌陷,洞窟内存在废土及石块堆积问题。鲁班窑石窟整体病害情况较为严重,主要存在风化、危岩体、窟顶砌体堆积及岩体破碎等问题。基于实地调查及已有的工程实验结果,建议在"最小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采用裂隙灌浆、预应力锚杆加固、钢梁支顶防护、混凝土浇铸及窟檐搭建等措施治理病害。  相似文献   

16.
龟兹文物是中华文明珍贵的历史遗存。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龟兹文物被英、俄、法、日、德等国以考察之名掠走,流失海外。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龟兹文物,大部分是沙皇俄国时期别列佐夫斯基考察队和奥尔登堡考察队从龟兹带回,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小部分为苏联在二战胜利后辗转从德国带回,主要为壁画,这些壁画一部分的原始出处为新疆克孜尔石窟。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对龟兹壁画进行了修复,且在少数展览、图录中展示过一些龟兹文物,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利用。流失海外的龟兹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7.
正传承人简介:赵俊荣,1955年出生,男,甘肃省酒泉县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壁画临摹与艺术研究工作。上世纪70年代毕业于酒泉师范学院美术专业,随后在敦煌研究院工作。赵俊荣先后得到常书鸿、段文杰、李其琼等老专家们的指导,曾参与多项大型石窟壁画临摹。临摹是依照原作来仿制绘画或者书法作品的一种手法。上世纪40年代,个别画家开始到莫高窟进行临摹活动,这引起了人们对于敦煌艺术的  相似文献   

18.
张大千是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也是一位罕见的全能画家。他既善于工笔,亦长于写意;山水、人物、花鸟皆无所不能;最出名的几大题材如仕女、高士图、荷花等都自成一绝;晚年又独创了泼墨泼彩画法。仕女图是张大千的作品中自成一体、独具一格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他自敦煌归来后的仕女画作品较之前风格大变,令人叫绝。一般认为,这与他在上世纪40年代初在敦煌、榆林石窟临摹壁画,前后积数年之功是分不开的。本文试从敦煌壁画中各种人物画——供养人像出发,从传承的角度探索张大千前后仕女画风格之变,与敦煌壁画中供养人像在审美、画法上的联系和渊源。  相似文献   

19.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依塔格山上。始凿于公元3世纪,公元8世纪下半叶以后逐渐废弃。克孜尔石窟洞窟类型多样,壁画精美,艺术风格独特,在东亚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佛教东渐的重要一站。克孜尔石窟第38至40窟是一组洞窟,包括中心柱窟、僧房窟和方形窟。其中38窟是中心柱窟,是礼拜活动场所。主室正壁有佛龛,龛内原有佛像。洞窟其它壁面则绘制有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以及天相图、弥勒说法图等,体现了小乘说一切有部"惟礼释迦"的观念。第39窟为方形窟,穹窿顶,窟内没有绘制壁画,可能是用于讲经的。40窟为僧房窟,窟内有生活设施,如壁炉和床,壁炉用于取暖,床用于禅修和休息。这三种洞窟的组合,共同服务于信徒观像和禅修功能。根据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因素,这组洞窟应当开凿于公元5世纪。  相似文献   

20.
张国藩 《档案》2014,(4):30-33
甘肃的石窟壁画艺术和地下砖画(砖刻)艺术举世闻名。在异彩纷呈的地上、地下面廊中,有许多内容与交通活动有关,既有宗教题材,也有世俗生活;既有王公出行、商旅往来及驿使飞驰的场面,也有乘车出游的逸情景致。丰富的画面真实地再现了古代甘肃交通特别是河西交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