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出地球去,飞到月球上,这是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由于古代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只能在“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中予以寄托。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奔月”之梦已不再难圆。 1969年7月16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升空,在21日首次登上月球,在人类征服月球的征途上迈出了第一步。28年来,世界上先后有40多名宇航员和科学家登上月球勘探和考察,披在月球上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了,于  相似文献   

2.
谁要“摧毁月球”2002年5月初,俄罗斯五位科学家向俄政府提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摧毁月球!这几位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地球的一只体格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使得地球以一种笨拙的倾斜姿势围绕太阳运转,因此造成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无常,灾害不断。如果把月球摧毁,地球就不再倾斜,也不再有四季的轮回。整个地球将成为人类生存的天堂,俄罗斯寒冷的冬季也会一去不复返。首先提出这个建议的科学家名叫弗拉迪米尔·克鲁因斯基,他在俄罗斯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天体物理学家,他也是“摧毁月球”计划最坚定的支持者。他指出,俄罗斯…  相似文献   

3.
4月4日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俄罗斯“联盟—RM30”号宇宙飞船在6日与“和平”号空间站顺利对接。这次升空的俄罗斯宇航员指令长谢尔盖·扎列金和随机工程师亚历山大·卡累利在进入“和平”号后,与地面指挥中心通话时兴奋地说:“我们很高兴在空间站向大家致意!这里很干净、清洁,而且还很暖和!”对于“和平”号空间站来说,这是第28个宇航员乘员组进驻工作,也是它经历了223天无人飞行之后首次恢复接纳宇航员。众所周知,“和平”号空间站是俄罗斯航天技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骄傲。几个月前“和平”号空间站因俄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4.
“3、2、1,点火,起飞!各位观众,这里是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4月12日上午7点,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全新的宇宙飞船将携带着4名宇航员前往月球,这些宇航员将执行在月球建立基地的任务。”是的,现在日历上显示着2006年,而不是2018年,不过,美国人正在逐渐把这一幕变成现实,为了在21世纪的登月竞赛中占得先机,美国正在建造比阿波罗系列飞船更先进的新式登月飞船。美国打造新式登月飞船最近,美国公布了重新登月的详细计划,目标是在2018年左右重新登月。重新登月当然不能用“古老”的阿波罗系列宇宙飞船,要设计新的飞船,这也是整个…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太空总署发表演讲,郑重宣布美国将制造新一代宇宙飞船,使美国宇航员于2015年至2020年之间重返月球建立基地。自从人类1972年12月最后一次登月以后,人类阔别我们的近邻已经快32年了。是时候该回去看看了,更何况月球还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追寻探索。月球与地球,谁更年轻自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在月球着陆以来,宇航员已先后带回了800余磅岩石泥土之类的月球物质,给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  相似文献   

6.
汤涌 《金秋科苑》2008,(1):25-26
即使过去登月成功过的或者离登月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国家,现在也很难奢谈在几年内重返月球。和美国、俄罗斯慎言登月相比,中国的航天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可以说是“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7.
科苑 《今日科苑》2006,(6):14-16
月球成为了众多国家心目中的“宝地”,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都已参与到新一轮的登月竞赛之中。专家预计,人类将在未来的10-15年之内再次踏上月球。各国争相登月的理由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到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基地,也就是说,要在月球上跑马圈地,占有宝贵的月球资源。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20-I0020
[导读]据香港“东网”6月12日报道,美国太空总署(NASA)机械工程师、物理学家怀特(HaroldWhite)正在研究开发可作星际旅行的宇宙飞船“IXS企业号”。【环球科技综合报道】据香港“东网”6月12日报道,美国太空总署(NASAl机械工程师、物理学家怀特(HaroldWhite)正在研究开发可作星际旅行的宇宙飞船“IXS企业号”。他近日和3D艺术家拉德梅克合作,制作出宇宙飞船的概念图,一旦飞船面世,只需两周便可到达距离太阳4光年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从1966年2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共发射了17艘阿波罗宇宙飞船,其中有11次载人飞行,6次载人登月,登上月球的有12人,还有环绕月球飞行的,“阿波罗计划”共造就了24个月球人。这些“月球人”受万众瞩目,在他们登月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尿裤子的月球人在苏联的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后,美国人也急不可耐了。20多天后,他们准备把自己的第一个宇航员送上天。那一天是1961年5月5日,穿戴整齐的谢波德中校兴致勃勃地进入水星三号飞船,大型火箭已经准备点火,它将把这艘飞船送入太空。但是,等了好久火箭还不能发射,中校急得大叫“我要撒…  相似文献   

10.
很久以前——具体地说,是在1969年7月20日,两个地球人走出狭小的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漫步停留了一会儿。在其后的三年半时间里,陆续又有10个地球人登上了月球,于是,这件轰动世界的事似乎结束了。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17-I0018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芬兰Kumpula空间中心的PekkaJanhunen博士在2006年提出了一种新型宇航动力系统,其被称为“电动帆”,原理为利用太阳风产生电力,从而推动宇宙飞船前进。在宇宙飞船前段设置了由金属细绳打造的帆形结构,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电子研究实验室科学家成功制造出长达一公里的“电动帆”金属细绳。如果这项技术成功应用,可以将其作为未来宇宙飞船深空航行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创新》2009,(2):21-21
据报道,俄罗斯2015年将首先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性基地。与之相应的是,俄罗斯的科学家目前正在研发高性能的“太空梯”,届时可以将货物运至月球基地或者运回地球。  相似文献   

13.
月球很可能是一艘球形的宇宙飞船。很久以前,外星人乘"月球"在宇宙中飞行,但由于中途出现了某种故障,飞船失去了动力。此时他们将"月球"  相似文献   

14.
飞碟是人们经常讨论的一个常盛不衰的话题,许多人认为这是地外生命乘坐他们的“宇宙飞船”访问地球来了。有时随飞碟的出现,会发生一些离奇、神秘的现象,于是人们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都归结为外星明的力量在地球上的显现。然而,有科学家却打破了人们的幻想,他指出飞碟并非什么地外生命的“宇宙飞船”,只不过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参与其中的主要角色是被科学家称为“地球黑子”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20-27
宇宙飞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单舱式、双舱式和三舱式三种结构,其中三舱式飞船最为先进。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宇宙飞船是由再入舱和设备舱组成的双舱式结构,美国的第一代飞船是“水星”号,它采用单舱式结构。我国的“伸舟”号飞船研制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具有第三代飞船的特征。据专家介绍,这次“神舟”六号飞船很多方面都优于苏联第三代宇宙飞船“联盟”号。神舟六号飞船的设计重点是优化全船配置,减轻结构重量,合理安排新增设备在轨飞行工作模式,保证飞船的能量平衡,进一步提高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此次载人航天任务,接下来让我们对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接触:  相似文献   

16.
下蛋     
“呀!那道光是什么?”“不会是流星吧?”“流星有那么尖吗?你看,还有翅膀。”“是宇宙飞船。肯定是宇宙飞船。”人们仰望着夜空吵吵嚷嚷地猜测着。“是在往下降落,速度那么快。”“去看看吧。”拽着蓝白色尾光的物体眼看着越变越大,最后降落在镇子尽头的树林里。镇子里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40年中,有50多项先进的航天技术被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始为人类造福。现在,一些电影院里的座椅,就是用过去航天器中的防火材料制成的。火箭或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后,在穿越大气层时,因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这种材料最初是专门用来保护太空舱内的仪器不受高温破坏,而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普通的阻燃材料。曾经安置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用来检测有毒气体的“电子鼻”,现已被人们用来检测导致传染病的细菌,只要这些细菌释放出极其细微的气味,“电子鼻”就能立即察觉到。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机器人身上装有一个高分辨率的…  相似文献   

18.
刘进军 《百科知识》2010,(10):20-21
日本的动画片比本国宇宙飞船发展的速度快得多。在动画片里,日本的宇宙飞船早已飞出太阳系、飞出银河系。现实中的日本宇宙飞船则难造多了。2008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组织向世界推荐了本国制造的一种货运飞船——“希望”号。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和验证动物的太空习性,以便为人类在不久的将来到太空去生活和工作摸索出一些经验和根据,人们开始了宇宙动物学的研究。在宇宙飞船上,建立了动物实验室,即“太空动物园”。  相似文献   

20.
《百科知识》2006,(9X):F0002-F0002,F0003
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SMART-1)9月3日在一小片闪光中成功撞击月球。以对月球的“温柔一击”结束了近3年的太空旅程,也奏响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