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多会记住刘禅、诸葛亮以及“三顾”、“托孤”等重要人物和情节,还会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对后主刘禅的昏庸深感痛心和遗撼。然而,仔细品味全书,也会发现历史固然可叹,但是我却认为,作为蜀汉顶梁柱的诸葛亮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起码  相似文献   

2.
倪方六 《八小时以外》2011,(11):120-121
“乐不思蜀”,一直是一个贬义成语,成为刘阿斗一一三国时蜀国后主刘禅的标签,刘禅也因此被外界认为是个糊涂虫。我在研究那段历史时发现,刘禅其实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很有头脑的一个人。乐不思蜀,其实是一种生存智慧。刘备之死是因为患了场大病,而这病是怎么来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语文学习》93年第1期载有《为刘禅、刘禹锡正名》一文,对两位历史人物名字的现代读音作了个人的“新”解释。该文认为:三国西蜀后主刘禅的“禅”应读“shàn”,取义于古代的“禅让”;而唐代那位留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不朽名句的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锡”应读“cì”,即赏  相似文献   

4.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主要参与者,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是史学界经久不衰的话题。文章指出爱国是评价人物的重要标准,但爱国和卖国也难以有统一和规范的说法。因此,应该拓展评价人物的标准和角度,以是否推动社会进步、辩证分析历史人物功过和将历史人物与其所处历史背景相结合多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人物,这样才能给历史人物以正确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5.
讲授中学历史人物的体会舒城中学胡茂志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处于核心地位。现行中学历史课本记载人物繁多,但基于教材本身的限制,对某一历史人物不可能展开叙述,大多三言两语,这样讲授起来就很感困难。此外,学术界百家争呜,对同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空的史家对于同一历史人物有着不同评价,这种现象在史学史上屡见不鲜。谯周曾因力劝蜀汉后主刘禅开城投降而在历史上饱受争议。西晋之际,谯周形象颇为正面,但永嘉南渡之后,谯周开始受到史家的指责,其形象也开始逐渐转为负面。谯周形象的变迁,说明史家根据自身价值判断会对相同事实的认定做出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李贽评价历史人物,有自己的标准,就是要为被冤屈的历史人物“辨雪”,把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本文从几方面对李贽评价历史人物的独到之处进行了论述,阐明了李贽在历史人物评价上与假道学家的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8.
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公元207年,势单力弱的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就为他提出了预见三分鼎立而后统一全国的《隆中对》。以后十余年间,诸葛亮以其才智,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跨有荆益,建立蜀汉,并认真治理。从222年刘备夷陵战败,白帝讬孤,刘禅继位起,直到234年,诸葛亮“鞠躬尽瘁”,病死五丈  相似文献   

9.
平常讲一个人如何地没出息,爱说:“此人是扶不起的阿斗。”阿斗,指刘禅,其实据史料记载,刘禅的天资极高,早年还干过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为什么到后来即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呢?这其实是诸葛亮的失策啊!孔明一生尽忠为汉,九出祁山,七擒孟获,总握西蜀兵政大权,恨不得什么事情都亲自照顾一下,这样刘禅在他面前,反而显得无事可做。也确实如此,诸葛亮只要他管好后宫之事,朝政大事样样替他管了,要他操什么心?所以刘禅渐渐懒了起来,无事可管,只好对身边的太监发发牢骚。久而久之,他也就变成了后来的那副模样。诸葛亮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三国"中的后主刘禅(阿斗)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他连上个厕所都要向诸葛亮报告请示的可笑又可悲的行为,充分表现了他没有主见、软弱无能的性格特征。有人认为阿斗之所以如此,全系被刘备摔了他那一下后变傻了。其实,刘禅不傻,"此间乐,不思蜀"的言谈表明他具备正常人趋乐避苦的生存本能。他的性格完全是由于后天的教养所致。我们知道,刘备临死前把刘禅托付结诸葛亮,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对刘禅关怀备至,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基本上"剥夺"了刘禅自己作决定的权力,所以才导致他以后失去了自理能力。历史发展到今天,"阿斗"…  相似文献   

11.
刘禅,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代君主,在世人的心目中,刘禅是平庸的昏聩之君,在市井街头的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他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因刘禅小名阿斗,于是被冠以“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他的软弱无能、胸无大志。“扶不起的阿斗”也成为庸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刘涛 《语文天地》2009,(9):50-51
成语“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快乐得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这个典故是刘禅传下的。刘禅(公元207—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相似文献   

13.
陈强 《现代语文》2002,(1):14-14
经常听到有将蜀汉后主刘禅的“禅”字读成“chan”。笔认为这种读法是错误的,刘禅的“禅”字应读作“shan”,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给儿子刘禅的两句临终遗言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刘备眼中,治理天下大事也不过是善恶之为与不为,嘱咐刘禅,只行善,不作恶,哪怕是小善小恶。再小的善事,也必须做;秋毫的恶,也绝不能犯。这句格言,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代言传身教沿袭下来,作为判断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相似文献   

15.
杂议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史学界在50年代,曾就历史人物评价原则、标准、方法等理论问题进行过热烈讨论,取得了许多共识。60年代,历史人物评价理论的研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走上了歧途。80年代以来,对历史人物评价理论的研究又恢复起来,但主要是局限于历史人物评价方法方面,虽然在认识的深广度上有前进,然而规模小,参加人少,未能形成热潮,尤其是对以前尚未搞清楚的理论问题,未能加以研讨、认识。笔者从70年代以来一直关注着历史人物评价诸理论问题,现把自己一些想法提出,参与讨论。历史人物是各时代各地域的人,个人的状况因时空条件不同而相异…  相似文献   

16.
一架空刘禅。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由诸葛亮执政。当刘禅长大成人后,诸葛亮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干,而是把军政大权进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令刘禅敢怒不敢言,刘禅想抢回大权,但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信任宦官黄皓,造成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内容。历史人物在历史知识内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除必修内容外,还有一个选修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编了二十多位古今中外的重要历史人物供学生选学。对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标准。那么,如何客观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内容。历史人物在历史知识内容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除必修内容外,还有一个选修模块《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编了二十多位古今中外的重要历史人物供学生选学。对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标准。那么,如何客观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爱说实话的刘阿斗刘备死后,蜀汉由昏庸无能的刘禅即了皇帝泣,一切军国大政都由丞相掌管。诸葛亮等一班元老重臣相继死后,国势日趋衰微了。公元263年,蜀汉终于为曹魏所灭。蜀汉灭亡之后,魏国的权臣司马昭便派人把刘禅接到了洛阳,实际上是把这蜀汉废帝刘阿斗弄到眼...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客观上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所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只有标准明确,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二、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前提1.严格的历史性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