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对每一个从事记者工作的人来说,都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留在他的记忆里。十几年前,我作为《北京日报》的记者,采访过邓小平同志植树,是我终生难忘的。2月20日凌晨,噩耗传来,敬爱的小平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在沉痛的哀乐声中呆呆地坐着、坐着,第一次采访邓小平同志的情景,一下涌现在眼前,格外清晰…… 那是1985年的初春,小平同志作为全民义务植树的倡导者,已经连续5年以一个北京公民的身份参加首都的绿化植树活动,而《北京日报》的报道,一直采用新华社的通稿。能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村改革初期。曾经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汇报推行“包产到户”情况的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李锦,在拉萨听到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情地说:“伟人已逝,音容长在。”“2月19日深夜,当我在梦中被叫醒得知小平同志去世时,久久地陷于悲痛中。回想起15年前他老人家听我汇报山东农村改革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科教座谈会30周年,为此,科学界举行了纪念活动,作为当年采访这次会议的记者,我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撰写了这篇稿件,表示对小平同志的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采访往往都与准备充分有关,准备得越充分,采访就会越顺手,反之亦然。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女记者刘振敏一次采访邓小平同志到十三陵植树。开始问邓小平同志有什么感想,邓小平同志说:“我是来劳动  相似文献   

6.
6月16日晚。正在家中收看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突然接到总局值班室小何打来的电话,说:当天下午4点多钟。冷西同志不幸逝世。听到噩耗。我只觉得脑袋里“嗡”的一下。几乎惊呆了。今年春节前夕。我和宝新同志到北京医院探望冷西同志。看上去,人虽然有些消瘦。可谈起话来,还是那么精神矍铄、条理清晰。他谈到当前广播影视改革。谈到学会工作。谈到要组织记者去西部采访。显示出对广播影视事业一片真情。不想那次畅谈。竞成永诀!我们失去了一位劳苦功高的新闻界老前辈!我失去了一位诲人不倦的严师!  相似文献   

7.
他是那样深情地爱着自已的祖国和人民──回忆两次采访邓小平李年贵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我思绪万千,心潮难平。十几年前两次采访他老人家的难忘情景似乎更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1979年8月28日早晨8点多钟,新华社总编室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小平同志上...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点子,是记者进行采访与写作的点子。 何谓点子?俗话说:“百艺好学,一巧难得。”新闻报道亦是如此,下笔好说,立意难得。所谓立意就是点子。一个记者、通讯员会不会出点子,直接影响到他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成败。 许多有名望的记者,在新闻采写上取得的成就,都与他们会出点子密不可分,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就是其中的一位。1980年8月,她来我国访问邓小平同志取得的成功,就是她会出点子的结果。邓小平工作很忙,访问要受严格的时间限制,选择什么地方作为“突破口”呢?她在查阅邓小平的传记中了解到了邓小平的生日,而过去邓小平接受记者采访的资料,又没有记者向邓小平祝贺生日的。于是,她决定选择在邓小平生日前夕访问,访问从祝贺邓小平生日开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已经作为重大历史事件载人史册.迄今12年过去了,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作为全程随行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我想,有必要把那段难忘的经历报道出来,以便人们更详细地了解当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广播新闻工作以来.始终没有停止采访的脚步.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河北的大山大河、森林草原、海岸沙滩、沙岗荒漠等我都去采访过.河北的136个县市我都跑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