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木鸣 《云南教育》2007,(7X):38-38
一年一度的高招渐露分晓。与往年一样,香港高校赴内地招生,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注香港与内地教育交流的人们发现,一些省区市的“状元”舍内地名校选香港高校的新闻仍不时见诸报端,与此同时,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产生的“鲶鱼效应”,也已经慢慢显现。  相似文献   

2.
王甜 《教育与职业》2006,(25):84-86
七、八月份的夏天,到处生机勃勃,一幅大好景象。每年的这个时候内地各大高校,趁着这一片盎然景象,招揽人才,按部就班,不亦乐平。但没想到的是,今年东南边“香港”那个兄弟来势凶猛,犹如一阵狂风卷进内地招生大潮,掀起了一股“港校热”。  相似文献   

3.
2005年高考北京理科“状元”陈秀野拒绝清华大学,远赴香港科技大学学习,引发“北大、清华顶尖生源流失”的讨论。2006年高考结束后,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香港高校在内地的火爆招生阵势和“掐尖”做法以及“鲇鱼效应”,引起部分教育界权威、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旅美学者薛涌接连在博客中抛出《北大清华要甘当二流》《香港的大学招生为何偏爱穷人》等文章加以回应,声称如果北大、清华不放下“一流”的架子,以平常心为学生服务,那么香港高校取代北大、清华而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势头将难以阻挡。“北大、清华沦为二流论”引起了轩然大波。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都展开了激烈的论争。 论争无休止,然而事实是。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均创历年新高。香港大学等八所香港高校在内地计划招生1300人,而内地报名人数却突破三万,录取比例大约为1:23。其中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考生。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热,给众多考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使多年来内地沿袭已久的高考招生格局为之一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读写结合,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香港教师是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读写结合”的呢?作为“2009~2010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与协作计划”的一名交流教师,我有幸能与香港的教师、香港的教学“面对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港澳高校在内地的招生规模逐年加大。2012年,香港高校计划在内地招收1400余名考生,澳门高校计划在内地招收1600余名考生。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而言,赴港澳高校求学无疑为自己增加了一种选择,打算就读港澳高校的同学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6.
你问我答     
《中国高校招生》2006,(7):22-23
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的院校中,属于计划内招生的大学有哪些,这些大学在内地招生属于哪个批次,分数要求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促进香港学生赴内地升读大学,为了让内地大学及时了解香港考生来内地升学的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回应他们的诉求,本文基于问卷与访谈的实地调查,以第一手资料梳理了当下港生来内地升读大学的动机、路径和基本诉求,分析内地高校对香港学生招生与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探索在"一国两制"下内地高校对港招生工作的着力点及配套政策的跟进。  相似文献   

8.
从1998年——香港回归祖国第二年起,香港的高校就向内地学子抛出了“橄榄枝”,通过与内地高校进行学生交换的模式,拉开了港校内地招生的序幕。2003年香港8所高校同时在内地正式招生,更掀起了一股内地学子赴港就读的热潮。之后,澳门高校也加入了内地招生行列。一时间,报考港澳高校,成为许多考生和家长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香港与祖国内地的教育互动加速。一方面,祖国内地有更多的大学生赴港学习,另方面,香港大学生将赴祖国内地学习,而且香港学生报考祖国内地研究生的人数倍增。据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兼大学辅导长郑振跃称,这所有40年历史的大学将于今年9月新学年开始提供70个学额,与祖国内地7所大学进行“互换学分交换生”的计划。这7所大学是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大、浙大。郑振跃还透露,该校可望予未来三年相互交换三百多位学生。又据报道,香港科技大  相似文献   

10.
香港的大学,突然间成了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内地“尖子生”们的一个热门新选择。一时间,警告内地一流大学正在降为二流的疾呼有之.对此“威胁“表示不屑的有之。但是。在争论到底香港的还是内地的大学算是一流时,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香港的大学是怎么办的?从办学理念到教学方式究竟与内地已经司空见惯的高教体制有何不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孔:四位作为“香港与内地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的成员,和香港的教育,特别是中文科的教学,有着零距离的接触。首先请你们谈一谈,和内地语文学科相比,香港的中文科教学给你们印象最深的不同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2.
列举主义和概括主义是当今世界关于破产原因的两钟立法模式。香港破产法实行列举主义,台湾,内地破产法实行概括主义。与港台相比,内地存在破产原因多元化的缺陷。因此,笔者提出了完善内地破产原因的立法建议并深入论述了“不能清偿”与“停止支付”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CEPA的签订和正武实施,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其经济复苏的步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推动香港与内地经济进一步融合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效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一个具有强大优势的互动平台。实践证明,CEPA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架构的政治和经济优势,是香港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础和保证。但CEPA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无论是政府的监督管理,还是业界的利用,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内地与香港各相关部门不断扫除障碍,逐步完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4.
想拿港币不容易 1999年清华大学毕业时,正赶上香港特区政府推行“输港优才计划”,要从内地招200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赴港工作。这一“惊天喜讯”公布后,迅速在北京各大名校引起强烈反响。由于我所学专业是商业管理,加之形象、气质都不错,一位来清华招人的香港公司主管在初试中对我表示很满意。但能否到那座国际都市拿港币,还要过一个面试关。……  相似文献   

15.
樊丽萍 《教育文汇》2013,(15):27-28
2012年,香港高校学制与内地正式接轨,实行“3转4”,即大学本科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此前,香港的高校为3年制,内地生赴港须先接受一年预科学习,修习香港文化、历史以及语言等课程。4年制的大学课程,应该如何做整体规划和设计?根据现有的办学条件,开授新课而师资力量不足,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读写结合,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香港教师是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读写结合“的呢?作为“2009~2010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与协作计划“的一名交流教师,我有幸能与香港的教师、香港的教学“面对面“。  相似文献   

17.
我有幸参与了“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与香港教师们一道,在读写结合方面,进行了不无裨益的交流协作。也许,香港教师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世界教育信息》2008,(10):32-32
两岸交流升温,内地学生赴台就读将有突破,台湾省教育局最近通过修订“大学法”及“专科学校法”,增列内地学生赴台就学法源,加上配套制订办法,最快明年内地学生可赴台就学。  相似文献   

19.
杨裕海 《小学语文》2010,(11):62-64
有幸成为了“2009-2010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计划”全国语文组的一名交流老师,能够与香港的学校、香港的教师、香港的课堂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在协作学校和香港老师集体备课,成为我的重要工作。在和香港老师一起备课的过程中,内地与香港两地的教学经验不断碰撞,实现了智慧的共享。  相似文献   

20.
在“2007’教育行业网络管理与应用大会暨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上,为了促进香港与内地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验的交流和借鉴,香港3所、内地6所高校校园网负责人就高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网络中心的职责、CIO体制、人才管理、经费来源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