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互联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思维是人们借助网络工具及网络技术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自觉做出的网络化思考方式.它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逐步被人们认可的,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场域与社会结构的同时,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思维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度思维,消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体性思维,以隐性教育思维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思维的不足.在当代中国,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应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形成关系性思维,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形成良性互动的网络生存方式,在现实生活与网络空间把教育对象同他们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把满足网络参与者的心理需求与发展需求同提高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全方位、多维度地引领他们确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商业运行中,互联网思维成为企业高度认同、符合时代发展的现代思维。互联网思维看重作为个体的人的重要性。这一出发点与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改善传统教学思维,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已经到来。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时代潮流,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影响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催生了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一、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结合互联网技术,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旨在引导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思维正以它独特的方式和魅力影响着各行业、各领域,甚至是每一个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必须顺应这一趋势,运用互联网的用户思维、迭代思维、跨界思维,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进行优化升级,颠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壁垒,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以高效实现。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给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从拓扑心理学的角度对微信教育力进行了阐释。据此提出高校应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坚持以人为本,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关系、教育信息、教育路径;同时还应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切实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时代,各种错误思想文化通过网络大肆传播,猛烈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网络传播的新特点,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巨大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通过大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思想文化"产品"和服务;与时俱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供给主体格局等,切实做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7.
浅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文化时代。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通过对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环境的特征分析,联系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论述网络文化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战的同时,也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并探讨如何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伸及补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产品及应用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这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研究在梳理近四分之一世纪大学生常用社交媒体平台演进阶段的基础上,探究基于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弘扬网络正能量的积极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利用网络拓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占领和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媒体技术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互联网、手机通信、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改变着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意识、语言和行为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机遇,努力探索新时期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心理思维和行为方式等都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抢占网络阵地,通过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利用网络拓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占领和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在这个"人人自成媒体"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学会利用移动互联网构建思想教育网络新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移动互联网素养,创新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手段,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从"旁观"到"参与"、从"漠视"到"投入"。  相似文献   

14.
<正>网络文化是一种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内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集合.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基于现实社会文化的具体需要,体现的是民众对互联网的价值认知,代表的是民众互联网思维方式.当前,在创造网络文化及受到网络文化影响的人中,大学生占比较高.这说明,当代大学生不但是创造网络文化的主力军,更是受到网络文化持续影响的对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发挥教化作用,就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思维逻辑和思考习惯.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要起到良好的教育成效,就必须考虑网络文化的本质思虑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维模式思考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杜宏学 《成才之路》2022,(15):22-24
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线上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为教师改进工作方式带来了发展机遇,又增强了教师运用互联网方式推进线上思政教育的信心.积极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对进一步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授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在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指出实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网络是信息的重要来源,网络逐渐的兴起形成了网络文化,并且在现代生活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逐渐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网络时代的发展,笔者通过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转移,对如何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提出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运用的主要群体,对于网络的运用已经非常普及.网络政治文化以网络信息传播为前提,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网络政治文化对于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政治思维方式、政治行为表现和个性心理、政治社会化等等,都产生着较为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互联网在全球迅猛发展,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讲,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的作用在逐渐下降,网络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探索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构建网络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个性心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文章结合“9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讲求平等互动的对话交流,采用科学实效的教育方法,建立网络主体性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加速了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改变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途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资源和素材,同时也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带来了挑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态有了很大改变,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带来了难题。通过分析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