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蒲风是新诗运动最热烈的提倡者和实践者。郭沫若与蒲风,虽然经历不同,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不能相提并论,但郭沫若对蒲风却给予过很大的扶持,对蒲风的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同时,郭沫若对蒲风的影响不仅仅在诗歌创作方面,还在于怎样作一个人民的诗人。  相似文献   

2.
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是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一部不朽之作。郭沫若是我国最早接触惠特曼自由诗的诗人之一,受其影响,郭沫若出版了新体诗《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代表,并在“五四”反帝反封建竞争和同时爆发的新文化运动中起到急先锋的作用。受惠特曼的影响,郭沫若的诗歌创作思想在诸多方面都与其相似。两位诗人的作品在近代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郭沫若早期诗歌与日本佛教意识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日本佛教的涅榘意识、怜悯众生、以和为贵、内心自悟等意念对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影响很大.郭沫若诗歌中的日本佛教意识与他留学日本并以日本文化为诗歌创作的观照相关,也与他自幼喜爱唐诗相关.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与海子分别是20世纪20、80年代中国诗歌创作中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通过对郭沫若与海子诗歌创作特色的比较,展示了浪漫主义在中国现当代的发展以及诗人对现当代诗歌繁荣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诗歌是郭沫若文学创作的一大成就,诗集《女神》、《星空》、《前茅》、《恢复》等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诗歌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受外国作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他曾把早期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泰戈尔式,第二阶段为惠特曼式,第三阶段为歌德式。而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突出的表现在诗剧创作上。郭沫若曾说过:“我开始做诗剧便是受了歌德的影响。在翻译了《浮士德》第一部之后,不久我便做了一部《棠棣之花》……《女神之再生》和《湘累》以及后来的《孤竹君之子》,都是在那个影响下写成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49年之后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和诗歌创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1949年之后自由主义精神在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和诗歌创作中并非消失殆尽,而缺乏独立立场的文人形象则隐藏着更多悲剧性的历史原因和个体原因,这些原因对1949年之后郭沫若的研究和对当下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思考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各种流派的新涂潮对中国现代学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影响最大。杨骚的诗歌创作也受这两种西方学流派的影响。本阐述杨骚诗歌创作实践多方面学流派相结合的途径,分析杨骚在借鉴西方学流派过程中是如何形成自己民族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由于时代氛围和自身角色的转变,郭沫若创作了大量歌颂新中国的诗歌,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成为国家话语的主旋律。随着国家政策的"左倾"和文艺界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观念发生变化,时代颂歌从真挚的政治抒情诗转变为政治打油诗。郭沫若新中国成立后诗歌创作的大滑坡,有着复杂的时代和自我因素。其新中国成立后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作家的政治心态,也折射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由于时代氛围和自身角色的转变,郭沫若创作了大量歌颂新中国的诗歌,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成为国家话语的主旋律。随着国家政策的左倾和文艺界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观念发生变化,时代颂歌从真挚的政治抒情诗转变为政治打油诗。郭沫若建国后诗歌创作的大滑坡,有着复杂的时代和自我因素。其建国后的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作家的政治心态,也折射了建国后中国文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北宋诗人郭祥正和他的作品一直没有受到学界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孔凡礼先生首发其端,考证郭氏的生平行实、校勘整理其文集之后,郭氏及其诗歌研究渐渐深入,涉及到郭诗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等诸多方面。对这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郭祥正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建国后郭沫若担任中国外交界的高层官员,从事着繁重的外交事务并在众多外交活动中成为名扬全球的外交界"公共人物"。作为一名公共人物,郭沫若有着超凡的外交手腕,而这些往往被纳入到史学和政治学的研究视野。从文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其"十七年"外交史文的创作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同时更为世人认识一个丰富而完满的郭沫若提供平台,尤其是郭沫若所具有的"球型天才"特质,更是对当下人才的成长具有社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预衡先生一生专攻中国文学史研究,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史家,兼具史家之心、智者之思和文人之志。他拥有"史家之心",在他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中,呈现出由浅而深三层内涵:一是走进历史现场,二是寻绎历史脉络,三是重构历史空间。他具有"智者之思",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审视社会的演变,洞察人性的精微,揭橥作家的心态;其著述堪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大学问、大文章。他肩负"文人之志",称许古代作家的"文采"、"才情"、"情致",其中国文学史著述极富文采和情感,据事以类义,援古而证今,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堂堂正正的"浩然之气"。郭预衡先生彰扬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以丰厚的中国文学史著述,肩负人文学者的历史责任,形成独具风标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也是颇具争议的人物。这和他未完成的新诗体裁革命,和他理想化的戏剧创作,和他政治舞台上的特殊地位密切相关。探讨这些,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郭沫若。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对20世纪前期文学思潮的影响以1917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多与文化、科技结合,以译介为主;后期则更主动、更有选择性地介绍外国文艺理论和作品,并在创作中显示出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美国早期自然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主义在美国文坛崛起 ,既有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 ,又有其哲学文化背景 ;以斯蒂芬·克莱恩、弗兰克·诺利斯和杰克·伦敦等人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式的创作 ,从思想内容、题材选择到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拓新了美国民族文学的面貌。当然 ,美国早期自然主义文学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朱熹作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形成的理学派别,因把"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理"是形而上学之"道",是宇宙的本源),在后世被人们称为"道学派"。朱熹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主要在南宋孝宗乾、淳年间,其在理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辞赋创作,无论是书院类辞赋还是世俗类辞赋,理学思想始终都是统摄其作品的主线,但其赋作并没因此陷入单纯说理的困境,相反在其辞赋中朱熹把文道关系结合得恰如其分,形成了醇厚典雅,雍容不迫,寓理于景的文风,他的辞赋作品也因此被同时代或后代人视为骚体赋作的楷模,具有了典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家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乡土文学见长的作家之一,因某些原因,他几乎默默无闻。彭家煌创作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创作技法、文艺美学等方面吸取丰富营养,内化为自己的创作理念并融入新的元素,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文学创作,其表现形式、艺术风格、象征主义运用等都大胆采用和借鉴外国文学创作手法,奠定了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基石,是坚持“拿来主义”思想的光辉实践。  相似文献   

20.
绿原是七月派的著名诗人.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他创作了多部诗集.翻译多种多部外国文学名著。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像绿原这样懂得多种外国语言、严肃而富于创作性的从事翻译工作的作家是少有的;他不断地从外国文学中吸取养料,使他的诗作同他的译作一样闪耀着炫目的光彩。绿原和他的诗之“桶”始终在坎坷和坦途、诗的创作和诗的翻译、中西文化之间、古今诗人之间不断地“滚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