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档案》2003,(12):14-14
早在1945年春,郭沫若就跟一位与他亲近的青年说,他最崇拜的人是毛泽东,这不仅因为毛泽东已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更因为他对毛泽东的才华和人格力量的“崇拜”。开国大典时,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无党派人士给毛泽东献锦旗,锦旗上大书:“我们永远跟你走”。当年重庆谈判,郭沫若见毛泽东的怀表已经很旧,立即将自己的瑞士名表相赠。毛泽东对郭沫若的这一赠品十分珍视,曾多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谈起这块表的来历。毛泽东对郭沫若的史学著作,历来十分重视。1944年,郭沫若写了一篇长篇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毛泽东亲笔复信郭…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纪念日。湖北、武汉、东湖,人民领袖毛泽东钟爱之地。湖北省档案馆现整理一组馆藏人民领袖毛泽东在湖北珍贵老照片,集中再现毛泽东的湖北足迹。敬爱的毛主席已经离开我们47年了,荆楚大地遍布他的足迹,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主席逝世30周年的日子。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心和重视吉林省的建设和发展,曾两次来吉林省视察工作,在吉林大地深深地印上他的足迹,留下他的谆谆教诲和浓浓墨迹,使全省各族人民深受教育和鼓舞。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党报理论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核心,是他在集中全党智慧基础上的个性化理论创造,因而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理论财富。目前,我们的党报事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但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的党报思想对我们今天办好报纸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党报理论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核心,是他在集中全党智慧基础上的个性化理论创造,因而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理论财富.目前,我们的党报事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但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的党报思想对我们今天办好报纸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在19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日到来之际,缅怀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7.
在二十世纪的世界政治舞台上,没有哪一位政治领袖像毛泽东那样受到全世界的一致推崇,他逝世后,留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是一波波毛泽东热潮,他的六大国际战略构想,不仅当时而且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同样还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8.
伟人毛泽东一生热爱游泳运动,在毛泽东看来,游泳里面有着很深的哲学及政治。他永远是那么自信,并充满着一种渴望及冲动,有着精神上的信念及物质上的精力。  相似文献   

9.
一、政治与学术的分野 考察毛泽东新闻思想与西方传播学理论的差异,我们有必要首先将毛泽东本人定位为一位政治家,然后才是他作为政治家的新闻传播活动,以及他在从事和领导新闻传播活动过程获得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陈立丹教授认为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于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自强的年代,在当时特殊的中国革命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毛远新,毛泽东的侄子,毛泽民烈士的儿子,1941年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大概从小学开始一直在毛泽东身边长大。我1967年1月开始给江青做机要秘书,和毛远新结识,成了很亲密的朋友。2001年,他从上海汽车研究所退休后,来北京时,曾到我家做客,晤谈甚洽。10多年来,我们不断地通信、通电话,现在我把他谈话和通信中涉及到毛泽东的一些事,加以整理,向关心和研究毛泽东的人作一介绍。一、毛泽东在上大学、参加工作上严格要求毛远新  相似文献   

11.
出版工作要切实在“认真”上下功夫杨家宽“认真作好出版工作”,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为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的这一题词,对今天的出版改革仍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提倡认真做好出版工作,是毛泽东同志一贯的思想。早在1940年他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就提出:“...  相似文献   

12.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2月27日,江苏教育出版社前总编辑吴为公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然而,他那无私磊落和仁者风范,他那诚实品格和慈祥情怀,他那创业精神和不凡业绩,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尤其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员工的心中。  相似文献   

14.
“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王选院士在2000年患病后写下的,从中我们仍可强烈的体会到王选院士那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现在,王选院士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持续创新,追求真理,坚韧不拔。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敬仰的伟大领袖。作为一代伟人,他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作为一位父亲,他的教子风范,堪称世人楷模。  相似文献   

16.
正肖根如,长沙县人,曾任湖南省接待处处长。由于他曾接待过毛泽东的特殊经历,也由于亲历了中国政坛数十年的政治风云,他的嘴向来以"保险柜"著称。这也使得肖根如更加神秘,家乡长沙县更是鲜有人知。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笔者以长沙县乡亲的名义采访肖老,肖老却很高兴地接受了访问,但是在涉及一些敏感政治人物、政治事件上仍设有"禁区",这点我们深深地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在他身后100年,仍超越国界被他的同行们尊重并怀念。他便有了成为“永远”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老新闻工作者龚志聪的《毛泽东新闻标题研究》一文是他最近研究的新成果。毛泽东同志一生撰写了不少新闻作品,许多篇目为大家所熟知。然而,专门研究毛泽东制作标题的方法和技巧,还是很少见的,读了此篇文章,会对我们如何作好新闻标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一、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的形成条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久影响。毛泽东一生好学,攻读不倦。他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遗产中汲取有生命力的东西,作为形成其报刊观点的营养。例如:其一,毛泽东向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的要求时,借用了《论语》中的一段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二,反对书生办报时,毛泽东指出不能像刘备、孙权、袁绍那样多谋寡断,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而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其三,毛泽东强调记者的调查研究基本功。在论述这个问题时,他引…  相似文献   

20.
应毛泽东之邀苏派专家赴华1948年5月中旬,我被叫到苏共中央委员会,斯大林和我谈了话。他拿着一封刚刚收到的毛泽东的电报叫我看,这封电报的内容我至今仍几乎一字不漏地记在脑子里。毛泽东写道,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他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