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管道快慢活动一(一)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2.通过看一看、玩一玩、分一分,发现球能在管道中滚动。(二)活动材料1.一次性纸杯去底做成的“扭扭乐园”(如图)。2.乒乓球、小纸球、跳跳球、玻璃球、小铁球;各种形状的小积木、木珠若干、小篮子两个。(三)活动过程1.导入主题,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指导语:“今天,可爱的球宝宝和好朋友来到了我们扭扭乐园旅行,小朋友带着他们去玩一玩吧!”2.探索活动(1)幼儿自由选择球和积木在管道中玩。(2)操作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在管道中滚动,谁不能在管道中滚动呢?”(3)分类游戏把能在管道…  相似文献   

2.
邵琴 《陕西教育》2004,(9):16-16
案例:《认识物体》 ①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积木,看看,你都认识哪些形状的积木?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 生:(互相说。) 师:能不能用这些积木搭成有趣的东西呢?同组小朋友一起搭。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本案执教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采取“激趣设疑——操作探究——实践应用”三环节教学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一、激趣设疑,纵横沟通,激活学生的思维师:(课件出示)皮皮鲁周游世界后,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突发奇想,制作了轮子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汽车。请看屏幕,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生1:把轮子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汽车造成电动玩具小汽车,放在公园里,一定会吸引很多小朋友来玩。(众生哈哈大笑。)生2:轮子是圆形的汽车,行驶时平稳些;为什么其他形状轮子的汽车,行驶时七上…  相似文献   

4.
“父母应当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数学。”二十年前,我开始当数学教师以来,就一直不断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父母在孩子们对待数学的态度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学龄前阶段:父母可以通过每天给孩子讲包含有数字内容的故事,念有关数字内容的有趣的报刊文章,以此使孩子们从小感觉到数字是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此外,可经常与孩子们交谈,给他们提问题,与他们一道玩数字游戏。“这块红色积木与那块橙色积木哪一块大?长、重、厚?”“这是什么形状?是三角形、圆形还是方形?”可以尽量利用孩子们周围的物  相似文献   

5.
下午游戏时,第一组的值日生刚把宝高玩具放到桌上,小波便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这组不能玩宝高玩具。”我吃惊地问:“为什么?”小波说:“因为每次玩宝高玩具时,小冬总把它偷偷放进口袋带走。”真是这样吗?我不由地一愣,另一孩子插嘴说:“现在宝高玩具越来越少,轮子没有了,底板也没有了,好几天中午睡觉时,我都看见小冬的床上有几个宝高玩具。”我转过头去看看小冬,他低头拨弄着手指,一声不吭。我心里有了数,不动声色地说:“那好,你们换个玩具吧。”值日生换了个玩具,孩子们高兴地玩了起来,可我心里不能平静了: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节生动活泼的美术课,教师创设出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自主发现、获取知识。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尽情体验,大胆表现。犤案例片断犦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册《滚动乐园》一、探索激趣(一)展示滚动物提问: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滚动?用你带来的东西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回答)(二)引导体验提问:请你在桌子上滚动自己带来的物品,摸摸,看看,思考它们为什么会滚动。(学生都在摸、玩物品,通过体验、观察回答问题:这些物品是圆的)提问:想一想,要让这些圆形物体滚动起来应该怎样做?(学生实验并回答:用手的力量去推,或在斜坡…  相似文献   

7.
圆的宽度(即直径)处处相等,所以圆形的茶杯盖掉不进茶杯里去.圆也叫做常宽度图形,因为它可以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滚动(图1).除了圆以外,还有没有其他能滚动的图形呢?这可以接着《茶杯盖的故事》(见本刊八年级2005年11月份)谈下去.为什么长方体形状的茶叶盒,它的盖子(正方形)虽然比口大,却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呢?这是因为正方形不是常宽度图形,它不能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滚动的缘故(图2).为什么形状是正三角形或扁圆形的盖子也能掉进去呢?也是因为正三角形或扁圆形都不是常宽度图形,都不能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滚动的缘故(见图3,图4).那么,除盖子是圆形…  相似文献   

8.
听孩子评课     
陆彩萍 《山东教育》2005,(28):19-19
学校课堂评估小组的老师来听我的课。上课时,孩子们很活跃,不仅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而且大家把自己想说的都能表达出来,在听课中发现一些问题都能毫不犹豫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大胆质疑,如:鲸为什么不是鱼?蓝鲸的生活习性有哪些?蓝鲸吃东西时的情景是如何的?……这些问题,孩子们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自由辩论等都能自己解决,我这个老师只要在旁边关注,在关键的时候适时点拨。刚开始有点担心,因为是新接班,与学生还处于“磨合期”。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下课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大家的表现很棒!老师谢谢你们!”由于我急…  相似文献   

9.
奇妙的镜子     
一天,有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小镜子,孩子们照照自己,照照别人,玩得不亦乐乎。渐渐地,他们的目光集中到镜子上来了:为什么镜子能照见人?为什么用镜子能看到后面的东西……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谁能回答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探究活动“奇妙的镜子”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师幼冲突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1:游戏时,阳阳推倒了妞妞搭好的积木,妞妞向老师告状。老师找到阳阳,对他说:“阳阳,你刚才为什么要把妞妞的积木推倒?”阳阳低着头没有说话。老师接着说:“老师有没有讲过不能随便推倒小朋友搭好的积木?”阳阳仍旧低头不说话。这时老师皱了皱眉说:“阳阳,向妞妞道歉,并且帮她把积木搭好。”阳阳扭头就走,老师一把拉住他说:“我说话你都不听了,快道歉。”阳阳则扭头踢了老师一脚,跑开了。案例2:折纸活动中,老师要求幼儿跟着自己和示范图折宝塔,乐乐没有看老师折,也没有看老师出示的示范图,只低着头用心地折着。这时老师发现了,说:“乐乐,…  相似文献   

11.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正组织孩子们玩滚皮球的游戏。雅怡小朋友抱着一个大皮球,忽闪着两只大眼睛,神秘地对我说:“老师,皮球还能拍呢。你知道皮球为什么能拍吗?”我笑了,反问她:“你说为什么呀?”她一本正经地说:“因为它里面有弹簧。”边说边用两手按了按球。我说:“不对,皮球里是气,不是弹簧。”她马上反驳说:“不对,就是弹簧。”看到她那坚定的表情,我问她:“你怎么知道有弹簧呀?”她认真地说:“我们家气筒上面有一个小弹簧,妈妈把小弹簧一打,就打进去了。皮球就能弹起来了。”原来,在气筒上有一小节弹  相似文献   

12.
一块积木     
小蚂蚁聚精会神望着前面,小蝴蝶好奇地问:“你发现什么有趣的东西啊?” 小蚂蚁指了指前面说:“瞧.那边有一件红色的东西。” 小蝴蝶连忙飞了过去看了看,然后对小蚂蚁说:“是一块红色的积木。” “是谁丢的积木呢?”小蚂蚁说:“它的主人一定很焦急,我们一起找找吧” 于是,它们就分头去找丢了积木的主人。 小蝴蝶飞呀飞,看见小白免低头寻找东西,就问:“你在找积木,巴?” “是呀,你看见,它在那儿?”小白兔高兴地望着小蝴蝶说 小蝴蝶说:“我看见一块圆形的红积木,就在那边的草地上” 小白兔失望地摇摇头:“我丢的红积木不是圆形的。”说完,它就…  相似文献   

13.
学校课堂评估小组的老师来听我的随堂课。上课时,孩子们很活跃,不仅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而且大家把自己想说的都能表达出来,在听课中发现一些问题都毫不犹豫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大胆质疑,如:鲸为什么不是“鲸鱼”芽蓝鲸的生活习性有哪些?蓝鲸吃东西时的情景是如何的……这些问题,孩子们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自由辩论都能自己解决,我这个老师只要在旁边关注,在关键的时候适时点拨。刚开始有点担心,因为是新接班,与学生还处于“磨合期”。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下课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大家的表现很棒选老师谢谢你们选”由…  相似文献   

14.
正【活动目标】1.感受物体的滚动现象,尝试通过改变物体特征让不易滚动的物体滚起来。2.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材料准备:轮胎、牛奶罐、薯片筒、小皮球、滚竹圈、报纸、香皂盒、积木、书、方形纸盒、橡皮泥、卡纸、剪刀、VCD光盘等。【活动过程】1.观察物体的滚动现象。(1)动手操作,观察物品的滚动现象。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你们动手玩一玩,看看有哪些物品可以滚动?  相似文献   

15.
在锡山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听了一节课,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柏村小学过春燕老师上的小学一年级(下)的写话课,课题是《拼拼 说说 写写》。过老师拿出一些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纸片,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等等,先启发孩子们思考用这些纸片能拼成什么样的东西,再让孩子们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他们的创作,并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过老师引导孩子们说两三句话,比如,我用什么,拼成什么,用来干什么,或者为什么这样拼等等。接着,发给每个孩子一套纸片,让孩子们在座位上创作自己的作品,4人一组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作品,然后又安排一些孩子上台展示与表达。孩子们非常兴奋,非常积极主动。有人用半圆形、  相似文献   

16.
春天的烦恼     
春天,万物复苏,老师带孩子们来到草地上玩。好动的俊俊第一个在草地上打起了滚,顽皮的东东也摘起了小花,小朋友们在他们的带动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只有嘉嘉站着不动,一本正经地说:“花儿好看不能摘!草儿好看不能压!”这下老师犯了难:支持嘉嘉吧,孩子们就失去了用多种感官亲近、感受大自然的机会;支持俊俊和东东吧,似乎又与平时的教育相违背。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您会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托班的孩子早上的人园活动是玩各种各样的积木。班里有六种积木,其中一种像管子一样的积木,颜色鲜艳。孩子们特别喜欢把它搭成长长的“金箍棒”。但是这种积木比较硬。搭得太长容易伤到人。所以我们老师常常建议小朋友搭得短一些。  相似文献   

18.
李琛 《幼儿教育》2003,(5):27-27
良良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男孩。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我偶然听到良良在玩“智力魔珠”时说:“玩这个东西真没劲,我不想玩了。”说完他便放下手里的“智力魔珠”,跑到一边玩别的去了。“智力魔珠”是近来小朋友最感兴趣的玩具,每次大家都是抢着玩的,良良为何不喜欢玩呢?连续几天,我都十分留意他的活动情况。其实良良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不喜欢玩”,在没有人注意时,他玩得很认真,尽管动作并不很熟练,成功率也不高。但他发现老师在注意自己时.就会立刻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活动设计】一、设“疑”激“趣”,引发探究。多媒体演示:人们骑自行车的动画画面,其中有一辆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形,骑起来很别扭。在学生观察了多媒体关于“人们骑自行车”的演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学生质疑:人们为什么要把车轮的形状设计成圆形?能设计成其它的形状吗?学生分组用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等作车轮,进行滚动实验。通过实验感知:只有圆形车轮在滚动中才平稳。师: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吗?多媒体演示:部分显…  相似文献   

20.
木耳长在哪?     
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在广东省某市的一户居民家里,拐杖上长满了木耳。天啊!这不是奇事一桩吗?拐杖怎么会长木耳呢?这木耳能吃吗?过了两个月,我在奶奶家,居然发现,她家的拖把也长满了木耳,是黑色的木耳!拖把上为什么会长木耳?这些木耳能吃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赶快上网查找答案。网上有专家说:“长在拖把、拐杖上的木耳都不能吃,因为那些东西上面可能会有油漆,有毒,所以不能吃。”木耳本身对于生长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为什么它会在拖把、拐杖上生长呢?专家说:“木耳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长。”原来是这样,奶奶家的拖把长期放在潮湿的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