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人物肖像漫画中的幽默是现代文明生活的审美趣味新闻人物肖像漫画是一种幽默艺术。与相声小品一样,新闻人物肖像漫画具有平民艺术的特色,它戏剧性地刻画人们所关注和熟悉的新闻公众人物和社会热点人物,在人们的情感中产生共鸣。它的情趣是轻松通俗的,内涵是深刻而带有调侃意味的,雅俗共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新闻人物肖像漫画的创作既要夸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漫画是画名人肖像的,我们称之为肖像漫画。各行各业都有名人,漫画家将他们的面貌进行夸张地造型后,寥寥数笔,便有了肖像漫画。这类漫画除了形象上的别致外,一般也可以附加一些与主人公有内在联系的其他内容,提示其性格或职业的特点,以增强肖像漫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漫画肖像漫画肖像在漫画(特别是讽刺画)创作中是一项顶重要的技艺,在欧洲流行很早。这种肖像画,是用漫画的夸张笔法,突出人的生理特点,使形象看来畸形,而又酷似。外国漫画家常把讽刺和取笑的对象画成漫画肖像,有的肖像只是为了画得有特色,有趣,并无讽刺含义。有的肖像作些艺术加工,显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职业特点等,显得更加生动。漫画肖像还可作为歌颂漫画,表现先进人物。如作单幅配以诗歌,或作大幅先进人物群像等。关于体育运动的报道,还可画出各项运动获奖人物漫画肖像配台发表,版面自会更加鲜明新颖,引起读者的浓厚兴…  相似文献   

4.
四、漫画肖像画人的漫画肖像,在漫画(特别是讽刺画)创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艺,在欧洲流行很早。这种肖像画,是用漫画的夸张笔法绘制,将人的生理特点突出,看来畸形,然而酷似。外国漫画家把被讽刺和取笑的对象画成漫画肖像。有的肖像只是画得有特色,有趣,并无讽刺含义。漫画家把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演员、运动员以及一些其他新闻人物,用漫画笔法画出来,登在报刊上(图24)。许多杂志,如幽默、讽刺性的和时事性的刊物,还常以新闻人物的漫画肖像作为封面。十九世纪法国漫画家安德列·吉尔(巴黎公社革命漫画家)为《月亮》杂志《当今人物》专栏作漫画肖像。苏联漫画家以为别人作漫画肖像表示友好,如在杂志上发表漫画肖像为国人祝寿(《鳄  相似文献   

5.
四、漫画肖像画人的漫画肖像,在漫画(特别是讽刺画)创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艺,在欧洲流行很早。这种肖像画,是用漫画的夸张笔法绘制,将人的生理特点突出,看来畸形,然而酷似。外国漫画家把被讽刺和取笑的对象画成漫画肖像。有的肖像只是画得有特色,有趣,并无讽刺含义。漫画家把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演员、运动员以及一些其他新闻人物,用漫画笔法画出来,登在报刊上。(图24)。许多杂志,如幽  相似文献   

6.
美国报纸的社论性漫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画(cartoon)一词最初是指画家在创作油画、壁画和挂毯画时画的草图。它后来被用以称呼滑稽画家画的廖廖数笔、不合常规的速写。今天,漫画则成为表现具象或象征性的图画,具有讽刺、幽默或机智的特性。它可以附加文字,也可以无需文字说明。漫画最常见的主题是...  相似文献   

7.
漫画     
《报林求索》2012,(11):166-167
<正>莫言肖像漫画创作莫言肖像漫画创作莫言,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而得奖后发生的一切对于他而言,似乎也是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8.
苏战合 《新闻三昧》2003,(12):26-27
新闻漫画是新闻报道的特殊形式,它以画面形象来表现新近发生的事,可以说是新闻性的漫画,也可以说是漫画性的新闻。按说,它应该受到漫画界和新闻界两方面的重视,而现实是:由于评奖体制的拘限,漫画界的新生力量因很难沾上边而转向  相似文献   

9.
《尔乔漫画》以独特的艺术价值在画界书坛异军突起。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甚至将尔乔看成是外国画家。因为他的画和他的  相似文献   

10.
想出好点子漫画界对漫画创作有一句流行的话叫“三分画,七分想”,可见想——构思,在漫画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构思,就是在题材、主题确定后,寻求艺术表现手段的过程。构思也叫想点子,点子想得巧,漫画便会画得好。构思最容易出现的毛病是一般化。看画稿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不新鲜,不生动,似曾相识。人画亦画,便不那么感人了。因此,画漫画要求在构思时一定要细致观察,深入挖掘,多找角度,多方位去表现。这个问题。我在实践中有一些体会:一个主题可以有多种表现方法,可以用多种点子去表现。如  相似文献   

11.
正经常看到一些名人的肖像漫画,只寥寥几笔,其神态便跃然纸上,有时候比其本人的照片更加生动。这是为何?因为画家抓住了人物的"神"。"神"是什么?就是找到了人物的魂,这种魂就是个性,是特质。人物通讯写作,作为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同样是用笔来素描。一篇人物通讯找到了魂,至少成功了一  相似文献   

12.
甘险峰 《编辑之友》2011,(5):126-128
"大跃进"时期,中国新闻漫画的发展同各项事业一样,呈现出一种表面繁荣的态势。一方面是新闻漫画作者和产量的剧增,另一方面是整体质量的下降,表现在内容单一、表现手法雷同、艺术含量低等方面。但其中也有部分作品,尽管是"戴着镣铐跳舞",但从某些角度看,"舞姿"还相当优美。中国艺术家的智慧如同暗夜寒星,在无奈中闪耀着动人的光辉。漫画界的"大跃进"和"大跃进"新闻漫画"大跃进"开始后,各种宣传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术在1937年抗日战争以前,就其主流而言,基本是象牙塔似的贵族艺术或文人画阴影中的遗老艺术。前者所关注的对象大多是画室中的人体、肖像、静物或郊外的湖光山色;后者则在案头上重复着古人的花鸟虫鱼或笔墨沟壑。虽然,二三十年代的画家也有强烈作画的真情实感,也要求画出真实的人生、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心声,但其所思考所表现的终究是知识阶层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范围,很难与社会现实发生关系,显然当时的画家更多  相似文献   

14.
新闻漫画评点近一段时间,漫画界的同仁及爱好者们针对繁荣漫画创作所面临的窘迫,讨论得最多的仍是“漫画要富有生活情趣”这个久议不衰的老话题——漫画不源于生活、不揭示生活,作品缺少生活情趣,就难于“更上一层楼”。黑格尔说:“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通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只是  相似文献   

15.
10年前,河南日报上几乎没有什么漫画,当地也没听说有什么漫画人才。漫画事业在河南可谓是一片空白,远远落在许多兄弟省的后面。1982年,我在《新闻战线》上指出了这点,结果引起了河南日报编委会的重视。他们在新闻界、漫画界人士的点触下,奋起直追,辛勤耕耘,终于取得了可喜成绩。河南日报上漫画大增,漫画专版问世,全省漫画作者队伍迅速组织起来,有关的学术活动相继展开。1985年,河南日报创办了全国当时第一本漫画杂志——《漫画月刊》。1989年,《漫画月刊》又和郑州太学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漫画大专班……10年后,河南为漫画事业开辟了一块丰腴沃土,出现了一批漫画家,培育了一批漫画作者,提供了一批质量可观的作品,为漫画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今,《漫画月刊》又将在北京举行一次漫画展览,展出该刊7年来所  相似文献   

16.
10年前,河南日报上几乎没有什么漫画,当地也没听说有什么漫画人才。漫画事业在河南可谓是一片空白,远远落在许多兄弟省的后面。1982年,我在《新闻战线》上指出了这点,结果引起了河南日报编委会的重视。他们在新闻界、漫画界人士的点触下,奋起直追,辛勤耕耘,终于取得了可喜成绩。河南日报上漫画大增,漫画专版问世,全省漫画作者队伍迅速组织起来,有关的学术活动相继展开。1985年,河南日报创办了全国当时第一本漫画杂志——《漫画月刊》。1989年,《漫画月刊》又和郑州大学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漫画大专班……10年后,河南为漫画事业开辟了一块丰腴沃土,出现了一批漫画家,培育了一批漫画作者,提供了一批质量可观的作品,为漫画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今,《漫画月刊》又将在北京举行一次漫画展览,展出该刊7年来所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语),它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感的绘画。画家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影射、讽喻、双关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或反映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状。新闻漫画,是指新近发生事实借助于漫画这一艺术形式在传播媒介中的报道,“是一种新闻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正>讽刺漫画被人们宣染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反映社会的阴暗面,揭露腐败警醒民众,对于许多政治讽刺漫画家,他们的"武器"只是笔和纸。对这些画家来说,画讽刺画是一种使命,而画讽刺漫画,如果没有热情,没有评论和见解或目的,那将失去它应有的威力。"幽默"漫画是以诙谐健康的笔调,描绘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斯科特·麦克劳德的“漫画研究三部曲”,即《理解漫画》《重构漫画》《制造漫画》是英语漫画研究界的重要著作,带有较强的学术色彩,但使用了特殊的分格漫画形式写成。三本书以漫画的定义为起点,涵盖了漫画的发展历史、行业现状、制作技术等各方面。本文从《理解漫画》提出的几个关键概念出发,系统梳理了麦克劳德关于漫画艺术的主要观点以及行业与学界对其展开的诸多讨论,并着重提及了麦克劳德有关数字时代漫画媒介发展的相关主张。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漫画和其他艺术一样迎来了春天,都在呼唤着艺术的品种、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多样化. 当日本长篇故事漫画大量传人我国后,这种漫画形式的确赢得了不少小读者的欢迎,但也搅乱了人们的视野,使成人和孩子误以为动画等于漫画,以为长篇故事漫画就是漫画的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