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解答     
光线在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沿着直线前进的。但是,如果光线从密度较大的实物进入密度较小的实物中,或者由密度较小的实物进入密度较大的实物中,它们都不会老是沿着直线传播,而会产生折射现象(就是光线传播方向改变了一些)。当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来的时候,要通过1,200多公里厚的大气层。大气圈各层的密度是不相同的,它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的,也就是说,越低空气越稠密,越高空气越稀薄。因此,在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来的时候,必然会因为大气层密度的不同,而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大气的折光作用,使得实际上在地平线AH以下的太阳S能够被在A处的观察者所看到。这是因为,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线SB进入大气层(从真空的地方进  相似文献   

2.
<正>虽然天文学家并不一定能亲眼看到系外行星的日落,甚至有些行星的本尊都无法直接看到,但是他们有办法给我们描绘出那些遥远星球上可能的景象——光谱分析。简单来说,当恒星的光线照到行星上时,天文学家能从光的颜色分析出行星大气层中可能存在哪些物质,然后根据这些不同的物质可以分析出,在不同的时段,行星上看到的恒星是什么样子的。那么,看惯了地球夕阳的我们,如果站在其他行星上,会看到怎样不同的景象呢?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创新》2004,(4):41-41
天空呈现的色彩主要是太阳光与大气层相互作用的结果。太阳光是白色光,也可称为多色光(包含了彩虹中的所有色彩),而大气层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分(一般是少量的)和灰粉颗粒。太阳光穿过某个物体时,它的传播方向就发生一定角度的折射,角度的大小取决于它要穿过什么样的物体。透明物体一般都有一个被称为折射率的参数,这个参数的大小取决于穿过该物体的光线的颜色。因此,当一束白光穿过一个物体时,这束光线中的每一种颜色以不同的角度折射,这就是白光在穿过棱镜后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原因。白光中的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波长。蓝色的波长最短,折射率…  相似文献   

4.
日月之晕     
晴空万里的白昼或星稀月明的仲夏之夜,仰望天空,有时会发现日月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内红外紫,朦朦胧胧,似薄纱,又似一幅写意画。这美丽的光环在气象学中称为日晕、月晕。它们的起因是日月之光透过大气层时,因大气中所含水汽不同,光线发生折射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遥望星空,无边无垠。地球之外有着多少秘密?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没有生命,有没有像人类或者超过人类智慧的生命。自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开始,人类就不曾停止过这种探索。浩瀚的宇宙中,光银河系就有1000亿颗恒星,太阳也不过占1000亿分之一,何况银河系之外。地球之外没有生命吗?什么样的星球上才能够诞生生命?温度适中;有一定的含氧大气层;有足够的液态水;存在有机化合物等等。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太阳系。  相似文献   

6.
胡波 《科学生活》2023,(8):12-13
<正>近几年,“你相信光吗”这句口头禅火爆全网,这句话出自于虚构的动漫人物“奥特曼”,他为了守护地球的和平,多次击败了外星怪兽,而打败怪兽的武器就是奥特曼手中发出的一种光线。虽然“奥特曼”只是一个虚构的动漫人物,也不存在手中可以发出光线的武器,但是现实中确实存在一种“光”,它为了保护我们免受尿路结石的困扰,不断自我更新,拼尽全力与结石进行战斗,直到将结石击碎,守护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它就是医用激光。  相似文献   

7.
马佳 《今日科苑》2007,(17):68-70
2007年7月9日,德国的科学家公布,地球直径比5年前缩小了5毫米。然而,就在2007年的早些时候,一条来自俄罗斯《真理报》的新闻却称,地球半径每年增长1毫米,而几十亿年后不断膨胀的地球由于内部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核聚变反应,会变成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关于"地球是否膨胀"的话题一直在学术界存有很大争议。不过,对于"变恒星"则被我国科学家笑称为一个"国际玩笑"。采访中,几位天文学家都对此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阴森黑暗的星球,恒星离它遥不可及,没有任何光线射进来,只有偶尔的闪电划破天空照亮地面,或者火山喷出的炙热岩浆带来一丝光亮。听上去是不是像科幻小说中的地狱?事实上,这就是科学家眼中的星际孤儿——星际行星,它们就在恒星之间黑暗寒冷的世界里游荡。星际行星的形成通常我们认为,行星围绕恒星运动,就像飞蛾绕着灯光一样,比如太阳系。这种系统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了定式思维,星际行星的存在不符合人们的普遍看法。而且,我们一直认为,行星是从一个新恒星周围的气体和尘埃的漩涡中诞生,逐渐成长为原始行星的。然而,2000年3月,英国天文…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以来,美国国家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一直在离地球表面600公里远的轨道上窥视着神秘莫测的宇宙深处,不过以光年也就是97000多亿公里为距离单位的宇宙中,600公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哈勃太空望远镜之所以能够让科学家更清楚地观看遥远的天体,主要是它躲开了充满水蒸气的地球大气层,厚厚的大气层把望远镜捕捉到的一切变得模糊不清。正是由于这600公里高的一眺,哈勃望远镜把原来的视线扩展到了已知宇宙的边缘,甚至能够看到700亿年前原始星系存在时发出的光。尽管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安放在地球上的望远镜所能看到的极限,可是天文学家仍旧不满足,他们希望能看得到更远的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延伸到宇宙形成之初,这架未来的天文望远镜就叫"哈勃"之子。按照天文学理论,将近120亿年前发生了第一次大爆炸,宇宙从那个时候起诞生,开始不断膨胀,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一直想看到宇宙诞生初期的状况,看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问题与解答】假如一束光线照在镜子上,经过许多面镜子反射之后,再由许多的人去看这束光线,最终这些人看到的光线是否会减弱?——江苏省鄱阳县实验中学高怡安按照镜面反射定律,光线经过反射面时,出射角等于入射角,出射光的强度等于入射光的强度。可是现实中的镜子不可能都是绝对光滑的镜面,所以只能有一部分入射光遵循镜面反射定律;同时,现实中的镜面还存在透射现象,也就是说,一部分入射光甚至没有被反射出来就被镜子吸收了。所以说,经过多次镜面反射的光线会减弱,最后人们看到的这束光线自然会比原来的弱。——编者为什么把硬币放在卫生纸…  相似文献   

11.
超新星考古     
不久前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在距今大约280万年前,在宇宙中一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并将其恒星残骸抛向地球,这一事件很可能直接影响了我们人类整体进化的发展进程。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爆炸离子对地球大气层产生了长时间的轰击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发生显著变化,这迫使早期的人类祖先不得不为适应气候的变化、寻找更充裕的食物来源四处迁徙,进而逐步改变了人类的进化过程。同位素“铁-60”和“超新星考古学”280万年前发生的事,今天的科学家又如何而知呢?得出这一发现的德国慕尼黑科技大学研究人员解释称,得出这一论断并非凭空异想,其证据就在于地…  相似文献   

12.
280万年前超新星大爆炸改变人类进化过程?这听起来仿佛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其实是科学家经过最新研究得出的结论:在距今大约280万年前的某一刻,宇宙中一颗超新星突然发生爆炸,并将其恒星残骸抛向地球,当时的爆炸对地球大气层产生了长时间的影响,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早期的人类祖先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寻找更充裕的食物来源而被迫四处奔波和迁徙,进而逐步改变了人类的进化过程。科学家宣称,随着对超新星如何影响地球进行深入的探讨,将诞生一门新兴的学科——超新星考古学。找到超新星残骸虽然人类很早就记录下了超新星爆发的…  相似文献   

13.
塑料光纤POF之所以能传光是因为光纤具有芯皮结构,光在POF中传输是按全反射原理进行的,在SIPOF中的传输方式为全反射式锯齿型,在GIPOF中的传榆方式为正弦曲线型;子午线就是光线的传播路径始终经过光纤轴并在同一平面内,选用子午线进行了参数计算,这些参数计算包括最大入射角或发射光角度、数值孔径、子午线在阶跃型光纤中的几何行程及反射次数;侧面发光POF和荧光POF也是按全反射原理进行传光的,对于单芯侧面发光POF多是由非固有损耗导致侧面发光,而对于多芯侧面发光POF则是由弯曲损耗产生侧面发光的.荧光POF经过特定波长光激发后发出特定波长的光,而且激发光不仅可从端面入射,而且可从侧面入射.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球形成以后,地球上有时会出现天气变化,比如闪电的出现。闪电是由云层中正负电子群,相互吸引产生出来的,即正负电子群以非常快的速度结合在一起时,产生出来了大量的能量,这种能量的释放,因为有大气层的阻碍,而发出了声响,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有时,由于正负电子群小,吸引碰撞的能量较小,就只听到空中传来响声,这就是打雷声。当地球上时有发生闪电现象时,它将地球陆地上空的空气层,发生了一种能量变化过程,而每当发生一次能量变化过程,就会产  相似文献   

15.
问:什么是雷达? 答:雷达的发展与军事、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达是个外来语,英文是radar,意思就是无线电探测、距。自然界存在以下物理现象:①电磁波能够辐射;②波的传播速度30万千米/秒,也就是说每秒能绕地球7周半;③电波发射后碰到物体(特别是金属物体)能发生反射。这些现象是雷达工作的基础,就是说雷达要能产生无线电波,并把它发射出去,无线电波在空中高速传播碰到物体(如飞机)后发生反射,反射的无线电波被雷达收到确定它的存在,也就是探测到了目标,这就是雷达的工作过程。雷达广泛地用于军事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  相似文献   

16.
<正>元素档案:姓名:镁(Mg)。排行:元素周期表第12位。性格:比较活泼,虽然略逊于钠元素,但遇沸水也能反应。形象:银白色、轻质的"明星元素",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镁是第12号元素,在上一期介绍钠的文章里,我们已经提到了恒星中碳核与碳核聚变可以产生镁,当然这只存在于大恒星中。在这些巨大的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喷射出来的成分在引力作用下再次聚集,生成新的星体或者行星系,我们地球上的镁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17.
苏联成功地向高空發射了两颗人造衛星,这是一件大事,这件大事也給天文学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广闊的道路。我們一向是在地面上观測天体的,而天体的光綫在到达我們的眼睛或者是天文望远鏡的鏡头之前,必須先穿过一層包围着地球的大气。当天体的光綫从这層地球大气穿过,大部份的光线都被地球大气所吸收,只有波长从2,950埃[注]到20,000埃和波长从1厘米到30米两个范围以内的天体輻射,才能够穿过地球的大气到达地面上来。有人把这两个波长范围叫做地球大气的两个窗戶。現在,人造衛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两个窗戶扩大,使我們能够对所有波长的輻射进行研究。一般認为,地球大气的上層,是在一千公里左右的高度,而过了三百公里以后,地球大气已經十分稀薄了,  相似文献   

18.
元元 《金秋科苑》2009,(3):28-29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46亿年前,银河系不显眼的地方正在酝酿新的恒星。许多星系之间布满了氢气和氧气,中间夹杂着一些固体尘埃,它们开始浓缩并形成分子。由于不能抗衡自身的重量,一些新形成的分子云自我坍塌,在升温和混乱之中,一颗恒星诞生了,它就是太阳。科学家不知道是什么引起了这一过程。之后,太阳周围形成了8大行星,它们各自与太阳有着不同的关系。最后,地球上诞生了生命,继而有了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媒体报道,在46亿年前,银河系不显眼的地方正在酝酿新的恒星。许多星系之间布满了氢气和氧气,中间夹杂着一些固体尘埃,它们开始浓缩并形成分子。由于不能抗衡自身的重量,一些新形成的分子云自我坍塌,在升温和混乱之中,一颗恒星诞生了,它就是太阳。科学家不知道是什么引起了这一过程。之后,太阳周围形成了8大行星,它们各自与太阳有着不同的关系。最后,地球上诞生了生命,继而有了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9,(3):42-42
一个宇宙再游离过程,被认为是在宇宙足够冷却、以允许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后开始的。人们是通过观测在大爆炸之后不到10亿年形成的天体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红移值z=6.42的类星体SDSS J114816.64+525150.3的宿主星系就是这样一个星系.现在研究人员已用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对其进行了威像,显示了一个存在强烈恒星形成过程的巨大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