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石磊 《今日科苑》2012,(20):76-77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两名日本科学家。至此,2010年诺贝尔三项自然科学奖项已颁发完毕。今天,我们抛开自然科学研究的晦涩艰深,来看看这些大奖背后有哪些有趣的"小事"。大奖项小错误严谨的科学家也会犯"小错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名科学家分享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委员会公报发出后不久,曼彻斯特大学新闻官苏珊娜·罗斯就向媒体透露,公报中显示安德烈·海姆是教授,  相似文献   

2.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和颁奖,总会一轮又一轮地刺激中国人的"诺奖神经"近似打摆子似地一次次振奋。特别是当某某国际科学界"权威人士"说,中国人离获得这个奖项不远了的时候,国人便越发地关注有关这个奖项的每一个细节:获奖者如何得知自己"中彩"的消息;他或她的第一反应;今年的奖金是多少,折合成  相似文献   

3.
<正>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今年依然缺席科学类奖项。早在2001年,杨振宇曾预言,20年内,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肯定能有人获奖。而今,如何看待这一预言?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何时能实现零的突破?去年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公众对于中国人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信心有所提振。对于国人之于诺贝尔奖的这种急切的渴望,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教授认为,这种关注可以理解,但不必太过。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十月,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单都会陆续公布。这次,我们不讨论获奖者的事迹,而是聊聊诺贝尔奖背后的那些轶事。诺贝尔是谁诺贝尔的全名是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他是一名科学家,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由于毕生研究炸药,他共拥有发明技术专利355项,在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个工厂和公司,因此他也是个"土豪"。奖项设置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6个年头,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诺贝尔奖已经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事业中最受人类关注和重视的奖项。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都以获得诺贝尔奖为最高荣誉。无论他们属于哪个国家、民族或地区,获奖者肯定是全人类的精英,毫无疑问会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诺贝尔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威望,最根本的原因是诺贝尔委员会坚持把公允、理想和平等放在首位,将荣誉颁发给"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在106年历史中,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每一位获奖者的研究项目,都对世界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瑞典当地时间2015年12月10日下午4点30,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员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诺奖奖章和证书,获颁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46年的坚守,让这位85岁的老人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她的研究成果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  相似文献   

7.
<正>谢毅,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3月获得2015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她是第四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女科学家。该奖项由欧莱雅企业基金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颁发,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现年48岁的谢毅,是中国两院最年轻的女院士,她凭借利用纳米固体化学原理应用于寻找新型能源材料,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高光电、热电转换效率的潜力而获奖。她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世界公认的最高科学奖项。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次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地位、实力和形象,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成就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研究历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成长经历,可以为我国培养杰出科研人才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众》2008,(2):42-42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杂志是一本面向小学生的综合性科普杂志.继承了《科学大众》严谨、科学、权威的办刊传统她以"图解科学快乐成长"为办刊宗旨,是一本培养孩子科学素养和提高孩子综合能力相结合的杂志。《科学大众·小诺贝尔》的主要栏目有:特别关注、快乐科学校园行·做中学、魔法时刻、综合实践能力展示、科技情报站、科学动漫接力、探索·发现、叮当审片屋等。  相似文献   

10.
刘妍 《科学生活》2007,(10):56-59
拥有50年悠久历史的红点设计奖(Red Dot)被称为国际设计界的"奥斯卡",是国际设计大赛中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奖项之一。在欧洲,该奖项被公认为是对创意和设计的认可,也被视为产品外观及质感的最具权威  相似文献   

11.
<正>1972年,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为表彰她在治疗疟疾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她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奖被广泛视为衡量地区科学水平的标准,但倘若要作量化分析则在得奖者的地区归属、地区划分、时段划分等三方面存在困难。本文考察了1901-2014年间全部575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就以上三个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订定了一个"诺奖指数"(Nobel Index),为10个国家/地区在1901-2014年间5个不同时段计算这指数,由是得出若干结论,包括众所周知的美国科学以二次大战为契机的崛起;英国在1920-70年间的突出地位;以及日本和俄国仍然大幅度落后于西方,等等。换而言之,以诺奖作为标准,在科学发展上非西方世界虽然竭力追赶超过一个世纪,但欧美至今仍然占绝对优势。最后,我们讨论了以诺奖衡量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并且对至今90%以上的诺贝尔科学奖项仍然集中于欧美这令国人扼腕的现象作一简单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评选理念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仁 《科学学研究》2006,24(5):677-683
认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虽然是基础科学领域最有声望的奖励机制,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的水平也是层次不齐的。它包含最优秀的科学成就,但也有很一般甚至错误的成果;在它没有包含的成果中,有达到其获奖标准而因为处于“第41席”未能获奖的,也有按其标准不能获奖而其实属于最优秀的科学成就的。因此,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范围和理念有其局限性。分析了保守性、重事实轻理论、英雄主义、权威决定论等理念在诺贝尔奖评选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公认的和最具权威的最高荣誉奖,但是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至今还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教育与科学关系最为密切,通过研究外国著名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创新教育、实验教育和家庭教育对诺贝尔科学奖人才产生的重要作用,旨在加强我国人才教育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提供有益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核心提示:每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令全球瞩目,毕竟这是全世界人民给予那些最杰出精英们的至高荣誉.2007年的诺贝尔奖六个奖项现均"名花有主".他们分别是:两名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一名英国人马丁·埃文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基因靶向"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诺贝尔化学奖则授予了来自德国马普弗利兹-哈伯研究所的格哈特·埃尔特,以表彰其在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研究中的贡献;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以表彰他们为改善全球环境与气候状况所作的不懈努力;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3名美国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黄莹 《发明与创新》2006,(12):31-31
瑞典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Sune Svanber院士日前来到杭州,给浙江大学的上百名学了做了一场题为“科学的魔力——诺贝尔与物理学”的科普讲座。当记者问及中国科学家何时能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他表示,中国的物理学研究正在大踏步前进,中国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2月27日,世界科学界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一位中国女性科学家的身上。当她以一袭红色唐装从容登上领奖台时,全场为之热烈鼓掌。她就是"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获奖者李方华院士。 这项被誉为"女性诺贝尔科学奖"的奖项,每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一次,专门授予全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科学女性。在众多参选的女性科学家中,李方华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 作为第一位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中国女性,在绚烂的"女性诺贝尔奖"光环的背后,是她五十年的寂寞耕耘:科研条件的局限、工作的压力、家庭的重负,在种种困难的限制下,她一路闯来。  相似文献   

18.
10月2日,2006年度诺贝尔奖评选活动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随后3天里陆续揭晓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得主。至此,诺奖的三项科学大奖尘埃落定,美国科学家包揽所有奖项。今年的诺奖展示了哪些最新科学成就,各奖项得主又有何感想,本报对本届诺贝尔科学奖进行了一个全面盘点。  相似文献   

19.
科苑 《今日科苑》2006,(11):12-14
10月2日,2006年度诺贝尔奖评选活动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随后3天里陆续揭晓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得主。至此,诺奖的三项科学大奖尘埃落定,美国科学家包揽所有奖项。今年的诺奖展示了哪些最新科学成就,各奖项得主又有何感想,本报对本届诺贝尔科学奖进行了一个全面盘点。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众》2013,(Z1):4
《自然》杂志近日公布了首届约翰·马多克斯奖获奖名单,著名科普专家、"打假斗士"方舟子(本名方是民)和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心理医学教授西蒙·威斯利(Simon Wessely)获此殊荣。该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在公众利益中,即使面临困难或反对,仍然提倡有力的科学和证据的人士。本年度获奖者奖金为2000英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